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迫振动 共振》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设计思想
体现新课程理念,通过探索性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以科学研究者的身份,采用“问题—猜想—验证”的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线为: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探索——发现新问题——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实际应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验特点,实验方法的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根据猜想确定实验目的,构造实验模型。②分析实验装置,排除干扰因素,发挥实验的纯化作用。③培养观察能力,认识捕捉异常现象的重要性。④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实验】如图1让单摆、弹簧振子自由振动
图1
问题1:忽略空气阻力,则单摆、弹簧振子做什么运动?(简谐运动)
问题2:实际情况呢?
(阻尼振动)
问题3:如何让它们在空气中一直振动下去?
通过讨论和实验演示,揭示课题,得出受迫振动概念。
2.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问题4:受迫振动有哪些特征量?(频率、振幅)
问题5:影响受迫振动频率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让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
引导分析:在受迫振动现象中,振动物体自身存在固有频率,这是内因,而其本身受到驱动力做受迫振动,则驱动力是外因。
猜想:受迫振动频率是否与驱动力频率有关?
3.设计实验装置
问题6:研究f[,驱]与f[,受]关系的装置至少有哪些部分组成?(讨论)
问题7:振动系统有哪些?(讨论)
问题8:请分析图2中三种振动系统分别有哪些外界因素影响它们的振动?
图2
学生分析:
A物块与水平间的摩擦力、空气阻力
B空气阻力
C空气阻力
问题9:选择哪一系统作为振动系统?
引导:对于理想振动系统装置,影响它的外界因素应只有驱动力,不应有其他外界干扰因素。而实际上无法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因而我们应选择干扰因素少且弱的振动系统,故选择B系统。
问题10:提供驱动力的系统有什么要求?(f[,驱]有周期性;f[,驱]可变)
教师出示图3实验装置,并介绍驱动力装置,强调跨过滑轮的细绳一端套在唱盘的偏心钉上。(说明:①电唱机也可用“鸿运电扇”代替,但需改装电扇的变速开关。②弹簧振子自制,使其固有频率为45周/分;弹簧可用d=0.7mm左右细铅丝制作,在直径25mm的铁管上密绕160匝左右,稍做淬火处理后退出即成;悬挂物约20g,若固有频率不等于45周/分,酌情调整弹簧匝数或砝码质量即可。)
图3
4.设计数据记录表
问题11:实验中需测定哪些数据?(固有频率f[,0],驱动力频率f′,受迫振动频率f)
问题12:如何测定频率f?(用秒表测10次全振动的时间t,然后求出f)
问题13: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表1 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研究
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提请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除了测定各种频率外,应注意观察其他现象的特征):
①让弹簧振子做自由振动,请学生测定固有频率f[,0]并记录。
②将细绳从唱盘的偏心轮上脱开,把唱机转速调至16转/分(不必告诉学生),开动唱机,让学生根据唱盘转速测定驱动力的频率f′并记录。
③把悬挂弹簧振子的细线的一端套在唱盘的偏心轮上,开动唱机,让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待稳定后让学生观察振动情况并记录受迫振动频率f。
④将唱机转速分别调至33转/分与78转/分,重做以上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问题14:从实验数据中发现什么规律?(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频率f等于驱动力的频率f′,与弹簧固有频率f[,0]无关)
6.发现新问题
问题15:实验中,除发现振子受迫振动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关系外,还有其他什么现象?(重做一遍实验,使唱机转速逐渐增大)
问题16:当驱动力频率增大时,振幅怎样变化?(先增大后减小)
问题17:弹簧振子在什么时候振幅最大?(锁定振幅最大时刻,寻找相关因素)
分析:当驱动力频率在33转/分与78转/分之间时,振幅先增大后减小,这说明在此范围内存在一个能使弹簧振子振幅达到最大的频率。
猜想:振幅最大时,驱动力频率f′有可能等于固有频率f[,0]吗?
演示实验:将唱机转速调至45转/分,让学生测出驱动力频率(测出后教师强调该频率恰等于固有频率),然后用它带动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观察现象,发现振幅很快增大,以致我们必须中止实验,以免损坏实验装置。
小结:实验表明,当f′=f[,0]时,振幅最大,猜测正确。
问题18:能否利用图线来描绘共振曲线?(如图4)
图4
7.规律应用
师生共同讨论共振现象,从中引出共振概念,实例分析共振产生的条件及共振的应用和防止。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