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偏瘫患者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杜娟1,徐德宏2

1徐州澳洋华安康复医院 重症康复科 江苏徐州 221000;

2徐州澳洋华安康复医院 护理部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8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缓患者进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临床护理效果,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强化康复护理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卒中,因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区域出现供血障碍,脑组织深受缺血缺氧性病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医学的不断进步中死亡率已经得到有效降低,但幸存患者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包括四肢、面肌、舌肌等运动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属的心理和社会负担[1]。因此,笔者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根据本院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抽取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为(63.4±2.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为(63.9±2.4)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相关疾病特征,排除神经障碍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本次试验均通过所有患者以及家属知情且同意,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患者日常生命体征监护、饮食、卫生、心理等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特征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定时翻身,指导患者做创生举臂、抬足、抬腿等动作,帮助其进行步行训练。

研究组患者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被动训练。由康复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患者的被动训练,一日两次,一次25~30分钟,直至患者能够进行主动训练。康复医生为患者进行关节肌肉活动,关节从大到小,幅度从小到大,逐渐提高患者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护士负责保护患者人身安全,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滑落等情况,同时为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安抚,用语言和行动激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消除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绪,针对患者取得了进步给予充分肯定;随着被动训练的有效进行,逐渐降低辅助力度,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关节。

②穴位、肢体按摩。注意针对患者肢体、穴位进行有效按摩,及时揉按、拿捏四肢,用大拇指按揉患者合谷、曲池、尺泽、环跳、足三里等穴位,按揉患者气冲穴36次,左右各旋转18次,气冲穴向下走是腹壁下动脉,护士为患者同样按摩动脉36次,左右各旋转18次,按摩患者足底的涌泉穴直至出现热感,在揉搓其脚趾部位;针对患者的淋巴密集部位如锁骨上窝、颌下、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按摩至出现热感。护士为患者每日进行两次肢体、穴位按摩,每次持续30分钟,促进患者肌肉组织灵活,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

③站立、坐起锻炼。护士针对每位患者实际情况和个人体质安排坐起训练,随患者病情改善,承受能力提高逐渐增加坐起训练的时间和强度。早期坐起角度为60度,渐渐可增加至90度;站立训练可循序渐进增加时间,尤其针对站立较困难的患者可先进行床边双腿下垂动作,逐渐熟悉,时间一般为30分钟,促进髋关节、颈椎骨得到充分锻炼,进而进行站立训练。

④认知护理。患者由于病发认知功能严重衰退,主要妨碍患者视觉单侧功能,护理人员应充分提高患者视、听、嗅等感官,帮助患者多接触日常感兴趣的生活用品、食物等,让患者充分刺激侧部皮肤感官,日常沟通交流时护理人士多站在患者侧面,不断提醒化妆呢和锻炼单侧视力,提高其注意力。

1.3观察指标

根据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进行判定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总分100分,96~100为轻度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50分以下为重度运动障碍[3]。记录两组患者护理4周、8周后评分。

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QOL)量表评分检测,包括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五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根据问卷填写形式判定,总分100分,89~100分为十分满意,60~89分为满意度,0~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X2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4周、8周后FMA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临床结果统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对比()

3 讨论

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革新与进步,脑梗死死亡率在我国显著降低,但致残率却在不断提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发病者多为老年患者,不断增加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中的康复护理得到广泛医学人士的重视,在日常饮食、卫生、生命体征监护等护理基础上,除了加重患者心理调节护理措施,肢体功能锻炼同时十分重要,肢体功能的恢复缓慢严重挫伤患者治疗信心,出现不安、恐慌等消极心理,影响康复进程。强化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肢体功能展开全面护理,给予患者被动训练、站立、起坐练习、穴位和肢体按摩、认知护理等方面护理措施,通过肢体按摩疏通经络,通过康复医生更加专业的技术帮助患者促进体内循环,预防水肿,促进功能恢复;在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中逐渐加强患者信心,积极的面对疾病治疗和护理,将注意力集中在侧患肢,有意识的及时锻炼肢体功能,保持康复进程[4]。在本次脑梗死偏瘫患者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中,根据本院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结果对比得出,研究组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采用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得到有效的临床护理,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素芹,赖葱葱,丽霞.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6,31(5):72-73.

[2]张敬.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210-211.

[3兰恒群. 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药,2016,20(9):1803-1806.

[4]赵冉.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79-180.

作者简介:杜娟,女,汉,江苏徐州人,本科,副主任护师。

论文作者:杜娟1,徐德宏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脑梗死偏瘫患者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杜娟1,徐德宏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