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趋同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概述
产业结构相似性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产业结构呈现出某种共同趋向,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形成了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产业结构格局;一般来说,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不是指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趋同化,也不是区域工农业结构或农轻重结构趋同化,而是指产业内部各行业结构的趋同现象,特别是工业结构中存在的趋同现象。
区域工业结构趋同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问题与区域问题之一,有些学者通过计算相似系数,认为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与工业结构相似度高[1];有学者则根据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指标分析得出各省(市)专业化系数普遍下降,但工业结构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复与同构[2];还有学者利用霍夫曼系数、相似系数和区位商等多指标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实际上是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对改革开放前重工业化超前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和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补偿性调整,而市场力量逐渐扭转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状况,推动中国产业结构逐渐走向协调[3];也有部分学者对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趋同进行研究,认为产业同构现象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显著特点,如陈建军(2004)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上海与浙江、上海与江苏、浙江与江苏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都高达70%以上[4];而唐立国(2002)认为如果将范围缩小到长三角15个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则更高,浙江省主要城市和上海及江苏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都在90%以上[5]。
珠江三角洲工业是在过去“三来一补”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明显的“外生性”特征,各级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将注意力集中在几个税大利高的产业上,造成珠三角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存在一定的产业结构相似性特征。珠江三角洲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9个中心城市组成。衡量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经济学主要采用相似系数指标,为了进行更详细地比较,本文还采用了专业化部门的衡量指标。
2 工业结构相似性分析
2.1 相似系数分析
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的度量方法,可以用于衡量两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比较,其公式如下:
其中,x[,ik],x[,jk]分别表示k部门在i和j地区产业结构中的比重,S[,ij]为[0~1]之间,如果为1,则表示两地产业结构完全趋同,如果为0,则表示两地区产业结构完全不相同。按照国际惯例,对于国家或地区间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评估时,以90%为界来评判相似性高低,高于90%则说明区域产业结构存在较严重的同构现象。依据相似系数计算公式,按照《广东省统计年鉴》[7] 确定的39个工业行业,对珠江三角洲9个中心城市间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如下(表1)。
表1 中心城市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表(单位:%)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东莞 中山 江门 肇庆
广州 53.0064.0059.7651.9056.7166.8471.4261.72
深圳53.00 93.0036.9059.1395.8364.8231.5061.26
珠海64.0093.00 69.0792.4897.0285.7655.0469.37
佛山59.7636.9069.07 43.4154.8578.2683.7351.64
惠州51.9059.1392.4843.41 95.3170.0934.5862.26
东莞56.7195.8397.0254.8595.31 79.5747.2571.45
中山66.8464.8285.7678.2670.0979.57 80.2186.60
江门71.4231.5055.0483.7334.5847.2580.21 77.16
肇庆61.7261.2669.3751.6462.2671.4586.6077.16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04》相关数据计算。
中心城市工业结构相似性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工业结构相似程度整体较高。9个中心城市中,相似系数超过90%的有珠海与深圳、惠州与珠海、东莞与深圳、东莞与珠海、东莞与惠州,特别是珠海与东莞、东莞与深圳相似系数分别达到95.83%和97.02%;中山市与其他城市产业相似系数都超过60%;广州作为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相似程度相对较低。(2)西岸相似系数比东岸高。从地域上来看,珠三角分为东西两岸。从东岸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来看,广州与其他3个中心城市相似系数都低于60%,但深圳与东莞、东莞与惠州相似系数在95%以上。西岸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和肇庆6个中心城市中,广州与其他4个中心城市相似系数都在60%以上;中山与珠海、中山与江门、中山与肇庆、佛山与江门相似系数都在80%以上,说明东岸工业结构相似程度明显比西岸高。(3)相邻城市间相似系数高。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达到90%除惠州与珠海外,其他都在地域上相邻,特别是东莞与深圳相似系数达到95%以上。
2.2 专业化与分工程度分析
相似系数可用来说明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但判断并不充分,也无实际意义,因为相似系数仅反映工业结构相似性的综合特征,不可能指出具体行业和产品的趋同情况,从而缺乏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区位商是考察区域产业分工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相似系数不足,其计算公式为:
在此采取广东省指标,如果区位商大于1,则说明该区域某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大于广东省平均水平,是该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和产品输出部门。区位商越大,则该区域该产业部门集中程度越高。但区位商是相对指标,只反映区域专业化的相对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的实际专业化程度,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部门可能总体规模很小,这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产品在区域所占的比重将会很小,因此在使用区位商来衡量专业化程度的时候需要辅之以其他指标来衡量。在此确定区位商大于1,且该行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超过5%的行业为专业化部门,计算珠三角9个中心城市专业部门(表2)。
表2 中心城市专业化部门
地区专业化工业部门
广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深圳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
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珠海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
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佛山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纺织业
惠州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东莞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
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中山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金属
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江门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
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肇庆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鞋
帽制造业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04》相关数据计算。
依照此标准,9个中心城市都有专业化部门,特别是西岸的佛山、中山和江门3个中心城市专业化部门数达到6个,而广州、惠州的专业化部门只有2个。东岸以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西岸以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为主。总体上来看,大部分中心城市专业化部门都集中在通讯和电子器材、电气机械及器材、化学制品、仪器仪表等产业上。
从主导产业来看,珠江三角洲主要中心城市存在结构雷同现象,几乎珠三角地区的所有城市都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保为其主导产业。各地在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各自为政,未能在技术、质量和档次等方面拉开差距,形成特色,从而加剧了产业结构的趋同。
表3 主要中心城市主导产业情况
地区主导产业
珠三角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轻纺化高技术、新能源与环保技术、海洋资
源的开发利用
广州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轻纺化高技术
深圳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轻纺化高技术、新能源与环保技术、海洋工
程、精细化工
珠海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技术
佛山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技术
肇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轻纺化高技术
东莞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
惠州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
3 工业结构相似性成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珠三角大部分中心城市工业结构相似系数都较高,超过90%的就有5对,专业化部门主要集中在通讯和电子器材、电气机械及器材、化学制品、仪器仪表等产业上,工业同构较严重。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中,区域间产业同构一直被认为是区域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后果。而实际上,珠三角的工业同构性还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的“外生性”特征以及政府的体制障碍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3.1 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洪银兴从现代技术经济理论角度分析,提出长江三角洲内部产业结构相似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9]。随着经济向高度化发展,相继出现重工业化、深加工化和技术集约化趋势,在相同的工业发展阶段,表现出趋同的产业特征,因为处在同一或近似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区域,其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必然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进而形成相近的资源结构、生产函数和需求偏好[10]。为了判断经济差距对工业结构相似性的影响,定义区域经济差距系数ΔG为:
ΔG=|X-Y|/(0.5X+0.5Y)
其中X和Y分别标任意两个城市的人均GDP。考察地区经济差距与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的相关性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皮尔狲(Pearson)相关系数为-0.066,也就是说地区经济差距越小,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越高。
表4 经济差距与相似系数相关性
经济差距 相似系数
经济差距 Pearson Correlation 1-0.066[**]
N36
36
相似系数 Pearson Correlation -0.066[**]
1
N36
36
**表示在0.01上有意义,数据经《广东省统计年鉴2004》相关数据整理。
3.2 与资源禀赋及工业“外生性”紧密相关
珠三角在资源禀赋上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有巨大的市场,改革开放后国家赋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加之具有特殊的地缘、亲缘关系,所以是投资的热土。珠江三角洲工业是在“三来一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承接了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由于大部分工业属于转移的产业,“外生性”特征比较明显,这类企业在珠三角进行布局时,不会过分考虑行政边界的意义,特别是珠三角中资源结构具有高度的均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工业结构趋同。
3.3 与区域经济联系紧密相关
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使得相关区域间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相互学习和模仿的可能[10],同时也导致区域要素的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和产业专业化,进而在相关区域形成产业同构。珠三角9个中心城市地域上靠得非常近,经济联系密切,乡村城市化发展迅速,工业发展地域已经连成一片,大部分产业和技术转移跨越了行政界限。相似系数在90%以上的区域除惠州与珠海外,其他都为地域上相邻的城市,正说明了工业结构相似与区域经济联系的密切关系。
3.4 与制度因素紧密相关
在许多场合,产业同构作为一个量化指标来反映所谓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产生经济发展中的“恶性竞争”问题的原因在于体制障碍问题。陆大道提出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利益代表,往往采取各种非经济手段来干涉市场,在选择建设项目时更看重利润的高低,很少考虑是否与本地实际情况和区域分工相联系,短期利益高于长期利益[11]。珠江三角洲各级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投资兴业,较少考虑产业主导方向与自身基础,争相提高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降低准入标准。同一个公司或企业往往因用地规模、优惠待遇的享受期限,为追求连续享受不同区域的优惠政策,而投资于不同地区生产同一领域的产品。此外各级政府都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作为优先发展和项目优先引导的对象,并不注意是否与周边城市地区的错位与协调发展,从9个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就可见一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加剧工业同构性起到推波助揽的作用。
标签:广州深圳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深圳经济论文; 珠海经济论文; 电子信息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深圳论文; 新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