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中,配网线路是其重要内容,决定着电网线路内的电力能源输送,对供电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配网线路运行时影响因素较多,一旦安全管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从配网线路实际运行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有效的提升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电力系统安全的进行运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配网线路;安全管理;现状;提升措施
配网线路是生活生产中普遍的配网线路,同时也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电力网络,一般的组成内容是出线柜、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引线、配电变压器、400伏配电装置等。由于点多、面广、线长,随时有发生故障的可能。一旦出现了问题,就容易让整个线路系统瘫痪,会给供电行业的供电量和经济利益带来直接损失,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影响。
1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现状
1.1配网线路的结构不符合实际性
性能可靠的配网结构是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关系着配网线路的使用寿命及电力生产效率。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法优化配网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需求。但是,现阶段供电企业在设置配网结构的过程中,对于影响其实际的运行状态的相关因素考虑不充分,忽略了优化配网结构组成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间接地降低了配网线路工作过程中的供电质量。配网结构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在:(1)开关柜传动设备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对这种设备的结构组成认识不足,给设备的有效设计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传动材料的相关参数设置不达标,加大了设备使用中的故障发生率,影响着配网线路的正常使用;(2)配网系统构建过程中断路器数量不足、线路分段缺乏合理性等,给配网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潜在地威胁,降低了断路器的安全防护性能,一定条件下将会导致配网系统瘫痪现象的出现。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缺乏性能可靠的配网结构对于配网线路运行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优化配网组成结构。
1.2配网线路运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1)管理制度没有从电力系统配网线路安全角度予以完善。电网运行安全管理已经制度化运行,但是,由于没有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而是依然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就会由于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在运行中就会表现为严密性不够,规范性不足,无法发挥约束作用,以难以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正确引导。
(2)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相应的管理体系比较缺乏充分的认识以及深入的理解,对相关的制度规范没有足够的进行重视,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没有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严格的进行操作、也没有按照技术的标准作为参考数据,这就导致误操作出现的概率大大的增加,并且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也很难对各自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划分,这就给后期的追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配网线路档案管理相关制度的缺失。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花费时间很长的常态性工作,数据的积累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档案发挥的作用有着直接关系。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配网线路档案记录不完整、不全面、数据记录不准确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开展工作的参考作用较小,特别是在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方面无法发挥应有功效。
1.3配网线路设备维护工作不到位
一般情况下,配网线路工作处于外部环境下。由于外环境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对配网线路具有直接影响,例如:风化、腐蚀等。对此,还需要供电公司做好线路维护、巡检工作。而事实上,供电公司并未对设备维护给予较多重视,设备型号不确定、维修等不到位,直接造成配网运行安全问题不断,给整体配网线路安全性带来制约,影响着设备作用的发挥。一些电力企业仅派业余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工作,这种情况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更好的落实到实处。
1.4 配网线路维护人员自身原因
现阶段,对于配网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基本上都采用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故障的诊断率,可以及时消除故障。但是,在实际维护管理工作中,配网线路的维护人员在技能素质上有较大差异,还不能完全适应智能化电网发展需求,对于较为专业的技术也没有完全理解和运用,很难再第一时间利用自动化信息技术来判断线路可能出现的故障,对于配电线路的管理知识也较为缺乏,使得维护管理效率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配电网运行安全管理的提升策略
2.1重视配电网线路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开始设计配电网线路结构之前,应当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区域的电能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设计配电网线路的结构。其次,在安装断路器设过程中,应当先对安装场所进行考察,确定好需要安装断路器的数量并对其已经开关柜的转动结构进行设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配电网线路出现故障的几率,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2加强配电网线路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配电网线路中刀闸、变压器等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有损坏情况,就需要及时更换,专变用户更是需要注意,要加强检查的力度,配电网线路上的设备如果长期无人管理,就必须加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特定管理,从而促使电网设备的运转稳定。另外根据配电网线路超负荷问题,需要及时更换新型导线,避免出现线路老化造成的电力事故。除此之外,传统开关可以进行替换,用新型分解负荷开关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从而使得用户用电更加安全稳定。
2.3加强配电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
在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中,供电公司应给予高度重视,将其落实到实处,在符合国家制度要求的条件下开展配网线路运行管理。笔者认为:加强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主要集中于:第一,在工作中,做好对线路运行水平负担的影响要素排查与监测工作,确保配网线路工作落实在实处。第二,进行问题与故障设备全面统计,对线路具体材料与不足科学研究,同时对设备运行参数做好记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均有所应用,上述两种技术对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工作人员可以将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往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规范进行记录,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避免因为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出现错误管理的情况,从而为后期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支持。在对配网线路设备运行进行管理时难免会存在重叠的内容,为此在每次检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出现故障问题的设备进行准确记录,在全部检修完成后进行汇总,对相关记录进行整理,对于重叠的部分进行合并,从而对管理效率进行提升。第三,加大线路巡查。对故障巡查、常态巡查、特殊巡查等方法全面开展,且立足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编制完整的巡查系统。这样一来,确保线路运行监督工作,加大巡查力度。一旦发现故障点,就要第一时间进行确认分析并将故障类型、程度、性质等信息准确记录,这样可以为故障解决提供参考,也可以使巡视得到有效落实。第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相关单位通过海报张贴、宣传等形式,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帮助进而提升配网线路管理水平。
2.3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有效使用
配网线路运行过程中相关的设备在长期的使用中服务功能下降,对配网线路中的供电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需要结合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有效使用,构建功能完善的设备管理监控系统,加强对设备运行工作状态的实时分析,确保配网线路运行时设备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地处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增强配网线路的运行安全性。
2.4加强人员优化配置
配电网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具有精湛业务、高超技术的工作团队,针对目前我国的配电网工作人员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责任感不强等问题,供电单位首先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任务分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完善,加强工作细节的处理和调配,加强各个班组的建设和强化。并按照工作年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分配岗位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性质的而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教育,使得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岗位内容履行自身义务和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持续、稳定提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电能方面的需求,就必须根据实际的电力需要,有效的实现对电力配网线路的管理,这样才能使电力配网线路的安全运行得到有效的保证,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电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电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永源.配网安全管理问题和补救措施剖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36:90-91.
[2]张煜荣.配网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补救措施探究[J].通讯世界,2015,18:120-121.
[3]唐晓敏.配网运行的安全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5,11:190-191.
论文作者:姚彦君,令狐磊,房祥波,周卓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网线论文; 线路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结构论文; 故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