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缺失引发的公司治理危机_商业道德论文

企业道德缺失引发的公司治理危机_商业道德论文

商业道德缺失引发的公司治理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失论文,公司治理论文,危机论文,商业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些年在公司治理中,因过多重视法律遵守机制而忽视了道德遵守机制,由道德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公司治理失误,使得公司破产、公司职权滥用、诈骗等问题接踵而来,投资者的权益不断受损,对公司的信任度大跌。一些公司通过抬高股票价格、许诺较高的收益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一些公司,用于保护股东权益的制衡似乎被搁到一边,被快速追逐账本底线的需求所代替。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进行公司治理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如何重新构建商业秩序的争论。社会要求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法律和道德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可见,企业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曾有学者指出,商业道德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它有助于法律实施,有助于树立企业价值观和责任感,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益,减少风险。

直到上世纪末,不少企业还只把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作为是否符合商业道德的唯一标准,而当荷兰公司阿霍德假账、美洲航空公司养老金丑闻、纽约证交所高薪丑闻、共同基金业欺诈丑闻、(英国每日电讯报)老板灰色收入丑闻、波音加油机丑闻等相继暴光后,已经将企业驱赶到了道德困境的死角,一切结果似乎预示着公司治理制度正在垮掉,商业道德已经沦丧,建立强有力的监管制度和透明的公司管理制度迫在眉睫。于是,在困顿中,重视商业道德意识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并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成功就必须赢得客户的信赖,要维持正常的公司治理,就要保证公司有效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有效控制利益冲突和矛盾。好的公司治理不仅仅要企业遵守法律,遵守现存规则以及国际标准,更要防范腐败贿赂,保证企业行为符合道德准则和商业原则。

众多公司丑闻事件的出现,促使经合组织不得不对公司治理原则进行改进。1999年5月经合组织制定了《OEC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提出对股东权利公开、董事会透明等原则,更多地强调完整的财务公开程序、机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作用和影响。为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许多国家都在参照这一原则抓紧构建本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系。2004年,经合组织重新修订的《OECD公司治理准则》,侧重对利益相关者和投诉者的保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OECD公司治理准则》明确写道:“公司治理只是公司运行大环境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竞争程度等。公司治理框架还依赖法律、管理和制度环境。除此之外,诸如商业道德、公司对社区公共利益和环境等的意识也能够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公司的长远生存。”不久前,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工会)和亚洲CFO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即《公司治理、商业道德与CFO》也显示到,随着公司CFO在完善公司治理以及加强公司透明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今在企业中培养并保持良好的道德规范比5年前要重要得多。报告显示,CFO的角色仍在不断演变之中,对于在公司道德行为的责任方面自己应扮演的角色,许多CFO正寻求更明确的答案;近70%的CFO认为,他们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约超过一半的CFO表示,应该在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决策层推进道德价值观的整合;18%的CFO则认为,对于他们个人而言,确保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另有52%的CFO认为这一点对他们十分重要。而ACCA总裁布理维也认为:“良好的职业操守对于有效的公司治理至关重要,许多公司董事会已经日益意识到公司需要拥有正确的道德文化。此次研究同样也印证了这一点。亚太地区的CFO都相信,职业操守在工作场所越来越重要,而且他们在推进良好职业操守的进程中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一切让我倍感鼓舞。”可见,商业道德在公司进行有效治理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由于法律缺少恢复信任的道德力量以及构建诚信的能力,一些国家在解决近年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似乎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尽管如此,当前公司治理的失误并不能归咎于法律的不完善或实施力度不够,而是应归咎于对商业道德的忽视。

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要求公司妥善处理与其利益相关者及社会间的关系,要公平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决策及信息要高度透明,要勇于承担行为责任等。而决策及信息高度透明、承担行为责任、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等,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并与商业道德息息相关。在美国,大部分公司采用的是法律遵守机制,同时在公司规章中兼顾道德因素。如果仅从道德角度讨论公司治理问题,从根本上可归为组织内外部的关系处理和构建诚信这两个方面。

根据Hitt的研究,企业管理者有两个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是保证制定的决策符合道德要求,其次是让组织在道德氛围中成长,保证每个员工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也有一些学者将目光锁定在下面两个原则上:明确制定详尽的决策道德纬度,制定并保证道德准则得以实施。在现实中,大家公认道德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但在组织中就不是这样。

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CEO和主管们在行使权力时忽视了商业道德呢?Badaracco认为,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可能会使公司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从长远角度来说,恰恰使得公司的利益得到保障。如果道德和利润对公司的生存、成长和成功同样重要,那么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就会使公司的声誉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Harshbarger和Holden曾指出,公司所面对的大部分治理问题其实早就存在了,只是公司所处的环境与以前相比更具有挑战性了。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无效的公司治理都具有很强的威胁性。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须依赖正直诚信等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是公司核心价值的体现,对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作用。一系列与伦理道德相关的规则和实践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其中大部分的规则和实践是与公平、诚实、正直等分不开的。一个公司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获得利润,但是,对利润的追逐必须囿于道德的范畴之内。这样,公司就必须服从一些与道德相应的政策,如保护环境,实施道德培训计划等。这些都有助于公司构建良好的形象和提高美誉度,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增强对员工的凝聚力,从而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但是在现实中,重建信任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不论是公司的内外部组织关系运作还是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构建,商业道德在确保公司治理有效进行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过重侧重法律的手段而忽视道德的因素使得我们的一些企业不得不面临今天尴尬而困顿的局面,而要使其走出这种境地,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重新构建商业道德体系。

标签:;  ;  

企业道德缺失引发的公司治理危机_商业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