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赣榆区妇幼保健院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摘要】目的:观察标本溶血对新生儿黄疸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检测的40例新生儿血液标本,平均分为两管,一管作为对照组,直接离心后测定血清黄疸指标。另一管作为观察组,用竹签搅拌模拟标本溶血,采用相关生化仪器分别测定正常血液血清及竹签搅拌溶血后血清中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的值。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于新生儿黄疸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溶血的发生。
【关键词】溶血;新生儿黄疸;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086-02
体外溶血多是由化验中的一些操作导致血细胞的破坏,如水浴温度过高,抽血时的操作不当引起的机械损伤。体内溶血可由手术,药物毒性作用等原因导致[1-2]。由于标本溶血常常会影响临床检验的结果,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治疗。因此预防和杜绝标本溶血对于临床医疗活动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便对在我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检测的40例新生儿血液标本模拟临床溶血的过程,检测其溶血前后黄疸指标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选取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检测的40例新生儿血液标本,均为静脉空腹血。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AUTOLA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佰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一批号试剂盒。
1.3 方法
每例患儿采取静脉血6ml,分为两管,其中3ml作为对照组,直接离心后测定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值,另外一管血作为观察组,用竹签搅拌模拟体外溶血现象,采用相同的离心速度(2500r/min)及半径(27cm)离心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值。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资料均用Excel进行统计整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检验结果中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标本溶血前后黄疸检验结果比较
3.讨论
本次实验中,观察组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标本溶血对新生儿黄疸检验结果影响很大,进而可能影响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有相关研究指出,标本溶血对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的测定同样会产生影响[4-6]。如何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是医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下面便对临床标本溶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3.1 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造成检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从患者自身来考虑,疾病原因可导致标本溶血,如恶性疟疾,黄疸性疾病,溶血性疾病[7]。本次研究是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患者,检验指标便是血清胆红素的值,由于新生儿红细胞生成及破坏速度较成人更快,其黄疸指标可生理性地增高[8],故体内溶血对本次研究结果不造成影响。但是,新生儿血管显示度低,且患儿不易配合采血过程,会增加临床采血难度[9]。对于外源性的原因导致的标本溶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采血操作不当。如止血带捆扎过久,过度拍打穿刺部位,针面贴近血管壁或反复进针造成血管壁机械性的损伤,真空管负压过大导致血液引流至管底造成红细胞破坏[10]。其二,用物缺陷;采血过程中的使用的真空针堵塞或漏气,抗凝胶不足等。
3.2 预防措施
3.2.1标本采集 护理人员规范且合格的采血过程能有效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要求其注意哪些过程容易对血液标本产生影响。对于新生儿,护理人员更应该谨慎细致,穿刺前先与家属做好沟通,若采血不合格应舍弃标本,避免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影响医生判断[13]。
3.2.2标本贮藏及转运 标本采集后不可储存在冰冻室及低温区域,避免因融化导致溶血[14],也不可长时间放置,避免其他物质混入标本,如酒精会导致溶血。需转运的标本应及时通知转运人员进行转运,且转运的过程中不能剧烈晃动颠簸影响标本质量。
3.2.3医疗器械 使用安全合格的试管及针具等,医院购置器械时应严格把关,同一批次器械若出现问题应该由专人负责审查核实,确保其可有效使用。护理人员采血前也应仔细核实器材的完好,有无破损等[15]。
4.小结
本次研究提示溶血可影响新生儿黄疸的检测,使检测值偏高。而在临床中,各种原因导致的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往往会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关乎到医疗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做好标本溶血的预防尤为重要。因此,医护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时候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到严格监督,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谢锦銮,陈少清,曾晓清.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分析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3):143-145.
[2]杨海波,李萌,孙文杰.头孢类药物致免疫性溶血的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7,37(12):1705-1706.
[3]樊有元.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08(16):180-248
[4]王琳.血液标本溶血程度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测定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6):3622-3623.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标本论文; 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血清论文; 原因论文; 血液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