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声部的识别与声区的统一_女中音论文

女中音的声部鉴定和声区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声区论文,女中音论文,声部论文,鉴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中音具有特殊的音质和音色,音域宽广,音色深厚有力,纯净柔美而富有变化,尤其中声区给人一种特有的魅力:低沉而饱满的低音近似女低音,富有色彩变化的高音又近似一般女高音。这种具有特殊色彩又富有表现力的声部,其演唱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从我国人种特点和地理环境等条件来看,真正具有女中音条件的人并不多。由于“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女中音”这一观念上的混乱和训练方法的不当,往往有很多声音条件很好的女中音人材被埋没。因此,深入研究女中音的声部鉴定和声区统一问题是很必要的。

一、关于女中音的声部鉴定

初学唱歌的人,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声音所属声部,以便进行声音训练。如果对声部作出了错误判断,就选择不好训练方法和教材,必然会给教学上带来困难。还有的人往往由于声部判别上的失误,而造成方法上的紊乱,在学习上无所适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声部鉴定必须科学、慎重。

作为声乐教师,要正确识别学生的声部是否属于女中音,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声音音色及音质加以鉴别。音色音质的含义是指声音的特点和声音的色彩而言。如声音的明亮或暗淡,纯净或嘶哑,高亢或低沉等。从音色上看,女中音的音色具有圆润、柔和、纯净的特点,富有弹性而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如中音提琴的声音。其次,女中音的音域的换声点,也是鉴定女中音声部的重要因素。一般女中音的音域大约在A-g2之间,女中音的换声点大约在[b]b[1]-#c[2]之间(每人情况有所差异)。

在以音色、音质、音域的换声点作为鉴定声部的依据时,必须强调以音色、音质作为主要依据。

此外,还应从学生的生理结构进行分析。一般女中音声带较长,较厚宽,而咽腔、喉腔等腔体空间比女高大。这就是女中音声的圆润、宏亮、深厚、结实、饱满共鸣效果产生的有利条件。在声部的鉴定问题上,不能仅凭学生某一特点来决定其声部性质。例如就音域来说,有的女中音的高音部分声音与戏剧性女高音和大号女高音近似,而有的女中音的低音部分声音又接近女低音。区别在于女中音音色较女高音暗一些,其高音又宽厚而浓一些,其低声区则比女高音多掺进一些胸腔共鸣的低音,中声区的唱法基本上与女高音差不多,至于戏剧性女高音和大号女高音,虽同样要具有饱满而结实的中低音,但就其整个音色来讲,与女中音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差别的。女中音与女低音相比较,低音不如女低音低,色彩不如女低音浓,但它比女低音的声音灵巧一些。因此,不能依据他们声音上的某些相近而将女中音判断为女高音或女低音,或将戏剧性女高音和大号女高音判断为女中音。当然,由于方法上的不当,上不了高音,或因其它原因充当女中音声部来演唱,那更是错误的。

在学生的声部尚未作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做出结论,还应进一步根据学生声音发展情况和演唱效果来分析研究。除教师本人意见以外,还可以参考医生对发声器官检查情况的意见和学生本人对演唱时感觉及对所属声部的看法,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然后再作出判断。

二、关于女中音的声区统一

在声乐教学中,各声部均存在声区统一的问题,但情况各有不同。特别是对于初学歌唱的女中音声部的学生来讲,更复杂而困难得多。在女中音声音训练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绝大部分技术困难和错误的发声现象,都与声区问题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是声区转换地方出现音色、音量突然变化的两节声音,破裂音、上高音困难和声音缺乏弹性、灵活性等。这些问题如不能逐步得到解决,就很难谈到声区的统一,自如的歌唱。

从声乐发展史上来看,最早对于声区的概念,仅仅是凭听觉、音质来划分的。意大利美声学派对于声区划分的论述很多。有的认为唱每一个音就行了,不存在声区的差别,这是一个声区论的观点;也有的人认为,所有声部只存在胸声、头声两个声区;18世纪以来,更多的人则认为存在胸声、中声、头声三个声区,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声乐理论家玛·加尔西亚(子)。他认为:“声区这一词意味着由同样的机能状态所产生的一系列顺序排列的同类音;这些音的特点和另一系列顺序排列的同类音截然不同,另一系列的音是由另一种机能状态所产生的。”这一段论述说明了以下几点:首先,声区的产生是因为有不同的发声机能,其次,是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发声机能。此外他还对划分三个声区的观点作出了许多详尽的论述,这些观点为我们研究声区统一问题奠定了基础。

一个初学歌唱的学生,开始往往把自然语言声区的音域用于歌唱音域中。这段声音,由于声带振动幅度宽,气息力度过大,音量过强,便会限制发声器官的活动能量。因为振动频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仅靠声带的张力、挡力来继续往上唱,到进入头声区,交接处的几个音仍然按照自然语言声区生理机能状态来演唱,而对音色、音量、音质没有相应的方法来进行调整,就必然出现明显的声区不统一,其表现如喊叫声、破裂声,以及音量音色的突然改变等。对初学者来说,只有经过正规的声音训练,才能逐步克服以上缺点,使声音无论唱高、中、低任何声区的声音时,都能做到连贯、通畅而统一。

训练女中音声区统一,必须明确女中音的声区和共鸣区的划分。

2以上为高声区,4-#i为中声区,3以下为低声区,三种不同声区的音质、音色各不相同。为了使女中音的特有音质、音色得到应有的发展,三个声区声音的训练必须力求做到连贯而统一。具体做法如下:

1、呼吸的控制和运用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和动力,在声区统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如建筑的基石。呼吸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唱的效果。因此,在声乐的训练过程中,呼吸各环节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如呼气、吸气、换气、储气,特别是呼吸的支持。在女中音声音训练过程常发现的弊病,往往都与呼吸的控制和运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比较科学而普遍被人们采用的方法。呼吸要注意气要吸得深,要敏捷、柔和、均匀、轻巧;呼气时,必须控制好呼吸的两组肌肉的对抗力量,使呼吸过程中不出现呼吸声。声音必须得到正确的呼吸支持。否则将导致喉部肌肉紧张和声带的过分使劲而出现粗糙的喊叫声。有呼吸支持的声音才能音质纯净、音色美,有力度变化和穿透力。

练习呼吸最好结合发声练习和歌唱进行。机械地练习呼吸的办法,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呼吸在声区统一中的作用,还表现在不同声区与不同音高的声音所需呼吸量的不同。低声要求气量少些,因为声带整体振动,频率低,气压不大。若气流过多,将使声带相碰后又吹开而产生漏气,高声区的声带边沿振动,声带张力大,气息量多才能使声带部分高频率振动,和呼吸达到协调;若气息太弱,就会造成声带和颈部肌肉负担和紧张。中声区带边沿振动所需的气息,最好是高低声区之间的呼吸量。

以上三个声区发声时所需要的呼吸量的控制和运用如不当,不但直接影响各声区声音的不统一,还会造成声带、喉部肌肉发生病变。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

如何使喉咙打开呢?可告诉学生,这好比喝水前作一次深而快的吸气动作,又如吹灰和微笑着打哈欠。

歌唱时喉头的稳定,与打开喉咙紧密相关,当喉咙打以后,喉头的位置是稍低而稳定的,歌唱时正确的喉头位置和稳定程度,除对气息和声带运动时的控制和调节、对歌唱共鸣腔体的调节起作用外,还对三个声区的声音统一起很大作用。

随着声音的音高,力度和语言的变化。喉头总是上下有所移动的。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使它相对稳定,便会导致声音色彩和声区的不统一。

打开喉咙、稳定喉头的目的,是为了增长咽腔共鸣体的长度,使声音不受阻碍而通畅,同时使声音音色圆润并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否则将导致咽喉肌肉收缩而改变咽喉腔体形状,随之出现声音不稳定,直接影响声区的统一。

3、建立好中声区

19世纪意大利美声学派代表人物弗兰车斯科·兰培尔蒂主张,首先应建立好中声区,方能做到声区的统一。过早地扩展高、低音域都是不好的。

在男女高音声部的声音训练过程中。一般都比较强调建立好中声区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女中音声部建立好中声区更为重要,因为女中音声部的声区不统一现象,是与她们在中声区的错误唱法有着密切关系的。此外,还因为女中音的中声区是其声音活动的主要范围,这段的声音最富有色彩的感染力。在中声区声音训练过程中,胸声不宜过多,应更多地混入头声,音量切忌过重,以mp的音量作各种音型的发声练习。这样的混合声音,对于向其它声区连接和顺利地向高低声区过渡,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声音上行到破裂音周围的几个音时,音量逐渐减弱,声音更加集中,可用a-o-u母音变换的方法来训练换声处这几个音,音色变圆、变暗一些,均匀些。母音变换时,音色和声区统一能收到很好效果。除加强呼吸的支持以外,还要求声音有弹性而集中,不要有逼紧现象、胸肩、颈部肌肉要松驰,声音流畅、圆润,吐字器官要灵活自如,起音要准确。同时,随声音的逐渐升高,还应做到喉头和下巴松开向下。当气息幅度增大时,软颚往上提起,咽壁有力,使喉咽管拉长,将声波送到远离声带的眉心处。这样的唱法,不仅仅能产生高频率的泛音色彩,还对上高音、克服破裂音和统一声区有很大帮助。

4、共鸣的运用

女中音的共鸣腔体,一般均具有比较优异的条件,但如何运用才能使声音扩大、美化,并有助于声音流畅而上下统一?必须逐步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咽腔、口腔、气管等各共鸣腔体的积极作用,使女中音特有音质在这部分共鸣中得到充分发挥。因为这些腔体是女中音的重要共鸣区,口咽腔中可变共鸣体,它们与歌唱语言有着密切关系。

(2)头腔与胸腔共鸣。对嗓音的任何一段,头腔共鸣都起着总共鸣的作用。头声是高部位共鸣,是声音在头部所起的共振。所谓位置高。是指声音在声带以上形成后进入头腔里引起共鸣作用,并将声音集中到高的部位。这样声音富有弹性,有穿透力和表现力。胸声是气管和胸部共鸣器官形成的共振,一般中音、低音主要是运用胸腔共鸣。它能使声音增大音量,色彩浓厚,并对声音色彩的变化起一定作用。

(3)发挥整体共鸣作用。除发挥各共鸣腔的共鸣作用以外,还注意整体共鸣的协调作用。因为音的高低不同,共鸣运用的部位亦有所差异,总的来说,高声区侧重发挥头腔共鸣作用,中声区主要发挥口咽腔的共鸣作用,低声区发挥胸腔共鸣作用。但三者不能分割开来,而应强调整体的共鸣作用。这时声音的通畅、音量扩大、音色的美化都有密切关系。

以上几方面的共鸣,在良好的呼吸支持下,必须运用得灵活自如。特别在声区变换时,更要求运用得自然而无痕迹,同时还应做到高声区不丢掉低音共鸣,低声区不丢掉高位共鸣,将整体共鸣和高位共鸣感觉贯穿在三个声区的全过程。

5、关于换声点

在声区问题上最困难的是解决换声点的问题。所谓换声点,是指换声区过渡的交换点。各声部都有着各自的换声点。同一个声部,由于各人的生理条件不同,换声点也不尽相同。女中音的换声点一般都在b1-#c2之间。由于女中音在整个声区均带有不同比例的胸腔、头腔共鸣,在中低声区交接换声点上,声带的振动和呼吸量的变化没有多大的明显差别。也就是说,中低声区的换声点并不明显。但在中声区进入头声区时,因为声带机能状态的变化,在中高声区换声点上,便会出现音色,音量不同的两截声音和破裂音。

由于女中音本身的生理条件和声音特点,决定了它很难摆脱过多的使用胸声的缺点。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换声技巧,就不可能做到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而进入高声区,进一步使声区得到统一。只有将过渡音带入头腔,并有正确的呼吸支持,保持稳定的喉头位置,打开喉咙,用中等音量在中声区使用好混合共鸣的声音,连贯而弹性地进行声音训练,才能克服在换声点上出现破裂音。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发声方法,顺利克服换声点的破裂声,达到声区统一,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哼鸣练习

1=C

从中央的C开始,在中声区(音域不宜太高、太低)做三度或五度的由上往下的音阶、琶音练习。要求声音均匀、平衡,不漏气;音量适度,喉部肌肉放松;声音柔和,集中而稳定。这是增强高位共鸣,有助于声音音色和声区统一的练习。

(2)单音练习

1=F

这是女中音初学唱歌时很好的练习。要求用mp的音量,速度稍慢,声音柔和而富有弹性,呼吸和声音平衡而均匀,准确唱好每一个音。这将为顺利经过过桥音而为声区统一打下好基础。

(3)下行音阶练习

1=C

要求均匀而连贯,起音准确,中等音量,速度适中,高位共鸣贯穿始终,打开喉咙,气息通畅,声音自如。按照这些要求,经较长时期的这种自上而下的音阶练习后,再进行由下到上的音阶练习,将不会出现换声痕迹而自如地达到声区统一。

(4)琶音练习

1=C

琶音练习,特别是速度较快的琶音练习,由于音域宽广,声音幅度较大,有弹性而灵活,对胸腔共鸣、混合共鸣、头腔共鸣和三个声区的连接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克服破裂音的一条很好的练习。它除了使声音上下通畅统一,使各声区之间的转折和平衡达到协调以外,对改正不正确的发声习惯和错误的发声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还对喉部肌肉放松有很大帮助。

(5)断音练习

要求声音灵巧,轻快而富有弹性,音量切忌过大;还必须做到起音准确、清晰,控制好腹部肌肉的弹力作用,吸气自由,保持好音断气连的感觉;下巴、喉部、颈部、舌各部分肌肉放松,头腔共鸣贯穿始终。这条练习对练腹肌的弹力和解除咽喉肌肉紧张有很好的效果,对拓展音域和声区统一也有积极作用。

(6)变换母音。声音逐渐上行到换声点时,可用变换母音的方法使声音顺利地通过换声点。具体做法可将母音变换为O母音,将I母变换为U母音,将母音变暗、变窄。

以上几条练习,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逐步克服换声点这一难点,使声区统一起来。

标签:;  ;  ;  

女高音声部的识别与声区的统一_女中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