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 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载体之一,在社会文化建设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引导。本文从当前的政府对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政策出发,对深圳市福田区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扶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群众文艺团体;发展问题; 扶持机制
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力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建设和管理,是现在我们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把手和优秀的突破口,也是一个社会运行良好,公民协调发展的一个外部条件[1]。当前,
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扶持机制在这些年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由于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大多数属于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完全由社区、街道等自由组成的团队,加上其业余的性质,其成员大部分只有在工作之余参与到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建设中来。因此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发展常常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
深圳市福田区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 1.1福田区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现状
近些年来,深圳市福田区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在数目和团队质量逐年提高。福田区的群众文化团队类型丰富,包括了音乐类、舞蹈类、乐器类、表演类、书画类等等。舞蹈类中既有民族舞也有国际标准舞,爵士舞,器乐类既有民乐、也有交响乐,戏剧类中既有粤剧,也有京剧和黄梅戏等。能够从各个方面满足群众文艺生活的需求,对福田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1.2福田区群众业余文艺团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1)福田区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发展在整体水平而言仍然存在不足。在香港,每万人拥有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数目有25个之多,国内上海有7个、青岛有6.5个人;而深圳市仅有4.2个。在数目上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总体数量较小、规模相对不大,在社会文化建设当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2]。
(2)政府对福田区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的各级部门对于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重视度不够,甚至出现了“不放权、不信任、不重视”的情况。而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负责人有部分是政府的任职人员,这导致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在举办活动之时,沿用了政府的工作模式,非常不利于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对于原有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不够大胆,不能放开手让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发展,政策扶持力度较小,手段较少,创新不足。
(3)福田区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起步比较晚,在社会群众当中没有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在劝募技巧、公关以及与外界其他全体的沟通能力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导致业务效果不佳。最突出的结果就是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资金短缺,获取社会上各类型资金的渠道没有打通,能够取得的资金帮助比较有限。因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业余性和非盈利性,群众业余文艺团的建设和发展比较艰难,许多团队在建设过程中的经费来源较少,甚至有的团队内经费来源只能依靠队员的会费或是捐助。单一的经费来源和缺少专业人士的引导,福田区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4)福田区群众业余文艺团还存在着年龄结构较为老化、无法吸引年轻人参与到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活动当中来的问题。许多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主要成员是离退休人员,年轻一代的新生力量鲜少出现在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活动中,不利于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和壮大。
2政府的政策扶持现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文件和政策出台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始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政府可以通过向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购买服务来进行财政扶持。201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应当支持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并且有部分地方层面在早些时候就有了政策的探索[3],地方财政的扶持政策在一些社会组织相对发达的地区已经逐步地展开和深入。
为加大深圳市福田区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扶持力度,改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当下的生存现状,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出台了《福田区群众文化团队扶持暂行办法》和《福田区群众文化团队扶持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相关文件,标志着福田区的群众文化团队的扶持工作从此走进了新时代。
针对福田区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现状,福田区政府各级部门相序出台了《2018年福田区街道重点培育群众文化团队扶持评审工作方案》和《2018年福田区区级品牌群众文化团队扶持评审工作方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方案。
(1)在全区范围内,通过自荐、审核、评审的形式选出区级品牌群众文化团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参选的群众文艺团体必须已经成立两年以上,具有完整的团队章程并且团队的人员设备、活动业绩要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同时,团队的成员人数要达到20以上,并且能够定时定点举办活动或者是参与到社区的活动当中。通过申报条件的设定,能够将有一定实力的群众文艺团体筛选出来,避免出现虚报、谎报的情况。
(2)在接受完团队的申报之后,各级街道的群文学会对申报的团队进行初审,初审过后,再进一步到区级群文学会评审。
(3)在区级评审当中,采用听取介绍、查看资料、询问情况、讨论审议、评分或投票等方式,综合各个文艺团体的情况进行择优。
(4)自2012年起,福田区每年拿出1个亿作为宣传文体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每年拿出400万,面向社会文化团体,文化企业公开采购文化产品。对于入选各级借到重点培育的团队,进行资金扶持。设立福田区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专项资金,每年对认定的各类群众文艺团队给予经费奖励扶持。
3福田区对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扶持政策效果
在福田区评选重点扶持部分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的方案中,体现了福田区当中,政府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扶持方案能够对症下药,解决当下群众业余文化艺术团体的燃眉之急。同时,评选重点扶持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能够起到对其他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引领作用,为新建立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提供可参考的发展典范。同时,直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能够解决当下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发展的最大问题——发展规模不够大。在专项资金专项用的情况下,能够给予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足够大的发展支持和政策帮助。
4福田区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扶持政策建议
4.1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
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并不是单一领域的政府管理问题,而是跨多领域的。这就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在出台各类型的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问题。同时,在对于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扶持当中,可以从登记管理作为突破口进行改革[4]。如果能够简化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登记管理程序,降低申请难度,这样能够让社会中的有志之士参与到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建设中来,让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有个多的发挥空间,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4.2继续增大对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资金扶持
对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扶持并非一蹴而就,想要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能够在社会文化建设当中持续地发挥作用,需要政府各级部门不断地为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创造发展和壮大的机遇。因此,政府各级部门应当逐步增加向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购买服务数量,或是直接通过财政扶持的方式为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提供资金扶持。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奖励机制,根据团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类因素,对表现优越的部分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进行定期表彰,设立季度或年度表彰会议,实行以奖代补的资金扶持机制[5]。“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在对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管理当之余,要求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收入支出作出规定,并开展劝募技巧、公关能力的培训。同时,开展各类型社会组织与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交流活动,帮助各个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拓展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
4.3拓展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演出市场
在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当中,挑选部分极具特色、水平较高的队伍,参与到对外演出或者是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中。鼓励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参与到政府各级部门举办的各大节庆文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6]。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借鉴到同类的团体的发展和演出经验,给予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新的启发。成功的文艺表演能进一步提高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社会影响力,帮助群众业余文艺团体树立较好的社会形象。
5 结束语
总之,群众性的业余文艺队伍组织,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面对社会公益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群众文化社会趋势,必然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建立起以人才保障为核心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扶持机制,可有效地发挥这些文艺团队的功能,并将极大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日辉.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01):32-37.
[2]王会会. 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D].浙江大学,2010.
[3]周旭亮,张丽辉.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扶持[J].商业研究,2009(09):89-91.
[4]吕雅琴,刘琦,雷军.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南方论刊,2013(11):65-67.
[5]孟晓雪.当前我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研究[J].上海文化,2013(04):46-53.
[6]黄江平,王展.发挥民间文化团体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上海民间文化团体的现状调研与政策建议[J].上海文化,2014(08):93-102.
论文作者:曾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文艺论文; 群众论文; 团体论文; 福田论文; 团队论文; 社会论文; 政府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