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龙华小学 黎雪霞
【内容摘要】阅读是一扇窗,是给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窗。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甚至是他的生活。在缺乏知识的农村,更需要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培养 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农村孩子缺乏父母的陪同,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基本处于无父母约束状态,是一群地地道道的“野孩子”。如何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这是我在乡村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得出以下的一些观点。
一、在阅读中识字,为培养阅读兴趣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准确阅读,就必须识字,阅读离不开识字。小学低年级要求认识的汉字就有1600个左右,《新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很重要,并且要适合儿童特点,应着重在“喜欢”和“能读”上下功夫。
农村的孩子在学习上基本是没有家长监督辅导的,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就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小组学习便是最好的方式。新生入学两周,我就会把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这些小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一个学习小组。小组的成员都是邻居,因此,他们在放学后很自然就走到一块。每天,这些孩子都聚在一起读书,一起识字,一起分享读到的有趣的故事。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都会给他们有一个任务: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孩子们阅读的资料来源很简单,一些产品的说明书,哪个小朋友家的小人书,哥哥姐姐的语文书等。通过阅读,他们巩固了课堂上的生字,课外也认识了新字。
二、目标性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农村的孩子因为父母外出工作,每天放学回家就是满村子跑,根本不会静下来看书。所以,老师要有相应的措施让他们主动去看书,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对于中年段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已经达到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年段的孩子阅读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的孩子阅读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中年段的学生可以进行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到了高年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阅读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利用学校的图书室与阅览室,让学生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农村的孩子家里藏书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值得庆幸的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届人士对农村孩子课外阅读关爱,因此农村小学图书室还是有一定量藏书的。老师可以把阅读放在课堂上,每周给一节课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这节阅读课可以在教室,老师把书借回来,分发给孩子阅读;可以在阅览室,让孩子们自己找爱看的书。无论在哪里看书,都要求孩子做到保持安静。渐渐地,一节课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了,老师可以让孩子把书借回家,叮嘱他们爱护书籍。现在,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拥有了城市学校一样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图书室藏书达到生均34册,每年都会按要求进行更新。这样,农村孩子也有了条件读更好的书,读更多的书。
(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内容好坏的能力。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懂得哪些书是适合他们看的,哪些书是不适合他们看的。每一次的阅读课,我都会向学生提出要求。
三、把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把阅读融入到习作中,做到读写结合,孩子在习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会更爱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方法地去茫茫课外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老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从三年级开始,我便把阅读结合习作开展。如在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要求学生阅读有关童年的文章,让他们课内,课外都感受童年的快乐,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模仿阅读过的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习作,孩子们写习作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语文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四年级起,我便引导学生利用零花钱买一些优秀作文选,多看一些儿童文学方面的书。在习作中,在选材上,我会让学生看看与习作要求相关的课外书籍,从中可以得到一些灵感。在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习作中,要求“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呢?一位女同学有课外的阅读中得到了灵感,她把一个“女汉子”的形象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记得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小丽从书包里“嗖”地抽出一把伞,迅速拉长,双手挥舞着伞,两眼冒火,嘴巴不停一嚷着“敢欺负我们,看我怎么收拾你们!”。作文的灵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作者从课外的阅读联系到生活实际得来的。
总而言之,只有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才会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生活中去,在书山文海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论文作者:黎雪霞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兴趣论文; 习作论文; 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孩子论文; 课外论文; 孩子们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