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件、开会如何都管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用论文,发文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功的执行在执行之前。如果想文件和开会一样顶用,八项注意不可少。
开会比文件管用?
龙生是天一生物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部经理兼总经理助理。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何为企业发展部——按天一生物李总的话说企业发展部是个大企划部的概念,不但要负责企业长、中、短期的战略规划、项目投资论证,还要负责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更要负责市场的营销策划工作。
按理说,龙生肩挑企业发展部总监和总经理助理两职,应算身居要职,可做老板身边说一不二大红人。但实际上,龙生最近一直有种红人不红、要职不要的“窝囊”感觉,并颇为烦躁。
比如,一个多月前,企业发展部的职员奋战半个月,搞了一套各部门各岗位的考核办法,并报请李总签发了,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都亲自签收了。可该文件生效一个月后,龙生却发现公司中只有自己部门和人力资源部在按文件执行,而对其他部门来讲,新的考核办法不仅没有得到执行,更似乎没能对改善他们的问题起到任何作用。是考核办法本身有问题?如果不是,问题都出在哪儿呢?
这天中午,龙生正在自己的办公室想着前述的问题,这时有人敲门了。
“请进。”龙生在靠背椅上整理了一下坐姿。
“龙总,研发部张工将产品配方和作用机理说明交给你了吗?”企业发展部的小王推门进来问道。
“没有啊!你催过张工了吗?”龙生说到这里想到:要研发部提供产品配方说明这件事,在一周前都已经发过文了,怎么又碰上一桩文件不顶用的事。况且产品都已经出来了,把配方和作用机理写出来又有什么难的?!
“我已经催了不下三次。”小王似乎有些委屈。
“下午再去催,张工不给就缠着他。”龙生心想企业发展部正在准备新品上市的策划工作,这事可不能再拖了。
想到这里,龙生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又想起另外一件大事:半个月前就发过文给销售部,要求他们和企业发展部一起开展病后康复产品的市场调研,这市调报告昨天就应该交过来了,怎么还不见销售部赵经理的动静?自己得再催催。
想到这里,龙生抓起电话听筒给赵经理打起了手机。
“赵经理,你好。我龙生,你在办公室吗?”
“龙助理好。我在市场上,有什么吩咐?”
“上次说的市调报告弄好了吗?我们在‘等米下锅’啊!”。龙生也不拐弯抹角。
“市调?哦,不好意思。市调是(销售部)小晶在负责汇总。”赵经理边讲边想——我们部门又不是没自己的事做,哪能天天窝在办公室围着你们企业发展部转。不过,他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继续以带着笑意和无奈的语气讲道:
“这两天不是在搞促销吗?没有时间啊!晚两天,我再叫小晶加加班把报告给你,怎么样?”
“行吧。”龙生听到这里,不禁有些恼火的心想,这些家伙怎么就不会想,企业发展部一心想着把新品上市策划拿出来,还不是为销售和公司服务吗?
不行,这些事情再拖下去,最后的黑锅可会自己背了,得赶紧向李总汇报下工作,争取开个会。可应该怎么说呢?
龙生在向李总汇报的时候,并没有提及各部门不拿文件当回事、不配合企业发展部的情况,而是以检查各部门前期工作进度为由申请开的会。
但就是这么一场不到45分钟的会议,龙生发现,公司新的考核政策在贯彻上明显得到重视了,久催未果的研发部产品配方及作用机理说明、销售部的市调报告,会后两个小时不到,也都交了过来。
开会比文件管用!这到底是咋了?龙生蹙着眉头不禁想了开去。
文件为何不管用
我们知道,在一个企业中,文件或者是书面通知,通常存在如后两种情况:一是公司决策层出于目标管理和整顿等需要,要求有关部门负责起草下发的;二是相关部门的某些工作牵涉到跨部门的配合,为了减少扯皮、增加郑重性等考虑,以发文形式获得确认。但不论何种情况,文件不如开会顶用的现象都不少。这对本文案例中的天一生物企业发展部来讲,职能定位决定了它肯定会碰到更多的此类问题。
可是,个中原因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当事企业,经过长久的行为积淀,已经形成了开会比文件多,凡事开了会才算正式,颁发了文件也要听到管理者亲口说才会执行的会议执行文化。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执行心态,如果不是自己事前听到上司安排和同级的碰头“勾兑”,执行的沸水温度就不够,冷冰冰的一纸文件就是非正统的,甚至是可以不去尊重的。这直到一次因此召开的郑重其事的会议。
二、文件制订的流程存在问题,本身主观性较强,缺乏可以得到更多配合和执行的土壤。
在拟订销售政策、考核办法和要求跨部门配合的文件之前,很少甚至从来都不会去和其他人商量、“勾兑”,去了解他们的想法、看法,以在文件背景、必要性、紧迫性等方面达成尽量一致的认识。如此,最后接到文件的人可能认为你不尊重同事,只知道从自己部门利益出发,在兼顾各部门利益上存在偏差,于是乎,首先在心理上便筑起了一座冷处理或抗拒文件的高墙。
三、文件内容有问题,其核心部分的重要性、紧迫性未经强调甚至是未能阐述清楚,与考核、薪酬挂钩的机制也未能建立起来。
文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它通常都是将复杂问题做文字化的简单处理。再加上每个部门、每位同事对问题接触、认识的深度存在偏差,在最为直接的利益关联上亲、疏不一,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自己需要处理的轻重事务,他们对文件之认识和贯彻的意识也自然会不一样。
除此之外,一份文件通常强调的是其出笼的简要背景、谁负主责谁配合,什么时限和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怎么负责、怎么配合,及其时间、精力重心与相关资源分配的不明确,过程监管、督导措施的缺失,也继续加重了理解与执行文件的歧义。
四、文件中的核心内容及主体责任不关自己及自己部门的事。例如一份要求清收应收账款、加快资金回笼的文件,已经在文件中明确关联责任方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部等部门的分工和职责,但对其中的一些部门的一些人来讲,都可能存在如后意识:回款自是放货出去的销售部的事,关我们哪门子事?……
说到这里,是否将文件执行的好坏与当事人的利益做更直接、更紧密的牵扯,显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五、管理者或负责文件精神传达的人“不作为”,出现失职。对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来讲,都有他认为最重要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一份与“最重要的事”不相干甚至可能形成冲突的文件下来了,就可能让其让路,被晾到一边。
六、上下冷战,或与拟订文件部门的职能存在牵制性冲突。比如公司流动资金紧张,已经有三个月只发一半的工资了,对靠工资生活的管理者及其普通职员来讲,只见要求这样做那样做的文件,不见工资,自然就会产生一些逆抗心理。而如果是一场高层们慷慨激昂甚或声泪俱下的大会,管理者及其普通职员又似乎能够预见明天看到希望,其效果自然比一纸文件管用。
比如,市场监管部、策划部与销售部,由于在主体职能的设计上存在你来我往的冲突,任何一方拟发的文件都可能遭遇其他部门的“抗议”,碰到执行阻力。同时,一些“企业政治”也可能使管理者间心存芥蒂,互相之间多抵制少配合。
七、报复性反应。以天一生物公司的企业发展部为例,它曾经受到销售部的“冷遇”,假如今后销售部要求企业发展部提供广告、促销规划,龙生也可能心生怨愤,有违文件中的时间、资金预算等要求行事。
如何让文件顶用起来
在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剧中角色没有通过台词直白的表述出某件事情,许多人都可能表示看不懂。这显然和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悟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如果从这点来说,我首先建议一个企业在招聘员工或者是安排某人进入管理层的时候,最好设计一些和前述能力相关的考题及考评内容。
接下来,再让我们来探讨一些其他的解决办法。
一、成功的执行在执行之前。这是所有追求执行力的企业及管理者都应该牢牢记住的一句话,对文件的执行与贯彻也不例外。
比如,我们在制订文件之前,最好进行相应内容的内外部访谈及调查,去和与文件有关的利益人、责任人进行事先的沟通,一可了解他们的想法,获得更多的事先认同;二可表示尊重,你甚至还可以将他们的一些话加进文件中,赢得更利于使文件植入地底的土壤;三可知道更多的文件执行难度,明白文件可能不被执行的具体原因,为应对做好准备。
二、为保障文件得以执行营造制度上的保障。换句话说,就是要将有关的利益人、责任人与文件执行的好坏形成更直接、更紧密的利益纽带关系。这最好是能在企业中形成制度上的保障,与当事人的考评、晋升、薪酬等紧紧的联系起来,而不是让他们两“不相干”。
这需要将粗要化的文件细致化。比如,要是你在某份文件中已经对责任人表现的好坏,制订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你就还应该更深入一步:明确责任部门的具体负责人是谁,让他从部门内部去影响他的上司,让他和自己部门的负责人一起来赢得因执行某份文件带来的奖励,或者是一起受罚,而非仅仅是针对某位管理者。
同时,这样做,对某位管理者而言,相较直接催促和自己平级的同事,去追着他的下属跑,更有威慑力。
三、不要仅仅让自己去催促关联部门,还要让更多的部门去牵制和督导关联部门。
这除了在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互相进行权力牵制、责任督导的制度及机制保障之外,还在说:当你遇到某个部门的某位管理者“冷处理”一份需要他尽一份责的文件的时候,将不只是你单枪匹马地去催促文件内容的落实,还有更多的部门及人员在盯着他。
从这点来说,你所准备发的要求某部门配合的文件,不应该仅让自己和那个部门持有,还应该抄送给人力资源部、总经办等更多的相关部门。
四、文件不要只管拟和发,还要阐释和传达文件精神,在紧迫性与重要性上争取理解与认同;还要进行过程监督和进度跟踪,而不是眼看着时间要到了或过了文件中规定的时间要求,再去检查文件执行的好坏。
这提醒我们在文件之外,还需准备一份有关文件执行的责任人、配合人、考核人,分工、时间、步骤等等都很清楚的“文书”。同时,这也有利于避免因管理者或负责文件精神传达、督导的人“不作为”所带来的文件执行问题。
五、自己把腰板挺直了,才能更好地要求别人。你要让别的部门配合你,首先就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包容和配合别的部门,这样才会让你赢得利于跨部门配合文件得以执行的好环境;即使,其他部门的管理者曾经不“感冒”你送去的文件,也不要去报复他们,以德报怨将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六、对有职能冲突的部门,要形成跨部门渗透的人事结构。比如安排财务部的职员、市场策划部的职员去销售部工作,让他们负担起一些文件的督导执行,但接受自己部门和销售部的双重考核,对自己负责,接受自己的直接领导。
七、如有必要,可就某文件精神的贯彻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执行委员会。这样做的意义与本节第一条内容类似。一方面,这可以表示你对关联责任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你可以让关联责任人在与你的接触中,更多的认识到执行某文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因此影响更多的人;再一方面,还能方便你了解到关联责任人的更多真实意见及想法,为你提高文件的执行力带去更多帮助。
八、淡化会议执行文化,培育文件执行的文化。说到这里,显然你需要有意识的减少和取消一些会议,让会议在执行中的作用适当淡化,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督导机制和确保执行的制度的坚决执行,让每一份文件都得以规范化实施。在适当的时候,你还需要揪出那些不拿文件当回事的管理者及其下属,坚决地严惩他们。
当然,这并不是说文件可以取代会议。对公司战略规划、困难时期如何渡过难关等等,会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换句话说,在许多时候,你可能需要将文件及其与它关联的会议的召开结合起来,如此可更好的提高执行力。
文件并不可以取代会议。对公司战略规划、困难时期如何度过难关等等,会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许多时候,你可能需要将文件及其与它关联的会议召开结合起来,如此可更好地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