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乔庄镇中心小学校 628199
摘 要:数学情境的创设,能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在小学数学中,无论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还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大都提供了情境,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或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领会“情境”的作用,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情境 课堂 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认同,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常常是昙花一现,往往只是在知识引入时创设一个情境,一旦导入教学内容就弃之不用。这样的情境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引入的一个“情景”,局限于引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已,随着“情景”的结束,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消退,对整个课堂教学无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中,学习“生活中的数”教材呈现了“可爱的校园”,创设了一幅有童趣的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从提出“你能数出有几只兔”这一问题的提出,把学生引入到具体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数”需求,使学生通过观察,从具体的事物数量中抽象出“数”,体会“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二、创设情境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学习“厘米的认识”,教材以“桌子有多长”为课题,设计了有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长度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用铅笔、书、尺子等的测量,思考“同样长的桌子,为什么各自量出的数不同呢?”“能不能从这些工具中选出一个工具来,使量得的结果一样?”使学生意识到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认识厘米,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三、创设情境要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学习,教材安排了“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害虫”等大量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再通过用小木棒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算式,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有助于理解加减法。在尝试进行运算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观察各种算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各种算法的理解。这样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理解了运算意义,又建立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方法,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问题之中。
四、创设情境要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北师大版数学主要从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方面,利用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笑笑”、“淘气”、“智慧老人”设计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与卡通人物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教材通过展示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如教材用“数豆子”、“去游乐园”、“跳绳”等有趣的话题做课题,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并且其中问题的设计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五、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及分发各种食品和水果,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有什么共同的特色”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应该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等。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考状态;“新颖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总之,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创设有真实性、有“数学味”、有“发展性”、有“吸引力”情境,值得我们去思考。
论文作者:黄友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学科论文; 教材论文; 新颖性论文; 加减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