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突发性事件如何帮忙不添乱论文_卢志平

报道突发性事件如何帮忙不添乱论文_卢志平

身份证号码:61030219730420XXXX 陕西宝鸡 721000

摘要:在全球性环境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不论是自然性灾害还是人为性灾害,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做为媒体人,如何做好灾难性新闻报道?媒体在报道中如何传递和释放正能量?这是每一位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灾难性;媒体责任;正能量

天有不测风云。社会生活不可能总是平安无事,自然现象也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灾害性突发事件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不期而至。面对灾难,媒体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担当什么样的责任,把握什么样的原则,做什么样的报道,这是每一个采编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宝鸡市委机关党报,《宝鸡日报》着力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针对近年来灾难性报道探索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路子。

一、什么是灾难性报道

灾难性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时央视及各个地方台包括军队媒体对此进行的持续性关注和报道。灾难性事件常常表现出突发性、震撼性、负面性和社会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人类无法抗力的自然性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旱灾、山体滑坡等;另一类是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凶杀、爆炸等重大事故等。

二、如何把握灾难性报道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媒体作为灾难公布的平台,政府和群众交流的桥梁意义大。因此,在操作上我们报社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面对灾害性事件,《宝鸡日报》第一时间先密切关注,及时派记者深入事发现场,尽快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现场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事件进展及善后情况。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县城,形成堰塞湖,造成数百人伤亡。灾情发生后,本报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杨鹤赶往灾难现场进行报道,使宝鸡人了解到了灾区的最新情况,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二是准确性原则。准确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就是说新闻事实要真实,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细节和事实都要符合客观实际。在灾区,记者要对报道中的每一个人物、地点、数字、细节都要认真核对,做到如实反映事实,这也是《宝鸡日报》报道中的一个特色。《宝鸡日报》在对这件事的报道中,严格遵守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原则,每一个数字都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准确无误。三是真实性原则。面对灾难性事件,媒体要有追求事实真相、为受害者主持正义的强烈责任心。例如,2015年8月2日晚宝鸡多地降暴雨,岐山麟游现8级大风,《宝鸡日报》记者从气象台处获悉,当晚风力最大的地区出现在岐山周公庙和麟油麟北煤田附近,风力达到8级。记者所报道的风速、风级都来自有关部门专业数据分析,真实可靠,使得受众了解到了最真实的信息。四是一致性原则。作为一家地市级报纸,《宝鸡日报》在新闻报道中始终秉承着这一原则,忠诚地做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要分析和核实事实,不能在报道中掺杂记者个人的思想和情绪,误导受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灾难性报道的媒体责任

灾难性事件往往涉及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全局,因此,做好灾难性事件报道,媒体最重要的是要肩负自身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

及时发出主流声音。灾难发生后,就需要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站出来“说话”。如果此时“失声”或发出“弱声”,就会大大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宝鸡日报》非常注重省内外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曾参与了2008年江西萍乡特大冰雪灾害、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及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重大事件的采访活动,及时翔实的报道在省内外引起强烈轰动,取得了较大成功。 试想,灾难发生后,如果版面上“不露脸”,频道上不“不出音”,用受众的话讲就是“装聋作哑”,那么,这张报纸、这个电视台在读者、观众心目中就会失去原有的威信,久而久之,该报、该台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势必会挤出生存的舞台。准确把握报道的度。灾难性事件往往受到公众的特别关注,记者就要稳妥地把握报道原则,理性恰当地采写和编发灾害性新闻,尤其是为政府救援和处置事件赢得主动,并使受害者一方稳住情绪,得到理解,促进事件救援和善后处理。面对灾难性事件,媒体要突出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尊严的关注。在这方面,《宝鸡日报》也有过较为成功的例子。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自治州发生7.1级特大地震,宝鸡日报社派出记者卢志平、张辰,深入地震灾区后,记者细心捕捉了震区那些感人的画面,用文字向读者受众讲述了发生在震区的故事,彰显了记者的人文情怀。灾难性事件的发生,肯定牵动读者敏感的神经,他们需要及时知道事件更多的信息。因此,媒体要对事件始终保持追踪状态,做到不瞒报、不断报、不浅报,让受众每天都能得到最新信息。多传递“正能量”。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作为传播主体的主流媒体,就要做传播的主力军。从积极的方面着笔,通过及时报道政府全力救援,社会各界倾情关心的信息和事迹,救援人员昼夜奋战等,引导舆论从对事件悲情场面的过度渲染转入对积极救援的及时报道上,以此来消除公众的疑虑。

四,结束语

那么,记者在采访灾难性新闻是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在灾难性事件中,记者要注意在细节描写中回避血腥、悲惨的场面,回避有关逝者及家属不愿公开的隐私,记者只有遵循灾难性报道的伦理水准,才能传达出爱与信心,传达更多的“正能量”。

记者赴灾区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要带足生活必需品,还有住宿的地方也要早作打算,如为记者办理个人人身伤害保险,发通讯费用,怎么去,怎么传稿子等,另外,应时刻提高警惕,防止危险的发生。例如,在玉树地震中就曾有多人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被迫撤回。而本报记者卢志平,由于准备充分,因而能独自一人在灾区采访16天,给报社发回23篇文章及图片,报道取得了成功。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发生地震(见《宝鸡日报》7月23日A版),跟随宝鸡救援队赶往灾区采访的记者刘斌就亲眼见证了灾区现场的状况,了解到要准备的一些东西后,在出发之前3个小时内就做好了一切事宜,并且严格遵守现场的秩序,做到安全为先,并且成功发回了地震现场的消息。除此之外,在救援现场,记者既是新闻的记录者,但也应本着救人的原则,不和救援人员抢时间,严格遵守救灾现场的规定,不给救援活动添麻烦。

论文作者:卢志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报道突发性事件如何帮忙不添乱论文_卢志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