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评定及研究论文_张艳明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中医医院 652799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分期治疗。两组就其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减少复发。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中药;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结肠黏膜炎性病变,属于难治病,复发率较高,且当前西医临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1]。中医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别给予西医、中医药分期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结肠镜检、病史诊断证实为溃疡性结肠炎,且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采取计算机序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39(30.16±6.73)岁;观察组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0~39(29.85±6.9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具有良好的均衡性,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口服,活动期每天4次,每次1.0~1.5g;恢复期和缓解期每天2次,每次0.5~1.5g。

观察组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分期治疗,具体为:①活动期:治疗以祛邪为主(清热解毒、消积导滞),取赤芍、白芍、黄连、黄柏、茯苓、当归、木香、连翘、焦三仙、生蒲黄、炒五灵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用,每次150ml;②恢复期、缓解期:治疗以扶正为主(健脾益气、解毒祛湿),取黄芪、党参、茯苓、赤芍、白芍、黄连、木香、当归、炒白术、焦三仙、甘草,水煎取汁,分早晚服用,每次150ml。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其临床总有效率,并在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其复发率。

1.4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未见明显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肠镜检可见黏膜病变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结肠镜检未见好转。临床总有效率取显效病例、有效病例进行计算。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n,%)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随访发现,观察组共4例复发,其复发率为8%,对照组共12例复发,其复发率为24%,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χ2=4.762,P=0.029)。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被归于“难治病”一类中,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而逐渐增高。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发生于结肠、直肠黏膜,其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较为不利,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全身症状,如发热、水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引发结肠癌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临床上应对溃疡性结肠炎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

当前,临床上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药物多采用抗菌药物,如柳氮磺吡啶,属于磺胺类抗菌药物,经口服可有效作用于肠壁结缔组织,在肠壁组织中长时间停留,从而有效杀灭肠道内病原菌,起到抗感染的作用,但西医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在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逐渐得到临床重视,关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得到认可。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痢疾”“肠痞”,其活动期、缓解期表现各有不同,故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张分期而治,即根据各阶段的病情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邪实为主,湿热邪毒入侵机体,加上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终致气血瘀滞、脂膜受损、血败内溃,故活动期治疗以祛邪为主,可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积导滞功效的药材,如赤芍、白芍、黄连等;恢复期、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此时患者因久痢、久泻而致脾肾阳虚,加之湿热邪毒未完全祛除,残留的湿热邪毒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故在恢复期、缓解期的患者应以扶正为主,以祛邪为辅,可采用健脾益气、解毒祛湿等功效的药材,如黄芪、党参、茯苓等[4-5]。此外,由于血瘀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故在治疗时还应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木香、当归等。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柳氮磺吡啶治疗)更高(P<0.05),其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充分证实了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有效减少复发,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月,闫昕.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与“毒损肠络”病机学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410-414.

[2]郭威,于洋.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2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63-864.

[3]马月.从中医浅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3-23.

[4]丁建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867-868.

[5]周滔,张声生,崔超等.中医药分期二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172-175.

论文作者:张艳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评定及研究论文_张艳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