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医院外二科 河北邯郸 725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单纯阑尾炎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者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上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实施微创小切口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比较快,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单纯性阑尾炎;微创小切口;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22-02
单纯性阑尾炎一般是由于自身抵抗力降低等原因引起的阑尾炎症性改变,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一般以手术治疗比较好[1]。目前,切除阑尾炎的方式多种多样,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也得到了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微创小切口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临床上治疗阑尾炎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82例,均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所有患者经过腹部B超检查得到确诊,均符合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符合手术治疗指证,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者、不符合手术治疗手术指证患者、精神异常患者以及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等[2]。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范围介于19~63岁,平均年龄为(35±3.3)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范围介于20~62岁,平均年龄为(36±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具体的操作是做好术前的准备,麻醉方式取硬膜外麻醉,然后在患者右腹麦氏点处做4~8cm的切口,按照顺序剥开各组织层,接着钝性分离患者患者腹部斜肌和腹横肌,通过横向切开腹膜以充分的暴露阑尾部位,接着用阑尾钳将阑尾轻轻的提起,并从腹腔提出,在整个过程切记勿碰到盲肠管,待阑尾和系膜完全提出后,用4号线包扎阑尾系膜和缝合,擦拭消毒渗液后将其包埋于盲肠内,采取间断褥式外翻缝合腹膜[3]。
研究组治疗方案:给予微创小切口治疗,具体操作是做好术前的准备,麻醉方式取硬膜外麻醉,然后在患者右腹麦氏点处做2cm的切口,按照顺序剥开各组织层,用拉钩固定,以充分的暴露手术视野,打开腹腔后用组织镊观察阑尾位置,然后用阑尾钳将阑尾轻轻的提起,并从腹腔提出,在整个过程切记勿碰到盲肠管,待阑尾和系膜完全提出后,用4号线包扎阑尾系膜和缝合,擦拭消毒渗液后将其包埋于盲肠内,采取间断褥式外翻缝合腹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治疗效果的评判分为三个级别,即显效、有效和无效,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且腹部B超检查显示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腹部B超检查有部分改善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反而加重表示无效,以显现和有效来统计治疗有效率。手术指标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并发症包含出血、切口感染以及肠粘连、肠梗阻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并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值检验,并用例(%)表示,如果P值在0.05以内,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出血、切口感染以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共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1)7.32%;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出血、切口感染以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共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1)26.8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
3.讨论
阑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是阑尾感染引起的炎症,单纯性阑尾炎作为阑尾炎疾病中的一种,一般是以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呕吐以及发热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会导致阑尾穿孔,严重者将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是极为必要的。
临床上,对于阑尾炎治疗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开腹手术,但是该手术切口比较大、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出血量多,且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多,临床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创小切口手术在单纯性阑尾炎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同时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等优势,得到临床上的高度认可。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5%,这就表明,微创小切口治疗单纯性阑尾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在手术指标方面,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而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83%,这就表明,微创小切口治疗单纯性阑尾炎不仅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肝门排气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由此可见,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实施微创小切口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比较快,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伍世锋,杨廉泽.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2):148-149.
[2]胡骁.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159-160.
[3]金祥鸿.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09):1111-1112.
论文作者:李永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阑尾炎论文; 患者论文; 单纯性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阑尾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