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个鲜食玉米新品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鲜食论文,几个论文,新品种论文,玉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天津市去年对部分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专家审定,现将审定通过的品种简介如下。
一、京科糯121
品种来源:用9702×9716组配的糯玉米杂交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9天左右,株高224厘米,穗位100厘米。株型紧凑,果穗筒形,穗长21.4厘米,籽粒白色、硬粒型。籽粒含粗蛋白质11.44%、粗脂肪5.07%、粗淀粉67.52%、赖氨酸0.33%。抗大斑病和黑粉病,中抗小斑病。产量表现:鲜食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87.3公斤,较对照津鲜1号(522.9公斤/亩)增产69.7%。
二、京科糯123
品种来源:用9686×9702组配的糯玉米杂交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0天左右,株高215厘米,穗位100厘米,株型紧凑;果穗锥形,穗长18.4厘米,籽粒白色、硬粒型。籽粒含粗蛋白质12.76%、粗脂肪5.41%、粗淀粉68.74%、赖氨酸0.34%。中抗大、小斑病和黑粉病。产量表现:鲜食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08.1公斤,较对照津鲜1号(522.9公斤/亩)增产54.5%。
三、金来白糯1号
品种来源:用03×01组配的糯玉米杂交种,莱州市金来种业有限公司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8天左右,株高197厘米,穗位87厘米,株型紧凑;果穗圆筒形,穗长21.3厘米,籽粒白色、硬粒型。籽粒含粗蛋白质8.64%、粗淀粉67.88%、粗纤维4.5%、总糖2.33%。抗大斑病、黑粉病,中抗小斑病。产量表现:鲜食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00公斤,较对照津鲜1号(522.9公斤/亩)增产53%。
四、金白糯1号
品种来源:用JH031×JH033组配的糯玉米杂交种,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4天左右,株高234厘米,穗位100厘米,双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果穗圆筒形,穗长20.8厘米左右,籽粒白色、硬粒型。籽粒含粗蛋白质12.03%、粗脂肪3.61%、粗淀粉69.58%、赖氨酸0.37%。中抗大、小斑病和黑粉病,抗矮花叶病。产量表现:鲜食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28.2公斤,较对照津鲜l号(522.9公斤/亩)增产58.4%。
五、中糯303
品种来源:用中115-2×中522组配的糯玉米杂交种,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2天左右,株高245厘米,穗位110厘米;果穗长锥形,穗长22.7厘米,籽粒白色。籽粒含粗蛋白质9.86%、粗脂肪6.18%、粗淀粉72.63%、赖氨酸0.31%。产量表现:鲜食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707.1公斤,较对照津鲜l号(522.9公斤/亩)增产35.2%。
六、景白糯2号
品种来源:用白一×改1538组配的糯玉米杂交种,天津市景坡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采收期79天左右,较中糯1号早20天;株高180厘米,穗位68厘米;果穗筒形,穗长24厘米;籽粒白色糯质,含粗脂肪1.73%、粗纤维1.28%、粗蛋白质3.43%、粗淀粉22.99%、可溶性总糖2.60%。经现场考察,未发现青枯病、病毒病及大、小斑病,属抗病类型。产量表现:鲜食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1000公斤,较对照中糯1号亩增加产值74.3%。
七、景黄糯2号
品种来源:用黄一×丁13组配的糯玉米杂交种,天津市景坡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采收期81天左右,较垦粘1号早7天,株高200厘米,穗位75厘米;果穗长筒形,穗长23厘米;籽粒黄色糯质,含粗脂肪1.26%、粗纤维1.18%、粗蛋白质3.67%、粗淀粉23.22%、可溶性总糖3.69%。经现场考察,未发现青枯病、病毒病及大、小斑病,属抗病类型。产量表现:平均亩产鲜穗1000公斤,较对照垦粘1号亩增加产值49.8%。
八、津鲜甜104(原代号9604)
品种来源:用WJ519×WJ512-2组配的甜玉米杂交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79天左右,株高180厘米,穗位51厘米;果穗圆筒形,穗长19.1厘米左右,籽粒黄色。籽粒含粗蛋白质11.0%、粗脂肪2.42%、粗淀粉65.2%、粗纤维1.60%、可溶性糖2.36%。抗大、小斑病和黑粉病,中抗圆斑病。产量表现:鲜食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649.9公斤,较对照津鲜l号(522.9公斤/亩)增产24.3%。
九、津鲜甜103(原代号9603)
品种来源:用WJ519×WJ510-1组配的甜玉米杂交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77天左右,株高162厘米,穗位46厘米;果穗筒形,穗长19.4厘米,籽粒黄色。籽粒含粗蛋白质11.7%、粗脂肪2.97%、粗淀粉63.3%、粗纤维1.72%、可溶性糖2.99%。抗大、小斑病,中抗圆斑病、黑粉病。产量表现:鲜食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629.6公斤,较对照津鲜1号(522.9
公斤/亩)增产20.4%。
联系电话:0311-58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