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中学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关于深化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育当代中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建设中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首要任务,是引领广大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旗帜。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许多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我国社会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何让中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树立远大理想,构筑并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成为中学政治课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从单一认知走向多元体验
当前,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社会整体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同时,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中学生面对的诱惑和冲击明显增多。中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相对单一变为更加多样。随着中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发育,及其自身认知的不断提高,探索欲望逐渐增强,日渐形成多元化的认知需要。在民主、法制等积极正面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的同时,西方社会各种不良思潮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中学生健康、稳定价值观的形成,部分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出现了偏差甚至畸形。
(二)从重视理想到思考现实
在改革开放逐渐步入深水区的大环境下,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社会不公现象、负面事件频繁曝光,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中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正逐步激发学生反思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中学生对只讲奉献、追求理想、崇尚道德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并质疑正面、积极事件的真实性,转而片面地推崇、追捧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出现世俗化倾向。
(三)从维护集体转为推崇个体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学阶段,学生肯定自我、张扬个性不断被片面强化,个体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和肯定,随之产生了个人主义及个人至上的思潮,片面放大了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和地位,出现了强调社会适应自我,索取先于奉献及利益最大化的错误思想,逐渐偏离或否定了崇尚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取向。
二、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的把握
(一)理论知识与背景资料结合
根据政治课程的基本性质,其作为德育课程教育的主阵地、德育的主渠道,宣讲与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课堂的根本任务,是树立青少年社会主义伟大信念的传统方式。在讲授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及归纳、演绎思维能力的实际,将相对枯燥的理论与社会生活的现实相结合,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理论的背景、性质等,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消化理论知识,进而树立自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其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对理论知识点的背景资料溯源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讲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课应着重抓好两条主线:①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有关内容,就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革命过程、指导思想、历史结局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唯一选择”,不是某一领袖的主观意志决定。②通过新旧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在国民经济建设、民主政治、人权事业、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祖国统一等方面进行对比教学,同时让学生对这一变化进行讨论,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证实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抓住了这两个角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扎根。[1]
(二)活动课程与理论渗透结合
中学政治课不仅是一门理论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巩固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政治课因知识点相对抽象导致教学活动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理念的错位导致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出现了教师代替学生的现象。为有效解决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弥补理论滞后性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中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正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更多的开放式活动课程。例如:新闻读报活动,组织学生收集一段时期以来的重大国内外新闻,并用标题形式在课堂发布,安排学生分别负责要闻宣读与热点点评,发动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时政教育的主体,在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说明社会现实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有目的地筛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紧密的新闻事件,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充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活动。[2]
(三)主导性与多元性结合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身体及心理飞速发展,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当下,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冲突越发频繁,价值观念的更新成为历史必然趋势。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成长环境各异,所表现出的性格特质不同,政治课要顺应时代发展,提供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成为必然选择。例如:在讲授“八荣八耻”时,突出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旋律,兼顾个人、他人、集体、国家四者利益的同时,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结合体育活动课、心理活动课及学生自身实践体验,总结提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充分了解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方式来评价,用开放的活动课程组织并发动学生自觉参与,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分析,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审慎筛选、吸收多元价值观的科学部分,在确保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内生。
三、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
在日常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需要,让“中国梦”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知识点,进行“中国梦”教育。特别是结合政治理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历史事件、国情状况、国际竞争等内容,有机渗透“中国梦”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中国梦的内涵,领会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相连。[3]同时,教师须尝试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其他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有效提升课堂的参与度与实效性,在卓有成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扎实推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例如: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书香阅读活动、学雷锋、身边的好人等活动在中学生中大力推动“读经典、学模范、树新风”活动,提升中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活动的实效性,为学生追寻“中国梦”营造良好氛围,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激励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奋发有为。
(二)打造环境育人条件,培养学生正面认同感
校园环境建设是中学德育渗透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学校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及宣传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的学校精神,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提炼富有内涵和个性的办学理念,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让中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例如:紧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把师德活动的开展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开展“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三心活动,使师生凝心聚力,培育一支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师个人正面形象的建树,影响并推动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如:与时俱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各种传统、重大节日等,以学校现有学生行为规范制度为基础,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在加强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再如:提高师生的团队精神。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以加强师生关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重点突出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构建师生关系,增进彼此了解,努力促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健康中学生群体意识形成。
(三)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形成价值观教育合力
围绕“中国梦”,集中开展德育活动,以活动和课程为平台,通过设计与中学生生活结合紧密的德育渗透活动是有效推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尝试。如:青少年书信文化和网络文化活动、时事教育教学比赛、开展“开学第一课”及“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等。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学校管理中紧紧抓住“中国梦”的主题,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将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以更加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例如:媒体已经成为继学校之后青少年学习知识和了解社会的“第二课堂”,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结合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学生调查青少年上网行为,统计青少年上网行为中的突出问题、关注热点,通过集体讨论形成调查反馈,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辨别网络事件是非对错的能力及面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自觉抵抗力等。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青少年舆情监控队伍的建设,组织一批政治过硬的学生,带头开展班情、校情、社情的舆论监控活动,在直面网络不良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各级各类党团组织及政治课的主体渗透功能,在引导中学生参与调查活动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分析社会现实,在活动中培养一批政治过硬的中学生骨干,在讨论中形成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学生群体,在实践中打造一批素质全面的中学生队伍,在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理解。
标签:中学生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