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不良教养_教养论文

防止不良教养_教养论文

防止不良的教养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养论文,不良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组织。在家庭中,全体成员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祸福相依,他们的关系最亲密、感情最强烈、相互影响最深刻。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家庭成员包括经常来往的亲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繁杂的、微观的网状系统,它以一种全方位、多侧面、综合交叉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着亲子之间双向关系的质量和子女的个性发展的特点。在不同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性格与素质有差异,所受民族文化熏陶、教育年限、早期生活经历、从事职业和兴趣、特长等的差别,加上子女在相貌、健康、智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往往会产生出多种不同的教养行为。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子女,也会因为子女的性别、健康,父母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遭遇、情绪与健康的变化、年龄和期望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养子观、人生观)和已经习惯了的教育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往往具有连贯性,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重复、积累而形成的,孩子会在相互交往中不断的尝试和适应父母的教养方式,这样孩子的性格也随着家庭中细微、繁琐的关系产生微妙的变化。

有的家庭父亲和母亲还会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父母和祖父母对待一个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有差异。这一切都逃脱不了子女敏锐的眼光的审视,总会在孩子身上引起相应的连锁反应。

国内外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文献很多,早在60代美国心理学家佩克与哈维格斯特等在美国中西部关于家庭作风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大规模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厉或过分放任都会产生不良后果。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用相关系数来表示的(表一)。

表一 儿童个性品德与家长教养方式的相关

儿童个性品德

意志坚强

情绪稳定

奋发努力

友好态度

敌对行为

信任 0.74** 0.60** 0.27

0.44* 0.40*

民主 0.43*

0.16

0.36

0.33 -0.40*

宽容 0.56** 0.53** 0.05

0.19

-0.10

严厉 0.16

-0.08 -0.38* -0.38*

0.4*

这里“信任”的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子女较为放手,注意培养子女的独立自主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常委托孩子一定的任务发展其责任感。重大问题家人共同商量,父母往往提建议而不威逼,让孩子自己选择、决定,即使有错误也让孩子从行为后果中增长其经验和能力。

“民主”的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意见,保护子女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较多和子女交流思想、感情,很少命令强制或包办代替。这样,就能全面地关心子女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

“宽容”的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承认儿童和成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接受孩子不成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偶发性的行为过失。对子女的错误或反抗,常采取耐心地说服、分析是非、宽容忍耐的态度,但是不掉以轻心或听任发展,不放弃教育引导他们的责任,关心热爱子女而不迁就、偏袒子女。

“严厉”的教养方式,指的是家长过分重视自己的尊严和权威,总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幼稚可笑。他们要求孩子事事处处“听成人的话”,平时不和孩子商量就决定一切。常粗暴压制孩子的意愿,禁止子女的活动,或当着别人的面粗暴地批评、责骂、体罚孩子,孩子不愿对他们讲心里话,不敢向他们提出特别的要求和问题。

由此可见,子女的坚强意志、稳定情绪、奋发努力、合作态度等良好个性品德皆潜移默化地受家长信任、民主、宽容的教养方式的直接影响,其相关系数极高;而孩子有的敌对行为则源自家长严厉专制的教养方式。

后来,佩克、哈维格斯特他们又进一步对民主、说理和严厉、放任的家长教养方式作比较研究。民主、说理的家长很开明,对子女的错误或问题,总是认真而平静地讲明道理、分析后果,使子女心悦诚服。严厉或放任的家长很糊涂,他们有的脾气暴躁,听到问题就火冒三丈,不问缘由非打即骂,往往严重伤害子女的自尊心;有的忙于自己的享受娱乐或工作家务,不把子女的事放在心上,知道子女犯错误,也不理不管,使子女肆无忌惮,放纵妄为,过失行为变本加厉(表二)。

表二 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心和过失行为的影响

教养方式

子女的自尊心增强子女的过失行为增多

民主、说理 95%子女自尊心增强 22%子女过失行为增多

严厉、放任 5%子女自尊心增强

78%子女过失行为增多

由此可见,父母的教养不恰当,会使子女自尊心下降,过失行为增多,唯有明知的教养方式,既爱护又教育,才能使子女自尊心增强,并自觉控制过失行为。

早在80年代,我曾专门对33户家庭的父母教育方式及其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作过追踪研究,发现在民主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很少挑衣挑食,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健康状况比较好,语言和创造性思维强于其他同伴,自信心高,遵守纪律比较自觉。在溺爱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挑食厌食的多,依赖性强,抵抗力弱,其中20%孩子体弱多病,独立生活能力极弱;由于智力上的支持、鼓励较充分,他们的思维、语言能力不差而动手能力极差;平时多以自我为中心,30%的孩子缺乏自制能力,抢玩具、欺同伴、逞霸独占的行为最多,由于不习惯于遵守规则,他们受批评的次数也较多,因而其中30%智力发展较好的孩子有自信心,而多数孩子因生活自理和动手能力弱而在集体中感到自信心不足。在放任、冷淡的教养方式下,孩子由于父母束缚限制不多,照顾包办很少,较早地锻炼了独立能力,健康状况一般;但精神食粮贫乏,语言缺陷较多,20%左右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滞缓,思维不活跃;自制力随师生关系的优劣而变化,他非常想博得教师的好感,对爱护他的教师积极配合,对歧视或冷漠他的教师则挑衅、反抗,破坏行为增多。在专制的教养方式下,半数孩子健康较好,半数一般,作息能定时,注意遵守常规;学习效果两极分化,有的对强制学习有反感的孩子有恐学倾向,积极性低、反应慢,创造性思维也差;也有1/4的孩子学习习惯好,基础扎实,逻辑性条理性强,但对人态度不友好,批评、表扬无所谓,纪律自觉性差,有的孩子心目中惧怕粗暴家长的形象压抑了其自我评判是非的能力,说谎、攻击他人的行为时有发生。

总之,教养方式与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也受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它不单纯是由个人知识多寡、文化高低决定的,家长一贯的品德修养、性格倾向、待人接物、兴趣爱好都会从中反映出来。如有的母亲虽然是大专文化,但崇尚虚荣,讲究享乐,对子女漠不关心,孩子自私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对同伴不友好,不合群。有的母亲只有初中文化,但勤劳俭朴,乐于助人,对子女信任、尊重,孩子积极热情,性格开朗,聪明好学,为全班同伴所喜爱。有的家长受错误教养观念的束缚,“重男轻女”、“重智轻德”,权威思想特重,严重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为了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人才,为了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和谐和孩子的成人成才,我们殷切地期望广大家长认真反省一下自己教养方式的长处和不足,从改变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入手,从细微处做起,坚决摒弃一切不良的教养方式,学习和运用良好的教育方式。

标签:;  ;  ;  ;  

防止不良教养_教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