中老两国交流发展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启示与思考
梁儒谦 王庆阳
摘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中老两国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已经达到新高度。通过交流,老挝官方和百姓认同中国的执政理念、发展模式、工业产品、价值理念和中国文化。我国继续强化对老挝影响力的策略是: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打造国际文化品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完善中老文化交流机制,加大跨境旅游合作力度。
关键词: 中国-老挝;文化交流;软实力;启示
最近几年来,中老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达到了新的高度,中老两国成为“大手拉小手”共同发展的典范。这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秉持睦邻、安邻、富邻的美好愿景,把中国的发展同老挝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融通、民心相通、设施联通、信息沟通,为老挝的发展输入新动力、新动能,让老挝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分享合作红利,在源远流长的中老文化交流史册上谱写光辉的新篇章。
一、中老两国交流的现状
中老两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正式交往已经有近1800年历史。据《三国志·吴志·吕岱传》记载,中老两国第一次正式的官方往来,可以追朔到三国时吴黄武6年(227年)堂明国王派遣大使向东吴朝廷进贡。直至明、清年代,中老两国都保持着友好往来、稳定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老挝和中国建交,期间中老间的交流有过曲折。直到1988年6月,中老两国外交关系才正常化。从此,中老关系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两国人员交往、移民、投资、文化交流成就明显。老挝在与中国的合作中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全球小国与大国合作的良好典范。
3) 从人均公园面积与国内旅游收入相关系数来看,仅安徽宿州、山东枣庄与泰安3个地级市未通过5%水平下的t检验.泰安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泰安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其旅游的吸引力受旅游城市知名度、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更为突出.淮海经济区内其他17个地级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有明显的正相关,各地区之间的相关系数区域差异不大,拉动作用最明显的为山东日照.
首先,政治上互信。无论上是在台湾问题,还是南海问题上,老挝始终是中国最忠实的友好国之一,多次在联合国会议上否定不利于中国的提案,体现了政治上的可靠忠诚;
其次,经济上共赢。老挝有丰富的资源需要开发,中国有资金、技术和项目,双方的经贸合作不断跃上新台阶。目前中国在老挝投资的项目包括矿产、水电、农业等项目。同时,在应对金融危机、低息贷款、发展贸易、经济援助等方面,中国始终给老挝特惠待遇。中国也是老挝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之一,2017年总投资超过700个项目,价值80亿美元。中国在经济上的援助,使得老挝近20年GDP增长率长期保持5%-8%间高速增长;
对老挝来而言,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有很多可以借鉴。现在每年老挝都会派人到中国各地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仅是在广西南宁,每年都通过中华青年联合会、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等渠道安排老挝官员、企业家或青年干部来华学习培训,学员回到老挝后把这些宝贵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不少老挝政要认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工业、吸引外国投资、在国际上广交朋友,都是可从中国的发展中借鉴到的经验。
老挝人民与中国人民过同样的节日,老挝和缅甸、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一样,都过“泼水节”,即他们的春节。老挝也称其为“宋干节”。此外,老挝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还表现在许多的老挝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文化,包括书法、乐器(如古筝、琵琶等)、戏剧、民族舞等。目前,汉语成为老挝人学习的主要外语,仅在老挝国立大学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注册学员有800多人,主要为校内各级学生、汉语爱好者和社会在职青年,以及华侨子女、寺庙和尚等。一些政府机构、大学、孔子学院、民间组织等还会不定期地从中国邀请文化艺术方面的专家开设讲座,比如太极拳、书法等。可见,两国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该标准明确了“家和计划”项目宣传产品制作、活动媒体报道及经典案例分析的有关要求。第一,宣传产品应遵循“家和计划”项目VI视觉识别系统版式,并包括标志、消耗用品、宣传用品、总结资料等种类。第二,活动报道包括各项目单位每周期应开展的媒体报道数量、项目单位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活动信息模板及经典案例等内容,媒体报道和项目单位开展活动应按标准进行。第三,项目单位要通过分析、归纳咨询个案,总结典型案例,并进行记录、归档。
目前,中老两国领导人互访不断,双方本着“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全面合作”的原则不断发展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美好状态,使中老关系达到了新高度,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具有远见卓识,这是老挝政府及社会对中国的普遍共识。中国每一届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成为外国了解中国施政纲要的重要参考依据。老挝驻华大使宋迪·本库曾盛赞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具有世界眼光和远大目标。中国政府报告给他留下特别印象的是:关于深化改革,中国政府有一个兼顾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计划。老挝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老挝人也很关注中国的外交政策,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不少老挝官员对“一带一路”倡议充满期待和支持,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强大后,为全球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尤其是中国为很多国家在改善基础设施及交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了犯罪的概念和实质特征,同时在后半段的“但书”中又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老挝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欣赏与认同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这些内容与老挝倡导的价值观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老挝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是一个崇尚团结的民族。平等、和谐、公正的理念在老挝也非常深入人心,倡导人人平等,相互尊重,有许许多多关于平等的故事及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的心灵。自古以来,老挝也像中国一样倡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奉行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思想,敬重自然,崇拜山水,甚至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森林和大地:“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
(一)关于对中国的执政理念的认同
其四,民心相通。除了官方的正式交往以外,中老两国的民间交往、交流非常频繁。一方面,边贸繁荣。两国边民贸易往来活跃,云南磨憨口岸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成为中老两国人员、经济往来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民间交流不断。两国民众日常通过节庆活动、文化艺术交流、通婚等频繁交流。此外,教育成为中老两国人民交流的重要平台。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华文教育在老挝更受重视,中国政府也积极派出优秀的汉语教师前往任教,在老挝国立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不少老挝上层人物的子女也来华文学校学习。这对沟通双方的思想感情,促进互相了解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关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同
其中,w1、w2—分别表示经济性和环保性的权重系数,两值都介于0~1之间,且两值之和为1;对应目标的权重系数越大,则表示该目标重要程度越高;f2—以绿色节能为目标时的绿色性指标值;f1—以经济性为目标时的经济性指标值。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能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最直接地表现出来[1]。因此,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研究人地矛盾的关键。建立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研究,不仅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成因、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还能揭示土地利用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
(三)关于对中国制造的认同
中国制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中国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新四大发明”,即高铁、网购、共享单车、扫码支付等推广应用全球领先。在老挝,以往中国生产的商品给人以质次价廉的印象,而现在中国制造成为创新和畅销的代名词。在老挝市场上,比亚迪汽车和华为手机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两个中国品牌。比亚迪汽车在老挝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汽车产品种类很多,尤其是新能源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而华为的专卖店则遍布老挝,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创新,产品线非常丰富,质量提升也很快,已经成为在老挝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发展不仅惠及了本国、老挝,也惠及了世界。
(四)关于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
在两国交流中,文化的交流往往是先导,也是最容易、最便捷、最长久的交流。中老两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与小国交往的典范,是离不开两国间对彼此文化的欣赏、认可与融合的。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也有改革开放40年的现代精神文化及治国理政的先进理念,对老挝是具有相当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也是比较受老挝的欣赏与认可的。
(五)关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其三,设施的互联互通。中国援建老挝的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多且遍布全国。包括:口岸、铁路、公路、水路及网路(电信、网络)等。特别是被老挝人民誉为“惊天动地”项目,即中国发射“老挝一号”卫星项目被称为“惊天”。“动地”则是指中国建设的北起中老边境磨憨—磨丁口岸、南至万象的中老铁路,极大地推进了老挝交通、通讯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中国文化在老挝影响力的核心策略
为了进一步彰显我国文化魅力,发挥文化在加强中老两国的互信、促进两国的融合发展的作用,为两国长久友好奠定牢固基础,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一)加强自身文化软实力建设
打铁还需要自身硬,要想在另一个国家建立自身的文化影响力,首先把自身文化软实力做强做大。一是中国对外要注重借鉴其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要有兼容并包的度量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养分,对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不排斥、不贬低,要用国际视野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二是中国对内要努力深入发掘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提炼普世性的核心价值观念,提高文化自信。三是要加快推进中国文化国际化。要从战略高度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努力拓展潜在的地缘文化空间。四是注重摒弃劣质文化,去其糟粕,特别是要打击当前社会的一些官员腐败现象、社会诚信缺失、假冒伪劣产品及其他道德滑坡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形成中国文化吸引力。
宝宝总是率性而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面对一些生活常规的事,宝宝不愿意去做时,你该怎么办?例如:该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不愿意洗澡或不让父母洗头发、睡觉时间到了却坚持要玩这个玩那个。
(二)实施文化立国战略
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对增强我国整体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作用。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例20%以上,而我国仅为3%左右。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从意识形态上增强国家软实力,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以产业思维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建设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纲中,并制定出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配以相关的生产要素,激发社会各相关利益体的活力,才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开发创新型文化产品,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打造国际文化品牌
文化要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要有好的国际品牌,才能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老挝人心目中,中国的儒家文化、武术、电影、电视剧、教育、体育、旅游等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我们应该围绕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元素的文化品牌。对现有的品牌要不断提升品质,赋予其时代内涵,结合老挝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精准把握老挝消费市场需求,在老挝人民心中树立一个正面的、时代的、流行的文化品牌形象,从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和社会效益,助力国产文化品牌在老挝的知晓度、认同度的提高,进而全面将中华文化特色根植于文化产品中,扎根开花于老挝社会。
(四)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在对老挝文化传播中要学会两条腿走路,除了利用孔子学院、高校及各种文化交流会、文化周、展览会、旅游年等传统渠道,还要善于借助中国近几年大量企业进入老挝市场及参与老挝基础设施建设的通道和平台,依托基建项目、产业项目,在推进这些项目中烙上中国文化要素,潜移默化地促进中国文化在老挝的传播。同时,积极推进云南等省区与老挝进行区域地缘文化互动,共同设计、生产、推广文化项目和品牌,既保证能生产出符合老挝文化市场需要的产品,也利于合作的文化产品、品牌更快融入老挝社会,增强中华文化在老挝的传播力与辐射力。
(五)发挥华人华侨的传播力
近几年,老挝成为华人新移民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初,老挝的华侨华人总共仅为3万人左右,现仅在老挝首都万象华人就有10万人以上。这些新移民的华侨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理解和解释能力,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的复兴、发展的方向和特点比较了解,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同时,要严格禁止中国公民非法进入老挝国境,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华侨华人遵守当地法律,融入当地社会,减少对老挝社会的负面影响,为老挝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六)完善老挝青年到华文化交流机制
青年是未来,要从顶层设计上继续加强中老青年的交流合作,要优化、设计交流项目。既要加大政府间、组织间的往来,也要加强民间的、社会各界的交流。例如,可以扩大老挝青年到我国交流的次数和覆盖面,加紧推进中国-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增加大学生青年的互动,扩大澜湄流域六国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等,增强共同的历史意识、地缘意识、责任意识乃至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区域乃至次区域的统合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
(七)积极推进中老跨境旅游合作
自1990年老挝奉行经济开放政策以来,旅游业就成为了老挝的优先发展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至2018年,来老挝旅游的游客数量平均每年增长率达到了18%左右,老挝已成为国际上较为知名的旅游地区。中国要借助老挝的旅游开放政策,加紧推进中老旅游合作,除举办“中老旅游年”外,还要在诸如旅游合作项目的开发、旅游基础建设与维护、旅游线路推广、旅游营销策划设计、旅游人才培训、旅游联合执法、降低入境游的签证门槛等等。通过两国旅游合作发展,达到中老文化深入交流融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良民.源远流长的中老文化交流[J].东南亚纵横,1992(2).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a263c640102xe5d.html
[3]陈建锋.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老挝的传统伦理[J].东南亚纵横,2007(9).
[4]张良民.老挝文字演变初探[J].印支研究,1993(3).
[5]曾文斌.论老挝战略文化[J].东南亚之窗,2012(3).
中图分类号: D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19)14-0059-03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BKS063);广西财经学院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作者简介:
梁儒谦(1971—)男,汉族,广西横县人,澳门科技大学2017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在读,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营销管理旅游管理。
王庆阳(1989—)男,汉族,安徽砀山人,马来西亚百纳利大学2018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在读,单位为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御夫)
标签:中国-老挝论文; 文化交流论文; 软实力论文; 启示论文; 澳门科技大学论文; 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论文; 马来西亚百纳利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