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_农业论文

积极推进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_农业论文

积极推进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节约型论文,道路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战略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尽快完成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山西省晋城市实际出发,我认为,走资源节约型道路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关键。

一、三类矛盾: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的现实需求

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物质生产过程,对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都有极强的依赖性。由于资源的相对贫乏和长期的不合理利用,晋城市农业的资源约束日趋突出,已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概括来讲,其主要表现为三类矛盾:

(一)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与流失严重的矛盾 以土地资源为例,一方面,晋城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明显不足。全市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47公顷,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6,且山地、丘陵地比重高达87.1%,农用地指数和垦殖指数分别只有56.3%和19.8%。另一方面,非农产业对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大量占用又造成有限资源的流失。自50年代以来,晋城市耕地面积一直呈逐年绝对减少之势。从1953年到1994年,41年间耕地面积减少3.1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800公顷,近10年来高达每年1300公顷以上。 加上人口的刚性增长, 全市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53年的0.19公顷减少到目前的0.09公顷,人均粮田面积也由0.17公顷减少到不足0.08公顷,分别减少51.7%和53.8%。作为另一重要自然资源的水资源也存在同样的矛盾。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87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10,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采矿漏水和非农产业、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大量的水资源又被破坏或非农化,使农田水利建设举步维艰,至今全市水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还不达10%。经济发展引起的农业资源非农化虽然不可避免,但这种趋势必然会给农业带来沉重压力。解决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与流失的矛盾,已成为晋城市农业发展必须正视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农业经济资源成本升高与利用率偏低的矛盾 一方面,化肥、农药、农用塑膜、农用柴油等农业经济资源的价格一涨再涨,使农业这一本来就先天不足的弱质产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大,比较利益继续下降,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更加不利。另一方面,由于产品质量和使用技术的制约,多数农业经济资源的利用率又偏低。据测算,目前我市的化肥利用率仅30%,农机动力利用率也只有35%。继续增加经济资源的投入,不仅成本上升,而且报酬率递减。以化肥为例,晋城市“八五”期间年平均施用化肥纯量4.45万吨,比“七五”期间年平均增施34.0%,而同期年均粮食总产量仍徘徊在6亿公斤左右。 农业经济资源成本升高与利用率偏低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改进产品质量和应用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低投入、高产出。

(三)农用土地资源质量不高与污染加重的矛盾 一方面,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制约,晋城市的农用土地质量不高。林用地和牧坡草地坡度大,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中旱地比重高达91.3%,中低产田比重高达6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只有1%—2%。另一方面,低质量的农用土地又受到来自化肥、农药和工业“三废”的严重污染。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土体中有害物质超标,而且破坏了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平衡。大量的小冶炼、小煤窑、小磺矿在随意倾倒废渣、浪费土地的同时,排放的有害气体也不断地对大气和土地形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陵川、阳城的小磺矿周围,300 米以内寸草不生,500米以内收成减半。此外, 地下资源乱开乱采造成的土地塌陷,也对土地质量形成了不利影响。据城区调查,全区耕地塌陷已超过总面积的1/3。

由于上述矛盾的存在和加剧,农业与资源、人口、环境的关系日趋失衡和紧张,全市农业已开始陷入人口增加—农产品不足—资源短缺—生态失衡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使花费巨大人力、财力进行耕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和加大经济资源投入而增产的农产品消耗殆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求关系更加紧张,反过来又迫使人们更大规模地对农业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旱、涝、雹、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业比较利益继续下降。严峻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走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使生产力要素得以有机组合和最佳配置,生产力系统结构优化,从而既保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结构优化,又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良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功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和现阶段晋城市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正确抉择。

二、三条方针: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的基本思路

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实质是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力升级换代。要达到这一目的,应当坚持以下三条方针:

(一)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节约重点是明显短缺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资金投入高的农用化学品、农业机械等经济资源 这符合晋城市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投入不足、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实际,节约的潜力很大。比如,水浇地采用普通渠灌,亩(0.0667公顷,下同)次用水高达100—120立方米;采用喷灌、管灌、微灌等节水技术,亩次用水可降至40—50立方米;目前推广的渗灌技术,亩次用水只需15—20立方米,水的利用率成倍提高。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增产15%—20%。

(二)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基本途径是内涵发展 以内涵发展求得经济增长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走资源节约型农业道路的基本途径。为此,必须立足于通过合理布局、改进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改革耕作制度等措施,对有限的农业资源进行科学集约的开发利用,达到资源的节约和效益的增加。比如晋城市目前对光、热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率都还很低,推广农作物立体种植和两茬平作还有一定的余地。以提高复种指数为例,在一定范围内,复种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近0.2万公顷播种面积,至少可增产粮食600万公斤。如果近期内全市复种指数能增加5—8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1.3 万公顷左右的播种面积,增产粮食4000万公斤以上。

(三)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目标是提高综合效益 也就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提高经济效益是走资源节约型农业道路的首要目标,但必须做到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结合起来,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重视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保持资源的后续利用能力,做到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实现持续共进,有序发展。

三、三个体系: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的必要保证

尽快把资源节约型农业导入正规,必须在克服粗放经营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支持保障体系。从当前看,主要应在以下三个体系上着力:

(一)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资源利用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晋城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占有市场能力弱,资源优势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因此,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在于实行农业产业化,以资源为基础,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为连接形式,来有效地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方面,晋城市已有蚕桑、黄梨等比较成功的产业化开发经验可资借鉴。今后,要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继续开发宜林、宜牧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小杂粮、蔬菜、蚕茧、果品、生猪、蜂蜜、水产等优势产业的产业化建设,对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开发性和适应性调整,建设各具特色的规模型的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与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体系。

(二)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技术体系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的渗透,可以有效地优化生产力系统,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走资源节约型农业道路,必须建立与之适应的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集约化的农业技术体系。因而,要把引进推广高产、优质、低耗、抗逆的农作物、林木、畜禽和水产品种放在首位,以增强对不良自然资源的适应能力。在条件适宜的地区,要大力开发名、优、特、新、稀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注重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继承和发扬立体种植、精耕细作、增施农肥、用养结合等传统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农作物化控、节水灌溉、蔬菜日光温室、笼养鸡、封闭式养猪、网箱养鱼等能够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现代技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和水面的产出率。要积极研究和推广农业经济资源的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态体系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是农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节约型农业前提和目标的统一。晋城市地处山区,山谷、河谷的空间系统多呈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大气环境容量偏低,极易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失衡。为此,在农业发展中,必须十分重视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相结合,建设生态农业和无污染农业。要加强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和果木林的建设,形成绿色生态屏障。要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理小流域,控制水土流失。要通过推广高效化肥、无公害农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特别是小高炉、小磺矿、小化工的环境治理,减轻对农业用地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要在不同经济类型和生态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创建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为特征的区域性农业发展模式,把资源节约型农业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之上。

标签:;  ;  ;  

积极推进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