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

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

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陈玉林1,戴 维2※,马家骅3,马 林3

(1.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四川马尔康 624000;2.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 621023;3.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00)

摘 要 通过调研四川省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中藏药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政策环境平台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改善、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能力不足、市场交易平台缺乏、资源缺乏有效保护),提出红原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建议: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打造“定制药园”、围绕中藏药全产业链、加强道地中药材野生(人工)抚育、建立和完善市场交易平台、尝试“牛粪-蜣螂-草场”生态循环链修复模式等。

关键词 中藏药;产业发展;对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四川省产业振兴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四川省委组织部组织了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中药材产业服务团队在2018—2019年多次深入红原县开展现场服务与技术培训,为当地中藏药产业“把脉问诊”,通过实地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初步厘清了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概况。本文将调研结果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推进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及脱贫攻坚提供参考。

1 红原县基本情况

1.1 自然状况

红原县地处北纬31°51′~33°33′,东经101°51′~103°22′,全县平均海拔3 600 m以上,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境内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具有热量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冷暖季节分明、水热同期、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冷季多大风、暖季多冰雹等高原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4 ℃,极端最低气温-36 ℃,属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 417 h,降雨量753 mm[1]。红原县自然生态原始古朴,远离大工业污染源,大气、水质、土壤洁净,具有“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优势,境内长冬无夏,呈半年干寒、半年暖湿、雨热同季的高原季风气候,适宜多种高原中药材生长,是发展“绿色、优质、生态”道地中藏药材产业的雪域净土[2]

红原县跨境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黄河水系有白河、阿木柯河等7条支流,长江水系有梭磨河、查龙河等9条支流,全县天然地表径流量27亿立方米。红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为川西北主要牧区县,特别是与若尔盖、阿坝等构成了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湿地,供给黄河总水源量的8.2%,黄河上游总水源的1/4,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取水库,同时又是调节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大气候的巨大活性自然功能区,还是青藏高原东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聚宝盆,也是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

纵观红原地貌,属四川西北部丘状高原、山原区,有四种地貌类型:中山地貌属瓦切、查尔玛一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95%;高山地貌属刷经寺、壤口一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12%;高平原地貌属瓦切盆地、色地盆地一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88%;丘原地貌属瓦切、色地,阿木乡一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05%。红原县土壤主要以高寒类非地带性土壤为主,水平分布不明显,各类土壤的分布主要反映在垂直分布上。红原县有天然草场面积772 019.27 hm2,占总面积的91.47%,可利用草场面积747 221.13 hm2,耕地面积190 hm2,退休耕还林地266.67 hm2。红原县土壤为8个土壤类型,16个亚类,27个土属,以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棕壤、暗棕壤为主,尤以亚高山草甸土分布最广,占34.03%。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砂土为主,呈微酸性和中性,适宜多种高原药材生长[1]

1.2 地理区位

红原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40 km,北距兰州640 km,距州府马尔康187 km,省道209、301、302贯穿境内。目前,红原县已形成了以公路为主体,航运为辅助,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条件[3]

用红茶对海螺肉进行浸泡,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考察红茶浓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对海螺肉腥味的影响。各因素试验范围为红茶浓度0.4,0.6,0.8,1.0,1.2 g/L;浸泡时间10,20,30,40,50 min;浸泡温度25,30,35,40,45 ℃。采用Box-Behnken 法以红茶浓度(A)、浸泡时间(B)、浸泡温度(C)为自变量,综合感官分值(Y)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见表1。

2 红原县中藏药发展现状

2.1 中藏药资源情况

除宇妥藏药外,红原县制药企业和合作社普遍规模小,资金、技术和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弱。特别是加工制药企业少,使得红原县药材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不够,对整个产业发展带动和支撑能力不足。

按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红原县可划分为南部山原区和北部高原区。南部山原区以刷经寺镇、壤口乡为主要区域,主产川贝母、冬虫夏草、麝香、鹿茸、秦艽、大黄、红景天、羌活、红毛五加、柴胡、黄芪等。北部高原区以色地乡、麦洼乡、瓦切乡为主要区域,主产川贝母、冬虫夏草、秦艽、大黄、甘松、羌活、麝香、鹿茸、播娘蒿、雪上一支蒿、牛黄、狼毒、藏茴香、马勃等[4]

最好的婚姻一定是最放松舒服的、最平和对等零压力的,其实,这正是我想给乔振宇的,可他就是个花岗岩脑袋啊!我狠狠剜了他一眼。

2.2 中藏药产业现状

近年来,红原县规划了特色种植园区,其中《红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中明确邛溪镇、刷经寺镇大力发展中藏药产业,提出“十三五”期间建设藏药材白花龙胆GAP种植基地、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及野生抚育基地等项目,提升中藏医药优势,构建川西北高原中藏药基地。目前,围绕县域特产药材,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水库承担着本县50%的供水任务和6 330 hm2农田的灌溉任务,还承担着下游太谷、祁县、清徐三县190.4 km2的防洪任务,是一座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2.2.1 药材种植基地

目前采用“116号文”编制概(估)算时,仅要求对水泥、钢筋、油料进行限价(砂石料价格较高时,按70元/m3限价),而有的省规定的限价材料达17种之多。限价材料数量少了,对某些类别的工程达不到控制投资的目的;限价数量多了,又不利于概(估)算的编制和工程造价的管理。

中藏药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资源、种植、加工、制药、研发、商贸、文化等诸多领域和环节,特别是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协调与服务。由于红原县经济相对不够发达,加之政策平台、服务平台、研发平台的落后,使得中藏药科技产业推进乏力。

目前,红原县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和有影响力的专业中药材交易市场,种植散户药材交易困难。加之,中药材市场价格变化大,种植风险较高,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同时,缺乏药材网上市场信息和交易平台,市场信息不灵,电子网络销售渠道不畅,制约了产业发展壮大。

3 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红原县中藏药科技产业逐步规范化、规模化,但由于起步迟,且多属农牧民自发种植(养殖),底子薄,发展缓慢,目前还处在种植示范阶段,加之受经济社会和贫困群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军网络空间司令部在组建之初,并没有立即组建直属作战力量,而是在各军种成立网络空间司令部,将各军种已有的通信、网络、信息作战力量纳入军种网络空间司令部架构下;再根据需要,专门进行论证并组建网络作战分队,由各军种结合各自特点和作战任务承建,网络空间司令部负责统一指挥;已经建成的133支网络空间任务部队分属各军种,其中,陆军41支、海军40支、空军39支、海军陆战队13支,这些力量构成了美军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的主体,在网络空间司令部的统一筹划和指挥下遂行作战任务。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模型(2)也是非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与模型(1)很相似的.主要区别在于决策变量xikj,在模型(1)中是每一类设备对应一个变量,而在模型(2)中则是每一台生产设备对应一个变量,其变量总数更多,但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和调度更精细.

3.1 对中藏药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

中藏药产业具有极大的成长性和发展空间,红原县拥有丰富的中藏药资源,但目前中藏药产业还很弱小,不成规模,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显示度和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还较低。在广大农村和农牧民中,种植发展中藏药产业没有得到重视,缺乏种植标准,“药味”不是很浓,因此要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把中藏药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中藏药种植、加工、制药等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特别缺乏高、精、尖技术人员和创新型人才。技术指导和服务跟不上,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使得种植管理较为粗放,缺乏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种植管理意识。而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强,缺乏临床技术骨干。

3.2 政策环境平台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改善

2.2.2 制药企业

四川富民高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开始在红原县发展道地中藏药材种植产业,在邛溪镇玛萨村建立暗紫贝母种植基地1个,种植面积20 hm2,目前暗紫贝母在地面积6.67 hm2。科创控股集团四川中藏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于2009年开始在红原县发展道地中藏药材种植产业,当年在瓦切镇德香村建立沙化草地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总占地面积73.33 hm2,目前狭叶红景天在地面积37.33 hm2。红原天然产物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开始在红原县发展道地中藏药材种植产业,当年在邛溪镇热多村建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总占地面积20 hm2,目前匙叶甘松、秦艽在地面积20 hm2。四川红草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3年开始在刷经寺镇采取农户种植、公司收购的经营模式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农户种植羊角天麻、甜当归在地面积为1.67 hm2,建立变叶海棠种植基地2个,目前总在地面积为20 hm2。四川哈拉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红原县藏医院、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邛溪镇玛萨村建立道地中藏药材种植基地1个,基地占地面积3.33 hm2,常年种植甘松、大黄、秦艽、狭叶红景天、桃儿七等道地中藏药材20余种。云南天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落户红原县,在邛溪镇热坤村建立暗紫贝母种植基地1个,在地面积1.07 hm2

3.3 专业人员匮乏,技术力量不足

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发展极不平衡,既有新建的世界一流大型、超大型选煤厂,也有不少技术水平落后、自动化程度低、选煤工艺不配套、产品质量差、分选效率低的中小型选煤厂。设备可靠性只有70%,自动化程度不足20%,选煤工艺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用户要求及时调整产品质量,造成精煤损失大、产品灰分高、分选效果差,洗选效率比主要产煤国家低7~8百分点。我国炼焦精煤和商品动力煤平均灰分分别为9.71%和22.43%。

3.4 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和支撑能力不足

红原县良好、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小气候,适宜多种中藏药材的生长,特别是高原名贵药材,总体药材资源丰富、品质高、分布广,被誉为“天然药库”。县域内共有植物药67科458种,动物药20科38种,中藏药180余种,主要有贝母、甘松、大黄、羌活、秦艽、冬虫夏草、川黄芪、川党参、红毛五加、红景天、播娘蒿、青蒿、杜仲、麝香、鹿茸、雪上一支蒿、牛黄、狼毒、藏茴香、马勃等,其中羌活、贝母、红景天、大黄、秦艽等野生耐寒植物以道地质优闻名全国。据调查,红原县中药材的总蕴藏量约2 000 t。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红原县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使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5 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交易平台缺乏

宇妥药业是由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建设的全省首家GMP标准的专业化藏药生产企业,现已按GMP标准设计在红原县建设完成1家藏药厂,该公司以“高原生态药谷产业化开发”项目开发为核心,以资源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科研、技术、信息、品牌和文化优势,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企业。该公司产品“宇妥(红景天)胶囊”“宇妥系列元丹酒”“禾康圣茶”,一经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好评。该公司藏药的开发极大地推动了红原县藏医药的发展。

3.6 资源缺乏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药材资源的过度采集,加之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中藏药资源分布面积急剧减少,致使大部分名贵药材和大宗药材资源锐减,有的已近枯竭。暗紫贝母、甘松、鹿茸、桃儿七、红景天等大宗名贵药材资源也面临枯竭的境地,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加强资源保护,将面临发展中藏药产业“无药可用”的窘迫局面。

4 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建议

在发展中藏药产业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大力推进道地中药材人工种植、野生抚育和加工生产发展。

4.1 提高发展中藏药产业的认识,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

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国家及省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提高中藏药产业在对整个脱贫攻坚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优化投资环境,以产业扶贫为导向,建议红原县人民政府设立红原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以道地和优势特色为重点,加强中藏药资源普查与保护区建设及珍稀濒危品种保护,完善中藏药资源管理条例,努力建设成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乃至青藏高原东部野生中藏药材天然资源保护基地。

4.2 突出规划,加强协同,打造“定制药园”

根据中藏药在红原县的自然分布和道地性,以市场为导向,重点选择适宜性强、开发前景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道地中药材,对暗紫贝母、唐古特大黄、秦艽、红景天等药材进行规模化种植生产。同时,鼓励和支持宇妥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县内加工制药和销售企业根据企业原料药材需求,联合药材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建立道地中药材定点生产基地,实现药材定产定销,打造“定制药园”。

4.3 围绕中藏药全产业链,突出道地中药材加工生产规划布局

1)原产地粗加工。加强重点中药材产地粗加工基地建设,实现大黄、秦艽、羌活等道地大宗药材核心产区的采挖、清洗、干燥、包装等粗加工全覆盖。2)中药饮片加工。大力引进和培育饮片加工企业,采取委托代加工的形式,大力开展道地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3)健康产品加工。依托宇妥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加强药材中间体、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的研究与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生产销售规模,同时加强具有独特疗效的藏羌医院制剂的二次开发。

4.4 加强道地中药材野生(人工)抚育

野生(人工)抚育是红原县发展道地中药材生产的最佳模式之一。该模式不占耕地,不破坏药材的原生环境,所产药材无药性变异,无农残、重金属污染,同时生产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更符合现代绿色中药材质量标准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虫夏草、川贝母等濒危名贵和大宗药材野生(人工)抚育,以实现生态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共同推进。

4.5 强化科技创新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市场交易平台

1)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科技项目支持,同时加大红原县科技经费投入,将道地中药材产业纳入重点支持领域。2)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等交流合作,推进藏羌药协同创新研究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和平台建设,构建协同创新研发体系。3)加强重点道地中药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关键等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推广应用。4)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应用,鼓励和支持开展专利、商标、版权、技术标准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申报和认证,打造知名品牌。5)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6)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红原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建立红原县道地中药材网络信息和销售平台,采取“互联网+”形式,促进产品销售。

4.6 尝试“牛粪-蜣螂-草场”生态循环链修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针对红原县草场退化与牛粪污染环境的问题,利用金龟子科昆虫蜣螂食性广、食量大及体内可分泌出分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各种酶类的特点,通过蜣螂的养殖与扩繁,利用其新陈代谢作用将牛粪等有机物料转化为有机肥,成为草场绿色植物的养料,以显著减少草场因粪污引起的病虫害,改善生态环境,并出产高附加值的中药蜣螂,从而恢复动物、植物和无机界之间的物质循环,构建符合自然规律和循环经济要求的“牛粪-蜣螂-草场”生态系统,为红原县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与产业示范,助力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周兴维.红原县草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10):130-135.

[2]骆永霞.红原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6.

[3]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阿坝州志[M].成都:巴蜀书社,2012.

[4]四川省红原县志编纂委员会.红原县志[S].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陈玉林,戴 维,马家骅,等.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28):56-59.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8.014

收稿日期: 2019-07-12

基金项目: 四川省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

作者简介: 陈玉林(1982—),男,四川九寨沟人,本科,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1030055273@qq.com。

※为通信作者 ,E-mail:davidwxl17@foxmail.com。

(责任编辑:敬廷桃)

标签:;  ;  ;  ;  ;  ;  ;  

红原县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