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决胜高考的好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本论文,好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组编的2005年《综合考试命题立意与前瞻(文综版)》(以下简称《前瞻》),于2005年3月10日以增刊形式出版。它的“重大热点政治科解析”部分有七个热点考题,其中一、三、四热点专题中的题分别同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Ⅰ、Ⅱ、Ⅲ套题中的第38题(32分)的材料相近,设问相似,答案要点大部分相同。
一、《前瞻》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热点专题的第1题和全国高考文综Ⅰ中的第38题相同
全国高考文综Ⅰ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供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山东等省使用。
1.两者试题材料内容、设问相近
文综Ⅰ第38题(32分)内容是:
表1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
年份 纯收入 1.工资 占比
2.家庭经 占比 3.转移 占比 4.其它 占比
性收入 (%)营纯收入 (%) 性收入 (%)收入 (%)
2001
236677232.61460 61.7472.0 883.7
2002
247684033.91488 60.1512.1 984.0
2003
262291935.01541 58.8662.5 973.7
2004
293699833.98
1746 59.45
772.62116
3.95
(注:技术性统计误差由四舍五入造成。)
(1)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3分)
(2)根据表1所显示的信息,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7分)
(3)……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请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10分)
(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农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分)
《前瞻》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热点考题中第1题的内容是(见《前瞻》P24、25、26):
(1)表1、表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表1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纯收入2090 2160 2210 2253 2366 2476 2622 2936
际增长4.6
4.3
3.8
2.1
4.2
4.8
4.3
6.8
表2 2004年国家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减免农取消除对种粮良种 农机具中央财中央财粮食
业税降烟业以农民直补贴 购置外政“三政转移实行
低税率外农业接补贴 贴农”支支付支最低
可减负特产税 出增加农资金
增收
220
60116
28.5 4.7
300
396 收购价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2)结合图表说明怎样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3)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性。
(4)分析说明表2中的政策措施体现的哲学道理。
从上述对比中看出,《前瞻》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专题中第1题的材料和(2)(3)(4)的设问同高考文综Ⅰ中第38题的材料和(2)(3)(4)的设问相近、相似。
2.两者答案大部分相同
文综Ⅰ中第38题第2问的答案是: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加农民务工的机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前瞻》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专题中第1题第2问的答案是: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两个答案的四个要点中,有三个要点完全相同。
高考文综Ⅰ第38题(3)的答案要点是: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②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③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前瞻》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专题中第1题第2问答案是:①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维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人权。②这能调节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城乡经济发展。③这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答案中的各自三个要点基本相同。
高考文综Ⅰ第38题(4)的答案要点:①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实行家庭承包制,体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③振兴农业,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④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前瞻》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专题第1题第4问答案中的“物质决定意识,这些政策措施是根据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制定的”。“这些政策措施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和价值观”。这两个答案要点同上述文综答案的①④要点相同。
二、《前瞻》中“发展循环经济”专题的第4题和全国高考文综Ⅱ的第38题相同
1.两者试题材料情境和设问相似
全国高考文综Ⅱ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供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使用。
文综Ⅱ第38题(24分)的内容是: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1)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并说明该企业运行模式是如何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12分)
(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12分)
《前瞻》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专题中第4题内容是(见《前瞻》P19、22):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占有水平低。我国人均占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石、铜等,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2003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不足4%,而这年消耗的煤、石油、电力、钢铁、水泥分别占世界总消耗量的31%、7.4%、13%、27%、40%。石油、铁矿石大量靠进口。我国过量的消耗资源,特别是以煤为主大量能源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来实现的。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我国经济工作的第三项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节约能源、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用哲学常识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
(2)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
(3)用哲学常识有磁知识说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道题的两组材料和上述高考文综Ⅱ第38题的一组材料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表述了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问题,反映了用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的思想。因此,《前瞻》中“发展循环经济”专题第4题的材料和文综Ⅱ第38题的材料内容相近。这道题(2)(3)从宏观设问和上述文综Ⅱ第38题(1)(2)从微观设问,其设问内容是相似的。
2.两者答案要点基本相同
文综Ⅱ第38题第1问答案是:①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②从该企业运行模式来看,它依靠科技,改变了企业过去那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模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从而体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前瞻》第4题第(2)问的答案是:①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②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上述两点答案同文综Ⅱ第38题(1)问的两点答案相同。
文综Ⅱ第38题第(2)问的答案是:①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污染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②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说明:若考生另有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前瞻》第4题第(3)问的答案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是事物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要求。上述两点答案同文综Ⅱ第38题第(2)问的两点答案相似。
三、《前瞻》中“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专题的第6题和全国高考文综Ⅲ的第38题相同
全国高考文综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供甘肃、四川、云南、陕西、重庆等地使用。
1.两者试题材料内容相同
文综Ⅲ第38题的试题材料内容是:
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的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前瞻》中“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专题中第6题的材料内容是(见P13、14):
文综Ⅲ第38题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部分内容说明我国钢铁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及其带来产能过剩和铁矿、电力、运输供应紧张的情况。材料三还反映国家采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而《前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专题中第6题的表1和注,也反映2003年、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带来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不应求等问题。表2则反映国家采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可见,两者试题材料的内容,两者试题设置的新情况基本相同。
表1 全国及部分行业投资情况
内容 全国固定 钢铁 水泥电解铝
时间 资产投资 投资 投资投资
2003年同比增长
26.7%96.6% 121.9%
92.9%
2004年第一委度同比增长
43% 107.2% 101.4%
39.2%
(注:2003年至2004年我国固定资产和钢铁等部分行业投资增速过快。这些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引发出我国煤电油运和铁矿等重要原材料供不应求,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产生。)
表2 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国务院转发 国务院央行提高存 央行提高存 十届全国人
国家发改委 决 定款准备金率 贷款利率
十常委会11
等部门 次会议通过
2003年 2004年2003年 2004年
2004年 2004年
11月4月9月4月10月29日 8月
《关于制止钢
治理整顿
6%调 7%调一年期存
土地管理法
铁、电解铝、
土地市场, 升到
升到贷款上调 修正案
水泥行业盲 清理在建
7%7.5%0.27%
目投资若干 项目
意见的通知》
2.两者大部分设问相同、相似
文综Ⅲ第38题的设问是: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10分)
(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1分)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11分)
《前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专题第6题的设问是:
(1)表1和注、表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1和表2有何经济联系?
(2)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表1反映的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认识。
(3)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对表2加以分析说明。
前者设问(1)和后者设问(2)都是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投资过热的原因,两者设问相同。前者设问(2)和后者设问(3)都要求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谈对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两者设问是相似的。
3.两者答案要点基本相同
文综Ⅲ第38题第1问答案要点是: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和自身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②通过市场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同时,市场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波动。③目前,钢铁业出现一定程度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就是市场本身固有缺陷的表现。
《前瞻》第6题第2问答案是:
①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价格涨跌的信息来决定扩大或缩小某种商品生产。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③以上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钢铁、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可见,上述两者答案基本相同。
文综Ⅲ第38题第2问答案是: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加强宏观调控。③……面对当前钢铁业过热带来的问题,政府应该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调节手段,使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符合实际情况。
《前瞻》第6题第3问答案是: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是统一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③表2中国家是采用经济、法律、行政的宏观调控手段,表明我国政府履行了管理经济的职能。可见,上述两者答案基本上相同。
多年高考实践证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过去组编的《时事政治与背景材料解析》(高中版),深得广大文科考生的好评,在此基础上,2005年组编的《综合考试命题立意与前瞻》(文综版)的确卓尔超群,堪与高考文综试题相媲美,是一本指导高考政治和文综复习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