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安全问题的掌控,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混凝土裂纹问题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设计环节就要嘉庆对结构布置的设计与控制,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问题的出现。如此才能更好的配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多种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持续增加。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纹;原因;对策
引言
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有着整体性好、耐火性强和经济性高等优势,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然而其在建筑施工当中很容易出现裂纹,较差的抗裂性决定了建筑工程当中防范混凝土裂纹产生成为施工管理的重点,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全方位的防范工作,从施工设计到原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等进行立体管理,最大程度避免混凝土裂纹的产生,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避免其影响施工进度,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1混凝土施工裂纹的危害
在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施工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施工裂纹的出现。在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纹中较为常见的裂纹一般宽度在0.1到2毫米之间,对混凝土结稳定性等没有直接的危害,混凝土材料本身造成的结构裂纹,是很难避免的。但由于操作的失误和环境剧烈变化等原因造成的裂纹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些裂纹的存在对建筑的稳定性、强度和使用寿命都有较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之后,其防水性将会大大降低,水分可以直接通过裂纹对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进行腐蚀,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同时混凝土结构裂纹的存在会极大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在发生震动时由于裂纹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结结构的受力不均匀更一步加剧了裂纹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施工裂纹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2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
2.1设计方案不到位造成裂纹产生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纹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设计方案的不到位。在设计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因素导致混凝土裂纹的产生:首先,设计方案不合理,没有依据设计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导致方案无法实践,造成混凝土裂纹的产生;其次,设计当中未就应力计算进行反复检查,计算出现偏差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或应钢材无法满足力学需求导致施工后引发混凝土裂纹;此外,为就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考察和分析,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混凝土出现变形,施工顺序存在错误引发混凝土裂纹;另外,设计当中未能结合混凝土特性作相应研究设计,设计方案无法与混凝土的应用特性相契合,同样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纹的产生。
2.2施工环节不达标
施工环节不达标造成混凝土裂纹的产生,多是因施工不恰当导致。一方面,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相应内容进行施工,施工条件未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纹的产生;另一方面,未能按照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如震动棒的频率和幅度未能满足工艺需求,造成混凝土施工中未能满足均匀性和密度要求引发裂纹;此外,未结合环境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未能关注混凝土对环境的较高要求,在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关注和控制不足,导致混凝土施工效果不佳,混凝土在施工过程或施工后出现裂纹;另外,在施工后的养护阶段,未能依照相应的养护要求进行合理养护,养护时间不恰当、养护条件未能有效满足引发裂纹。
2.3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由多种原材料混合而成,在设计、实验和制作当中如存在不合理情况,则将导致混凝土裂纹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未做好填充剂的选用,或者制配比例不符合相应要求,则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纹的产生[3];其次,选用的水泥计数过低,水泥类型选择不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均可能导致裂纹的产生;此外,混凝土原材料中骨料颗粒等级不满足要求,不达标的情况下将引发混凝土的剧烈收缩,在施工使用后易造成裂纹。
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纹的预防对策
3.1加强房建施工设计,提高混凝土设计科学性
为避免设计环节的不足造成混凝土裂纹的产生,应当从多个方面对施工设计进行优化。首先,在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上,应当对建筑物的重量、高度和地基、周边环境等进行勘察,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再作针对性的设计规划;其次,在混凝土制备设计上,应当科学制定配置比例,对于水分和水泥的配比进行科学设计和严格控制,以最佳比值作为设计标准,经由多次试验达标才能应用在实际施工当中。在填充物选择上应当就其塑化性进行全面分析,避免其造成混凝土收缩上的剧烈变化;此外,应当在外掺剂方面进行严格把控,控制好混凝土的气孔和收缩性,避免大量混凝土裂纹的产生。
3.2提升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
如果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立一个合理的施工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力度,同时还要对施工技术体系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督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而且还能够减少墙体开裂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结合当地的施工特点和工程的实际需求,建立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使用制度和质量保证制度,使工程的施工责任能够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身上,并采取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使工人能够遵守规范和制度的开展工作,提供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能够顺利地开展。
3.3严把原材料质量关,落实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为混凝土质量提供基础保证。首先,做好原材料的采购工作,避免购置以次充好的原材料,依据设计要求选择最佳的原材料;其次,做好原材料的运输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质量防护避免原材料质量受损;此外,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原材料质量达标才能应用在混凝土制备中;另外,依据建筑要求采取对应的原材料,使得原材料质量和配比达标。在施工完成后,落实混凝土的结构养护工作,在凝固过程依据环境设计相应的养护方案。在温度控制方面,按照设计和施工实际保证混凝土所需的温度,可以通过洒水或者覆盖草袋等对其温度进行控制。湿度控制则可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或者是洒水来,保证湿度的合适数值。
3.4不断提高施工技术,避免混凝土的使用意外
为预防混凝土使用中意外情况引发的裂纹,一方面,应当做好混凝土使用的规范管理,通过使用警示提醒等方式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裂纹;另一方面则应当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水平,打好建筑工程的质量基础。在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时,必须要结合工程的真正需求和施工的设计方案使用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不仅要对施工的细节重视起来,不允许出现施工技术不足的情况,同时还要对施工的环节给予重视,严格管理和控制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在建筑工程完工后做好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补救,消除混凝土裂纹情况的发生。
结束语
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有着整体性好、耐火性强和经济性高等优势,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然而其在建筑施工当中很容易出现裂纹,较差的抗裂性决定了建筑工程当中防范混凝土裂纹产生成为施工管理的重点,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全方位的防范工作,从施工设计到原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等进行立体管理,最大程度避免混凝土裂纹的产生,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文龙.浅谈混凝土裂纹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智能城市,2017,3(02):6.
[2]钱鹏,徐千军.含裂纹混凝土的三维渗透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7,34(07):195-202.
[3]郑如杰,毕贤顺.裂纹尺寸对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影响[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15(03):224-228.
[4]郭潇.大体积混凝土裂纹预防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141.
论文作者:张桂元,宛朝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裂纹论文; 混凝土论文; 原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