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发 杨桃林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中学 7309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多元化思潮的撞击,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高速发生变化,社会上的各种类型的特殊家庭随之出现。加上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偏差等原因,在学校里就出现了外来民工子女、贫困家庭学生、破碎家庭学生、三类残疾少儿及学习困难学生等组成的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这些学生与其他多数学生在某方面存在不同差异,或学业跟不上,能力低下,或纪律涣散,心理脆弱,在班上势单力薄,常在评优评先进或各类活动中受到漠视。在课改如火如荼、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如何给这些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空间,让这些学生不远离同伴、远离学校,使他们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健康成长,已经引起关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有必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使弱势群体学生能享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为他们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深入了解他们成为“弱势”的原因,本着真诚、理解的原则给予关注,善待他们。
有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或者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等因素造成落后,成为所谓“学习困难生”。成为任课教师遗忘的角落,而给予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班主任。我们要从各方面彻底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当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才能、禀赋、思维、倾向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较好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发挥长处,改正短处,以长补短。
这类学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我们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真诚理解对待学生。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家长心理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所犯错误,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小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困难生”的帽子与自卑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
居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同样渴望集体的温暖,希望全班同学的尊重和理解。然而由于他们的智力低下或学习成绩落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往往高群独处,沉默寡言或自暴自弃,惹是生非,大家对他们不是冷眼相对就是口诛笔伐。泰戈尔有句富有哲理的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们应当在学校、班级营造出一种如水的氛围,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克服弱势心理。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和呵护“弱势群体”。在日常管理、教学、班务活动中充分尊重和精心呵护“弱势群体”,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在平时的语言中避免出现任何“你真笨”这样侮辱性的字眼,而应以赞赏性、鼓励性的话相待。针对“弱势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降低要求,以便能够“跳一跳,够得着”。
其次,创设“弱势群体”成功的机会。弱势群体学生不论由于何种因素的形成,不论表现是桀骜不驯抑或沉默寡言,内心深处都是有着自卑心理的。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与潜能,这些“弱势”学生渴求更甚。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长处,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快乐和成功。
人们常说,天底下最难还清的就是人情债,人最尊重一个“情”字。作为学生群体也一样,只要老师真心爱他们,全身心地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即使再不听话的学生终有一天也会“为情所动”。而且弱势群体学生由于个性孤僻,自尊心强,很少与他人沟通、谈心,对他人缺乏信赖感,情感比较空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班主任、各科老师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多谈心,多沟通,多为其创造展现自我、认识他人、接纳他人的机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并结合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感化他们。
在成为“弱势”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要么简单粗暴,要么过于苛求,要么溺爱放纵。尤其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存在自理自立能力差、耐挫力不强、过多的“自我中心主义”、个性偏激等现象。所以对他们的帮助、教育,不仅在于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在于与家庭、社会的全面配合,为学生的心理疏导打造一个绿色的家园。
一般家长尤其所谓“后进生”家长怕进校门,怕见教师。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家教的潜力主动与家长联系,重视家访,站在朋友的立场共同研究制订转化方案,互相联系,互相督促。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学生的转化得到家长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达到转化的目的。
总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弱势群体学生”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要怕触及这类问题而避而不言,听之任之,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细心探询,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变化,呵护他们,就是将善心、爱心、关心、信心普洒全体学生。尤其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所感受的情感体验以及情感需求,我们要认真关注,肯动脑筋,视帮助他们为己任,仔细研究“弱势群体”心理这本书,就一定能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放大自己的人生,用我们关切的话语和诚心的举动,为学生塔建起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自信”和“自学”的平台,这样才能使他们不断进步,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论文作者:高世发 杨桃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学生论文; 弱势群体论文; 心理论文; 家长论文; 他们的论文; 弱势论文; 家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