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追问技巧之我见论文_潘玲玲

初中数学课堂追问技巧之我见论文_潘玲玲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第四中学 266600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追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追问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使学生弄懂弄通,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它好比是一条引渡的小船,以疑问激起学生正确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手段和方法进行追问才能达到追问的目的呢?

一、追问要做到善于追根溯源

我们传授知识,是要求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事物的实质性特点、规律性内容、深层次意蕴。其提问的基本格式是“是什么”“其实是什么”“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例如,在上《整式的加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归纳去括号法则,问:“什么是去括号法则?”学生能归纳出: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再进一步追问:“括号前如果有数字因数,那怎么办呢?”如3(5a+b),学生讨论,解决了再问:“去括号法则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去括号法则的依据是分配律:a(b+c)=ab+ac。”这样由浅入深,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二、追问要做到善于探究原因

当学生已理解某些事实和规律后,教师紧接着追问一个“为什么”,激发学生探究其原因,把思维引向深入。

例如,在上“合并同类项”的知识时,为了引入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师列举了“3+4=?”的小学问题,学生一眼就能算出答案是7;3y+4y=?学生也能根据已有知识答出是7y;3abc+4abc=?学生根据上面的规律答出是7abc。这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马上追问一个“为什么”,这时学生就会思考探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把思维引向了深处。

三、追问要做到善于创设疑题

面对学生不够准确、完整的回答,教师表示自己的疑问甚至运用归谬法提醒他们原来的理解不够正确,还需作深入的思考。教师可这样提问:“难道是这样吗?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

例如:在上“整式”的知识时,有些知识需要认真理解。对单项式的定义理解时,学生易产生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问:“y3是不是单项式呢?”学生不易理解,变成13·y,学生根据定义,就能很好地理解。接着又问:“3y是不是单项式呢?”学生有些糊涂,有的懂,有的不懂。这时追问:“难道定义是这样吗?”“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1y·3呢?”“定义是这样说的吗?”产生疑问后,学生就会作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对单项式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判断。

四、追问要做到善于迁移知识

通过追问,能促使学生知识、方法和能力的迁移,或利用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或运用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常见问法有:“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吗?”“你能用这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吗?”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的时候,要用到去括号法则,其实去括号是分配律的一种应用,当讲清这层关系时,老师可以问:“我们在哪里还学过分配律啊?”学生会回答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小学的分配律。最后的回答就反映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五、追问要做到善于逆向追问

当学生回答准确时,教师可运用逆向式追问,如:“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你是怎么分析和概括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让他们回顾和展现思维过程,从而达到进一步消化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和巩固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逆向式追问,促使学生复述其思维过程,以便对其思维过程进行检索:

首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时所想到的线索的多寡和答案的丰富程度,确定其思路的宽窄。

其次,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速度、灵活应变情况和思考程度,确定其思维是否灵活、深刻。

第三,根据学生所表述的思考过程的完整性、条理性等方面,确定其思路是否清晰。

第四,从学生表述中,确定其在哪些方面存在思维障碍。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更应该运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寻找错误根源。

六、追问要做到反刍引领

当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相关内容,但还有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就追问已作出正确回答的学生:“请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你能给同学介绍你的方法吗?”这样,既让他们回顾和巩固了思维过程,又给其他同学进行了示范,而这种示范能收到教师讲解收不到的效果。

例如一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了一种计算面积的好方法,教师发现后希望全体同学都会用,就及时追问:“为什么你这样摆就可以知道它的面积了?”把个别同学正确的思考方法与大家分享,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总之,追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说课堂提问是事先预设居多的话,那么“追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预设的,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课堂环境的随时改变而变化,使实际的课堂追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追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

论文作者:潘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课堂追问技巧之我见论文_潘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