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液疾病成分输血的应用分析论文_胡卫盟 杨涛 梅艳芳 汪和华

儿童血液疾病成分输血的应用分析论文_胡卫盟 杨涛 梅艳芳 汪和华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 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为了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增加血液利用率,分析儿童血液病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儿童血液病患者所有成分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红细胞悬液输注率63.9%,血小板输注率19.4%、少白红细胞输注率10.2%。主要疾病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不良反应红细胞悬液1例,血浆1例,血小板5例,表现为发热、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结论: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手段,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风险,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成分输血;儿童;血液病;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increas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January to 2014 June in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 patients all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pplication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rate reached 100%. Red cell suspension was infused at the rate of 63.9%, platelet transfusion rate was 19.4% , less white and red cell infusion rate was 10.2% . The main disease of thalassemia, leukemia, aplastic anemia.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in 1 cases, 1 cases and 5 cases of plasma, platelet. Symptoms were fever, allergic reactions, by symptomatic treatment was relieved,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infusion.Conclusion: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is blood disease treatment, can minimize the risk of blood transfusion,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linical blood use.

【Key Words】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 Children; Blood disease ; Diagnosis; Application

为了解儿科血液病患者临床用血情况,我们对2010 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输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输血共371例次,其中,男169例次,女202例次,年龄45d~16岁,疾病种类主要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53例次(41.2%),白血病115例次(31.0%),再生障碍性贫血47例次(12.7%),缺铁性贫血22例次(5.9%),急性溶血性贫血16例次(4.3%),失血性贫血12例次(3.2%),血友病6例次(1.6%)。

1.2血液来源及成分 所有血液制品均由承德市血站提供。血液成分的种类包括红细胞悬液(RCS)、洗涤红细胞(WRC)、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浓缩血小板(PC-1)、单采血小板(PC-2)、血浆(FP)、冷沉淀(Cryo)。

1.3 输血指征及判断标准 根据国内外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及建议,并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综合判定。白血病红细胞输注标准为Hb<(70~80)g/L,血小板输注标准为Plt<20×109/L;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输注标准为Hb<(60~80)g/L,血小板输注标准为Plt<10×109/L,当患儿存在发热等病情不稳定时,血小板输注标准适当放宽为Plt<20×109/L。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输注标准为Hb<90g/L;缺铁性贫血仅在严重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合并严重感染时才考虑输血。

2结果

2.1儿童血液病成分输血情况 列在前三位的成分输血的是红细胞悬液(RCS)、血小板(PC)和少白红细胞(WRC),即红细胞悬液输注率63.9%(273/371),血小板输注率19.4%(72/371)、少白红细胞输注率10.2%(38/371)。其余洗涤红细胞为1.9%(7/371),血浆为3.8%(14/371),冷沉淀为0.8%(3/371)。

2.2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5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

3讨论

成分输血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医院医疗水平和输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本院血液病患儿成分输血率达 100%,血液成分输注以输注红细胞、血小板为主。本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明显低于指南建议Hb<90g/L。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主要原因为所在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等因素所致。本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与文献[2]报道基本一致。本组输血不良反应以输注血小板发生率最高,也有文献[3]报道输注血浆输血不良发生率最高。只有真正理解和正确掌握输血指征,才能实现科学、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

总之,成分输血节约血源,有利于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且安全、高效。从输全血到输成分血是输血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可以避免不需要成分引起的副作用和免疫反应,增强疗效,对病人有益。

参考文献

[1]张美和,刘效兰,王淑玲.等.成分输血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北京医学,2004,26(3)196-197.

[2]邱威,黄玉香.输血不良反应8532例情况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 1): 62-63.

[3]韦凤远.临床输血反应的回顾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 91-92.

[4]蔡德康.136 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 7):856-858

论文作者:胡卫盟 杨涛 梅艳芳 汪和华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  ;  ;  ;  ;  ;  ;  ;  

儿童血液疾病成分输血的应用分析论文_胡卫盟 杨涛 梅艳芳 汪和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