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本着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结合具体工程,详细介绍胶州湾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中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循环利用原有路面废料的优势及具体的组成设计。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在高速公路大修过程中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符合循环经济模式,减少污染,保证质量,节约造价,可以广泛应用于旧路维修,公路改建工程。
关键词:厂拌冷再生;循环经济;高速公路;应用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猛,道路通车里程已超400多万公里,但是在气候条件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特别是近年来超载车辆,更是加速加重了道路的各种病害,大大缩短了维修养护的间隔时间,提高了养护成本。以往传统的养护方式一般是将旧沥青路面和旧结构层全部挖除,然后重新加铺基层和面层,不仅工程造价高,而且污染环境。为解决现有传统养护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国内外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采用先进的厂拌冷再生技术,为公路养护工程开辟了一个新的尝试。
厂拌冷再生技术是将原有路面废料铣刨破碎、筛分按照设计配合比掺入一定数量的水泥、水和新集料,拌合后形成水稳冷再生混合料,通过摊铺、碾压和养生,使其达到设计结构层技术要求的一种施工工艺,具有节能、环保及经济等特点,结合其在胶州湾高速公路大修工程的具体应用,可推广至其他高速公路及国省道的公路养护改扩建及大修工程中,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二、工程简介
胶州湾高速公路于1990年1月开工建设,1995年12月28日竣工通车。起点位于黄岛区管家楼原收费站处,环绕胶州湾,途经黄岛经济开发区、胶州、城阳、李沧、市北区,终点位于青岛港八号码头。全线桥梁结构物较多,互通式立交7座,大、中桥33座,特大桥1座。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当前,胶州湾高速公路已经运营约十八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迅猛增长,特别是超重、超限车辆的增多,对路面及桥涵的损害较大。到2013年为止,全线未进行过大修。沿线路段路面普遍出现开裂、坑槽、沉陷等多种病害,根据定期检验报告,发现路面结构层不同程度上均存在影响正常运营的病害。
经过详细的路面调查及研究,确定方案路面加铺为4cm改性沥青AC-13C+5cm普通沥青AC-20C+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经维修后的原路面基层。其中对原沥青面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厂拌冷再生技术作为新结构型式中的底基层。
三、厂拌冷再生技术配合比设计
原材料
水泥
采用胶州某公司P.C32.5水泥,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进行试验,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1)首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长约500m~550m)进行试验段的摊铺,验证生产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机械组合是否合理,确定相关的技术参数和工艺参数。
(2)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水稳混合料的检验,水泥剂量、混合料级配满足要求,确保压实时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
(3)碾压检查合格后应立即覆盖或洒水养生。
五、工程质量控制与检验
胶州湾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在上行k29+690-K31+195(1505米)处,已于2015年6月15日进行厚160mm厂拌冷再生底基层摊铺完成后,参照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规范标准,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且自通车2年来,路面完好,并未因厂拌冷再生底基层质量问题出现各种病害。
六、结束语
通过具体工程应用,厂拌冷再生利用原有路面材料的技术工艺不仅比常规的养护工程施工周期更短,且充分利用了原有路面材料,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减少了废弃物的堆放,值得大规模的推广及应用。完全利用废料,符合我国公路建设倡导的环保节约型与资源再生利用型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论文作者:李玉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胶州湾论文; 路面论文; 水泥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