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区域配置失衡的考察及其调整——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货币资金论文,区域论文,西部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新年伊始,我国政府将西部大开发纳入我国的战略计划,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将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货币资金区域配置失衡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启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如何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取决于资金积累能力和引入外部资金的能力。我国经济呈现的由东到西阶梯走弱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全社会资金配置不平衡的反映。
表1根据《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报告》中对东、中、 西部地区的划分,给出了不同地区1996—1997年货币资金分布情况。资料显示,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从统计资料来看,占全国面积14%、全国人口40.82%的东部地区,1996年拥有金融机构存款的62.4%、 贷款的54.7%,1997年该两项数据为65.1%和57.1%;占全国面积42.5%、全国人口35.42%的中部地区,1996年拥有全国金融机构23 %的存款和27.6%的贷款,1997年存、贷款占全国比各为21.5%和27.3%;而西部地区拥有全国42.5%的土地面积和22.96%人口,1996年只占有14.6 %的存款和17.7%的贷款,1997年分别为13.4%、15.6%,明显呈现东部沿海、东北部高,而西南、西北部低的特征。在东、中、西部各省区的存、贷款比较中还可发现东部地区存款大于贷款,而中、西部地区则出现超贷现象。这说明,中、西部地区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资金供给满足不了资金的需求,往往以过度放贷来缓解“资金饥渴”。但从另一方面看,中、西部地区存在着金融风险隐患,金融机构超贷表明其受行政力量的影响较大,金融机构经营的市场化程度低。东部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高,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律办事,其行为相对理性。
表1 区域货币资金失衡分析(1996—1997年)
地区东部地区占全国
中部地区
占全国
比重 比重
金融机构存款1996 38585 62.4% 14202
23%
余款(亿元) 1997 51978 65.1% 17130 21.5%
金融机构贷款1996 29824 54.7% 15075 27.6%
余款(亿元) 1997 40146 57.1% 19201 27.3%
上市公司数 1996 34865.7% 98 18.5%
1997 47363.5% 13918.7%
上市公司筹集1996 1599
73.2% 34315.7%
资金(亿元) 1997 2025
68.4% 54918.5%
固定资产投资1996 10149 63.6% 3682.1 23.1%
(亿元) 1997 10962.562.5% 4043.3 22.9%
利用外资1996 406.4 84.4% 55.9
11.6%
(亿美元)1997 474.53 82.7% 70.57 12.3%
地区西部地区 占全国 全国
比重
金融机构存款19969008 14.6% 61795
余款(亿元) 199710742 13.4% 79850
金融机构贷款19969659.86
17.7% 54559
余款(亿元) 199710956 15.6% 70303
上市公司数 19968415.8% 530
1997133
17.8% 745
上市公司筹集1996242
11.1% 2184
资金(亿元) 1997389
13.1% 2936
固定资产投资19962113.213.3% 15944.2
(亿元) 19972555.614.6% 17522.4
利用外资199619.7 4% 482.2
(亿美元)199728.7 5% 573.8
资料来源:1.《中国金融年鉴(1998)》;2.《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报告(1998)》;3.《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8)》。
从上市公司及其筹集资金情况来看, 东部地区也占绝对优势。1996年、1997年分别有348家和473家上市公司,而中、西部地区1996年、1997年只有182家和272家上市公司,筹集资金仅占全国上市公司筹集资金量的33.3%和36.5%,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总数和面积极不相称。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外资的东西部之间的差异同样巨大。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96年、1997年均超过1万亿元,接近中、 西部地区的2倍。在利用外资方面,东部地区的优势更加明显,1996年、1997年分别占全国利用外资总数的84.4%和82.7%。
二、从金融视角对货币资金区域配置失衡的考察
我国货币资金区域配置呈现的巨大不平衡状态和资金所具有的向东流动的特征,应引起金融管理者的重视。但是,我国的许多金融政策还是“一刀切”式的,这种表面上平等却由于东、中、西部不同的要素环境而具有了不平等性,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资金配置的不平衡。
1.全社会统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采取了一个非弹性方式,其比率长期不动,且各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同一。也就是说,它充分体现了集中资金的功能,而不重视调节货币总量的功能。中央银行扩大(缩小)准备金率,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增加),货币乘数= 1/(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由于法定准备金率是全国统一的,而西部地区的货币信用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因而其现金漏损率较高,再加上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资金回流(资金漏出),这使西部地区货币乘数低于东部地区,从而使西部地区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远远少于东部地区,带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利率管制使得东部享受“优惠”利率。在一个完全由市场决定利率的条件下,利率高低首先受当地资金运用所能带来的利润率的影响。如果我们用资金边际利润率来表述,则边际利润率越高,对资金的吸引力越大,由此造成资金的供给需求应该使利率处于高点均衡状态。我国中、西部地区资金的边际利润率低于东部,但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执行统一的存贷利率,客观上造成了东部在享受“优惠”利率,其政策后果就使得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流向东部。
3.商业银行布局的区域差异。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全国性的大银行,均采用总分行制,其分支机构布局仍体现行政区域的特点。总行出于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必然会统一调度其各分支机构的资金,经济发达的东部贷款收益比中、西部高,因而中、西部资金会从国有银行渠道流向东部。深发展、浦发、福建兴业等新业商业银行是区域性金融机构,集中在东部地区,其吸收存款和贷款基本上在本区域内;同时,我国外资银行也主要集中在东部。这样,中、西部地区没有自己的区域型商业银行,其存款的一部分通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放贷到东部地区,剩下不多的业务量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过度”竞争,在丧失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丧失了区域经济效益。
4.金融监管的差异。我国中央银行的监管以合规性检查为主,由于新设金融机构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所以对东部地区金融监管的重点在市场准入层面,而对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监管有所忽视,这为东部金融机构的违章拆借、乱回购、广揽资金提供了契机。相反,西部地区金融监管则侧重于经营的合法性和风险性等方面,监管手段侧重行政性,这与西部地区对宽松金融监管的需求相悖。其次,东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多、种类全,实施监管的范围有限,导致部分金融机构漏检,而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有限,且以国有银行为主,监管力度相对较大。再次,东部地区“大社会、小政府”的体制格局使政府对央行的金融监管干预较弱,而西部地区“小社会、大政府”的格局使政府对央行的行政干预较强。这种监管的差异使东部在我国金融秩序尚未走向正规的过程中通过种种违规行为聚敛了一大批资金,加速了其资本的积累和形成。
5.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分布差异。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广大的西部地区所占比例甚微。到2000年1月底, 西北地区共有61家公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上市,其数量仅为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6.62%。中、西部地区的企业, 即使拥有雄厚的实物资本也缺少向金融资本转化的机会,难以达到生产要素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全部集中于东部地区的证券市场以其高风险带来高收益吸引了大量西部资金。沪深两个证交所都设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加速了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多数发达国家一般都有3个以上的证交所, 其中一个起主导作用,并与其它交易所一起构成该国证券市场体系,比如英国共设6家证交所。
三、货币资金区域配置失衡的金融调整战略
从长远来讲,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战略目标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西部大开发的金融助推特点,遵循金融资本价值运行的一般原理,运用金融资源的有效组合来带动和推进西部特有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体制资源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最终与东部地区的金融业协调均衡成长并参与国际金融大循环。 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应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快改变西部金融经济运行的“金融贫血现象”;(2 )尽快建立健全金融业务的市场利益分割机制和政策性业务的利益补偿机制,使不同性质的金融资本营运实现效率、合理、公平与有序的统一;(3 )创设并形成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聚融资传导机制,引导多渠道资金流入西部地区,增加西部地区的资金供给;( 4)西部金融存量中的沉淀金融资本得到有效启动,西部闲置资金和沉淀信贷资金得到有效激活;(5 )西部地区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与监管基本适合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要求,能够及时调节和预警辖区的金融运行总体走势;(6 )西部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在2—3年内基本达到中部金融从业人员水平,5 年达到全国金融从业人员水平,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意识。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调整我国的金融运行与布局的原有体制,促进货币资金配置的均衡发展,就西部大开发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应特别关注。
1.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随着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存贷差额的缩小,若最终使其存入款项大于向中央银行贷款,则准备金就可以起一定的调节作用。但要使存款准备金起到调节资金不平衡的作用,可以考虑按大区实行差别准备金的政策。东部地区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高一些,而中、西部可以低一些。因现行存款准备金并不作为安全性的保证之一,而是作为资金调节的工具,这样就可通过这种方法,使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中央银行的调节流入中、西部地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已经改变为按经济区划设置,因此,我们可考虑给每个区域的人民银行分行一定的准备金浮动权和再贷款权,让他们根据本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来确定一个比较适当的准备金率和发放一定数量的再贷款,从而起到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2.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手段的实施要从制度上保证各地区有平等参与权和表达权,作为国务院货币决策机构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选应该按地区公平分配,以反映各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呼声。在利率还未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对中、西部地区的贷款利率应有别于东部地区,使其与西部地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对西部金融机构在税收和利润留成上给予一定优惠,以弥补贷款利率所带来利润的减少。
3.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从资金的流动看,每增加一个金融机构,都会带来资金,增加存款,并加速资金的流动,间接地为本地资金流入作出贡献。根据目前情况,应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条件,适当降低西部地区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本金、营运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金融效率。同时积极引导外资金融机构的“西进”。对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变以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做法,应根据不同地区业务量的多少、地区的大小来确定机构网点设置。
4.促进西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欲对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发挥作用,就必须树立新思维。股票发行和上市政策要实行区域或产业优先,减少计划分配偏重沿海的倾向,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增长潜力和带动力强的公司上市。西部开发股有重大意义,应把一般意义上的以股票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为特殊意义的促进地区开发。在将上海、深圳股市作为全国一级市场继续发展的同时,可在武汉、西安等地建立第二层次的证交所,各省会层次建立证券交易中心,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为塑造资金“回流机制”创造重要条件。
5.发展区域投资基金。区域投资基金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建立产业投资基金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我国发展西部区域投资基金有着特殊的意义。西部地区的项目多为基建和资源开发项目,投资越大,回报越大,且收益稳定,风险较小。居民将储蓄投于西部区域投资基金,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区域投资基金还可拓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渠道。国外养老基金和其它福利基金偏好追求安全性高的投资,十分看好中国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建设项目,希望投资这些项目。西部区域投资基金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西部市场化进程。在发展西部区域投资基金的投资区域不应过小,不能重复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域设置的弊端,投资范围应该包括西部若干省市在内,促进各地方政府为吸引基金投资而竞争。区域投资基金的规模限制不应过大,发展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工业等项目需要投入巨额资本,区域投资基金应达一定规模如10亿元以上。我们还可以考虑发展中外合资基金。
6.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功能。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客观上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扶持。但目前肩负这一任务的国家开发银行在其运作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地进行规范和解决,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首先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改变目前只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从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做法,改变借用期限短、利率高的资金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期限长、利率低的特点不相称的状况。可借鉴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做法,即资金80%以上以邮政储蓄以及养老基金、医疗基金等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稳定性的资金作为其来源。其次是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信贷风险的控制,杜绝概算现象产生。最后是加强国家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委托代理业务的信息传递和反馈,避免信息的滞后和管理上的脱节。
7.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机遇,有效利用外资金融。一是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将迎来利用外资的大好机遇,西部开发这一重大事业显然应该倍受外资银行进入的诸多实惠;二是中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的众多差距,使我们可以在许多领域大胆尝试与国际金融接轨,提前介入金融开发的新领域,创造更多的金融资源。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无疑将使西部大开发的金融业更加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