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林小敏

(浙江理工大学 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 绍兴)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人们的经济水平逐步提升,生活品质也逐步上升,但是在这样良好的发展形势下,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个人、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成为当前民众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大学生群体来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首先阐述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概念,然后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详细阐述了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措施,望对众多在校的大学生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前言:大学生作为一个文化水平较高层次的群体,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能国家的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也是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培养的群体。所以,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众多院校中,因为学生呈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逐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大学生培养过程遇到的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

一 相关概念

(一) 体育锻炼概念

体育锻炼是指提升身体素质,塑造良好形体的身体活动,活动内容较为多样化,球类项目、水上项目、田径项目等,主要以个人或者集体活动。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升个体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其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能力,给生活带来多样化的乐趣,并促进个体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藏羊加工副产品,如藏羊皮、藏羊血、藏羊肠等大多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根据这些副产品的营养特性,青海省可以以此为原料进行以下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二) 健康的概念

在人的一生中,各个器官良好发育,拥有正常的生理功能,且个体具有充沛的精力。这只是对人生理状况的评判。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心理健康也是作为健康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所以现代,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应该包含了身心和心理的双重健康,身体健康为生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心理健康更好地指导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断获得自身的价值实现,面临各类刺激,能够做到良好地适应,整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并维持一个较高的生命质量。

(三) 心理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与社会和谐相处,且自我情况良好,并拥有减少问题行为和抵抗精神疾病的能力,且个人要呈现为最佳的心境状态。在与人和社会充分接触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且能够克服不良情绪,展示出认识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的完整与协调。

二 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化其身体素质,还能有效保证其更好地心理健康状态,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让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所以,强化体育锻炼工作,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是时代赋予的任务和其自身发展的根本需求,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要对该问题提起高的重视,并切实的落实。

(一) 不同锻炼强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500名学生中,锻炼强度大、锻炼强度中、锻炼强度小的人数分别为47、65、388名,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I—5)分析可知,三类不同运动强度的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校大学生锻炼强度大和锻炼强度中等的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锻炼强度小的学生群体。

运动量也被称为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对大运动量、中运动量、小运动量三项运动量的人数统计结果为53、132、315。并针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大血色和功能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事大运动量和中运动量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小运动量的大学生,统计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运动量的学生具有的抗压能力明显优于中运动量和小运动量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所以心理健康状况和大学生的运动量的大小呈现正相关关系。

(二) 不同锻炼时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各大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在大学校园里,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个人魅力是所有师生共同努力的最终目标。而体育锻炼就能不断培养其良好的自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气质,这对于提升个人魅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针对学校的体院锻炼设施,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进行积极地完善和优化,给与学生更多的体育锻炼选择,让其在提升个人魅力的路上一直向前走。

一是动态树形。乔化苹果树一定要有动态树形理念,即1~7年生为自由纺锤形,7~14年生过渡到变则主干形,15年生以上为乔化树的目标树形开心形。生产中发现好多果农错误地理解开心形,5~6年的树就落头开心,落头过早、过低,树高只有2.5 m左右,主干上着生的枝量明显不够,枝少何谈产量?况且此时落头树势极不稳定。

且在这个过程中,女生更容易通过体育锻炼时间的延长更好地转移对不良刺激注意力的转移,能够让女生更清晰地认识到问题解决的重点,淡化相关矛盾,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整体情绪控制能力,让心理状态更加平和。大学生中的男同学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刺激时,与体育锻炼时长没有明显关系,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理性思考,尽快解决。而体育锻炼的时长与自身锻炼意愿有很大关系。

(三) 不同锻炼频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参与的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运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体育锻炼频率与心理健康之间并无明显关系。由此可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和运动量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频率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关系。所以整体来说,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和运动量之间相互影响,给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一个刺激,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其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社交问题,还能更好地缓解其生活、学习的压力,对于提升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具有积极意义。所以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四) 不同体育锻炼量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这一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强度,与当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并通过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可以有助于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及时排解。且随着体育锻炼强度的改变,调节心理健康的程度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校园中,女生更容易发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会,且承受能力较低,选择体育锻炼概率较大,可以及时排解心中不良情绪。而男生在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寻找根源问题和原因,选择体育锻炼方式排解不良情绪的人数较少。

该结果说明,高效大学生若是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或者不良情绪的干扰,可以进行中运动量或者大运动量的体院锻炼,不仅可以有效纾解情绪,还能正确看待压力,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机能,让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女生通过增加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心理承受度,还能更好地促进身心的良性循环。男大学生通过提升运动量,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的生理机能,还能缓解压力,更好地处理日常各类刺激。

债权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不良赊账的增加。由于建立了授信额度制度,把经销商的信用额度作为控制出货的依据,进一步完善了赊账督察体制,从而实现了“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也使厂家能更专心于研发生产。

(五) 体育锻炼与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高校大学体育锻炼和锻炼频率的调查发现,一个月一次以下、一个月2至3次、每周1至2次、每周3至5次、大约每天1次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03、178、102、43、18、8,通过调查结果显示,锻炼频率的高低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不具备明显的相关性(P>0.05),即不同锻炼频率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了大致相同的心理健康状态。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长期高频率的锻炼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个体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不良情绪的累计状况不影响其锻炼频率。而锻炼频率较低的同学因为日常生活中有其他的不量情绪发泄口,所以也不会因为锻炼频率低就导致其较大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的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是因为特殊状况下才进行了,存在主观选择性,导致结果有所偏差。此外,因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接近成人,所以其在异性面前需要更好地体态,所以会增加锻炼频率,来让自己的身材更为出众,提升个人魅力,这一点对于男生和女生都适用。

所以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当面临多样化的大刺激时,就会给其造成较大影响,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导致其人际关系和承受压力的能力都有所下降。但是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强度、时间和运动量,不仅可以有效纾解其不良情绪,还能更好地转移注意力,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提升其抗压内内了,有效解决社交问题,更好地提升其心理健康程度,保证其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影响下,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让其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优化其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迎接每一天的生活。

三 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措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进行两者关系的研究,选取某本科院校学生500名,在其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相关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评价量表包含《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I—5),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将会得出学生不同的体育锻炼情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望对业界人士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一) 完善学校的体育锻炼设施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500名大学生志愿者运动时间时长为60分钟以上、31至59分钟、11至20分钟、10分钟以下的人数分别为24、78、144、254,经过对不同运动时间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运动时间在60分钟以上和31至59分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其他运动时间的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过其他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运动时长在60分钟以上的学生群体的承受压力情况明显高于其他运动时长的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建筑工作中表现更加突出,且学习效率较高,获得其他同学的评价也较高。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体院锻炼时间越长的大学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了正相关的关系。通过时间长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当前的不良情绪并得到很好排解和发泄,提升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能够更加理性的认识当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整体生活状态较好。

另外,本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家乡农特产入手,再到探索优良的繁殖技术改良家乡优质水果。学生体会着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实现家乡的飞跃进步的自豪与骄傲,有助于塑成家国情怀这种必备品格,同时,再次加深爱国爱家乡、用知识兴家乡的责任和情怀。

(二) 提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

学生对于某件事物的看法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并在长时间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观念,并指导其进行具体的落实和操作。所以,针对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频出的阶段,学生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积极开展健身、舞蹈等体育锻炼,给予孩子体育锻炼氛围的熏陶和影响,让其自然而然地加入进来。此外,各大院校要积极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竞赛活动,结合社会团体,开展形体比赛、健美比赛等,针对表现最佳者要给与精神和物质上双重奖励。此种形势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与社会建立联系,还能让其更好地认识到健美的身材对于提升个人魅力,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重视体育课堂的教学

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时间来培养其良好的锻炼兴趣,并对其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深化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还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课时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能只是重视体育理论的教育,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注重体育锻炼,比如组织小组比赛或者体育游戏等等,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更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以上有效的方法之外,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于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其抗压能力,解决社交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教育部门要联合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影响不断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康体魄的健康大学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挣脱“两个凡是”的束缚,廓清“姓资姓社”的迷雾,摆正“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怪圈……

参考文献

[1] 邱新宇,王麟.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1):122-124.

[2] 李萌.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70-72.

[3] 郭强.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节自我的心理健康机制理论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7(06):106-110+126.

[4] 陈瑞花. 大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与自尊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5] 任波. 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5):644-646.

[6] 程国栋,常淑芝.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J]. 安康学院学报,2008(05):120-122.

[7] 吴恒晔. 不同体育活动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5):688-690.

[8] 史文艳.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9] 王丰彩. 大学生身体锻炼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0] 索利红. 大学生体质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本文引用格式: 林小敏.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0):86-8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0.028

作者简介: 林小敏,女,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经管系学工办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校园文化。

标签:;  ;  ;  ;  ;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