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析_心理学论文

影响儿童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析_心理学论文

试谈影响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格论文,因素论文,孩子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存在明显的活动、行为节律与反应阈限上的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稍有吵声就显出警觉的神情,有的却反应比较“迟钝”,周围事物的变化很少会使他感到不适;有的孩子睡眠时间短暂且会“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玩耍,有的却一觉睡到天亮,与成人相差无几。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生理性特点,正是形成他们各自人格的基础。自脱离母体以后,孩子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与人、与社会环境进行联系的。由于各自的基础不同,孩子对养护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养护者对孩子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存在差异。对于那些比较敏感的孩子,养护者必须格外小心仔细,不离左右。而对于生命节律比较平稳的孩子,则不必过分劳心伤神。反过来,养护者的反应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如果养护者应答及时,孩子的需求便会很快得到满足,他们日后的行为不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养护者应答缓慢,孩子便会较长时间体验需要的匮乏,由此还会影响到他们日后需要性行为的发生。孩子的人格雏形就是在与养护者、社会环境之间这样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中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直至稳定下来的。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格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根本保证,而这也是社会对其成员的一项具体要求。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0~6岁是每个人之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而在幼儿期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是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的健康人格?我们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种表征:①活泼开朗,积极参与活动;②愿意与同伴交往,富有同情心;③做事自信,勇敢而有坚持性;④诚实,有错肯改。如果一个人在幼儿期具备了这些人格特征,到了成年期,就有可能达到健康人格的标准。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健康人格是怎样获得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一流派的心理学家都有各自的说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答案:其一,内在决定;其二,外部影响;其三,内外交互作用而成。其中第三类说法比较容易使人接受。在众家之言中,笔者比较认同艾里克森的学说。艾里克森从心理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的描述对于我们理解幼儿期健康人格的形成颇有启发。这里笔者对此作些简单介绍。

第一阶段,年龄为0~1岁。这一阶段,孩子处处离不开成人的照料。如果没有成人他们就不能生存,因而他们自身的无助感也就最为强烈。如果能够得到成人悉心、有序的喂养与爱抚,那么在他们的心里就会体验到一种对养护者与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并由之而衍生出安全感--健康人格的核心基础。倘若孩子得到的照料是粗心、冷漠、无序的,他们则无法对养护者和环境建立起信任感,内心会充满恐惧。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告诉我们,若想确保他们人格的健康,最初的、适宜的、充满爱的照料是关键的一步。

第二阶段,年龄为1~3岁。在这一阶段里,孩子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往往有与养护者意愿相违背之处。这是作为人所特有的自主性本能所使然。而绝大多数养护者正是在这一阶段开始按照社会要求对孩子进行初步训练,以期帮助他们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于是,在孩子的自主行为与养护者的社会性训练之间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如果养护者能够意识到并尊重孩子的主动性本能,在行为训练过程中不伤害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则可能帮助他们获得自主意识。如果养护者过于武断,训练过严或惩罚不够公正,则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和羞愧的情感,甚至会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畏惧与同伴交往等不利于健康人格形成的行为。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温和、适度地对孩子进行社会性行为训练,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阶段,年龄为4~5岁。这一阶段的孩子与上一个阶段相比,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行为,在不断的,探索性活动中,他们渐渐知道哪些行为是会得到允许与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会遭到制止与责备的。如果养护者在这一阶段里能够鼓励孩子的自我创新精神,并不时提供一些条件来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孩子便很容易表现出勇于创新、做事情自信、勇敢等健康人格的表征性行为。反之,如果养护者忽视甚至嘲笑孩子的创新行为与想象力,认为它们无非都是一些幼稚之举,并通过语言或行为的方式有意或无意地用这种看法影响孩子,那么孩子就无从获得对自己行为的肯定和对能力的自信。在日后行为中,难免表现出畏缩不前、犹豫不决、信心不足等与健康人格相去甚远的行为特点。因而,就这一阶段来看,在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他们的养护者。

对于绝大多数0~6岁的孩子来说,养护者就是他们的父母。因此,依据艾里克森的学说,父母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无时不在左右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对此,拉特克通过实证性研究进行了证实。拉特克(1946)发现,父母比较民主且宽容的孩子与父母比较专制且严厉的孩子相比,更富有自信心与同情心,更会协调人际关系,且安全感较强,情绪较稳定,人格更为健康。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民主宽容的父母是促使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由此,也就向父母们提出一个紧迫的要求,即不但要去爱孩子,还必须懂得如何去爱。溺爱、放任、专制等做法都有害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各种社会心理需要与他们的真实兴趣所在,不断给他们提供能够促进并顺其天性发展的信息,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与决定,帮助他们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与自信心,才能培养起孩子的健康人格。

标签:;  

影响儿童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析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