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裕固族研究综述_藏传佛教论文

近十年来中国裕固族研究综述_藏传佛教论文

十年来国内裕固族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裕固族论文,十年来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近十年来,国内民族语言界学者对裕固族历史、文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学术界涌现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使一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裕固族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历史、宗教、民俗等方面,现在就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有关裕固族的研究著作出版了不少,主要有:卢鸿丽等编写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才让丹珍著《裕固族风俗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钟进文著《裕固族文化研究》(1995),杨富学、牛汝极著《沙洲回鹘及其文献》(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钟进文、杨圣敏著《裕固族风情》(商务印书馆,1995),杨进智主编《裕固族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6),贺卫光、钟福祖著《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2000),赞丹卓尕主编《裕固族研究论文续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等。尤其《裕固族研究论文续集》收录的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论文,所选论文大多都有新意,解谬、辨疑,各有所创,热点问题突出,融诸家观点于一炉,新编文集与旧本相比有一个明显的进步,就是将河西回鹘纳入裕固族研究的体系,这样就把裕固族的研究与回鹘学结合起来,对开阔读者视野,拓展裕固族研究的范围都是有益的。

十年来,民族学界还涌现了大量裕固族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不仅涉及内容广泛,而且层次较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创意,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一、裕固族的族源

关于裕固族的族源,学术界传统的看法一般认为甘州回鹘是裕固族的直系祖先。高自厚《论裕固族源流的两大支系》(《西北民族研究》1995.1)在肯定了裕固族源于唐代古回鹘这一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外,创见性地提出裕固族的另一族源古代蒙古。其回鹘支系是由河西回鹘→黄头回鹘→撒里畏兀儿发展过来的,蒙古支系则主要来自拖雷系的出伯子孙及其军队。胡小鹏《元明敦煌与裕固族的历史关系》(《敦煌研究》1999.4)运用大量的史料,通过考证元明敦煌地区民族变迁及融合的情况后,进一步指出蒙古族不仅是裕固族形成中汇入的最大支源,而且是裕固族形成中的主源。李树辉《Sarib ujbur考源》(《裕固族研究论文续集》2002年)将史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出龟兹回鹘也就是Sarib ujbur,是现代裕固族的主要族源。杨富学《也谈Sarib Bas 的名与义》(《裕固族研究论文续集》2002年)从语言学分析得出裕固族为高昌回鹘之一部。

二、明代的关西七卫

明朝在嘉峪关外设置了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洲、罕东左、赤金七卫,史称关西七卫。其中安定、阿端、曲先三卫的主体居民为撒里畏兀儿人,其他四卫的部众多为蒙古人,在东迁之后大部融于撤里畏兀儿人中,共同构成了裕固族的直系先民。故对关西七卫的研究成了裕固族历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赵予征《明对西域的统辖及哈密卫屯田研究》(《西域研究》1994.3)阐述了明在西域册封各部首领为王,设哈密卫等统辖措施,并对哈密卫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刘国芳《明朝的备边政策及哈密卫的设置》(《西域研究》1998.4)概述了明朝的备边政策及哈密卫的设置,剖析了哈密卫几得几失的原因。刘国芳的另一篇文章《明初的哈密王及其王族:兼评〈剑桥中国明史〉的相关部分》(《西域研究》1999.2)则从明朝与哈密的关系、哈密卫的族属及其宗教等方面,对明初哈密的历史情况做了简述。高自厚《明代中后期的撒里畏兀儿》(《西北民族研究》1999.1)提出,从嘉靖七年明朝兵部尚书王琼总制三边、安辑东迁后的撒里畏兀儿诸部至明、清之交时期,撒里畏兀儿人失去了自“黄头回鹘”以来的左右一方相对独立的局面,因受制于人而动荡不安、艰难求生,对今日裕固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王玉祥《浅说明朝的关外卫》(《甘肃社会科学》2000.4)对明朝设置的哈密等关外诸卫的利弊进行了研究,并剖析了关外卫衰亡的主客观原因及衰亡带来的后果。钱伯泉《明朝撒里畏兀儿诸卫的设置及其迁徙》(《西域研究》2002.1)论述了撒里畏兀儿安定、阿端、曲先三卫的设置及其迁徙。

三、裕固族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研究是少数民族研究中的热点,对裕固族的宗教信仰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信仰的演变、发展和现状分析。钟进文《裕固族民间文化中的多重宗教因素及其辨析》(《西北民族研究》1994.1)、唐景福《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西北民族研究》1996.1)、黄金钰《裕固族的信仰与崇拜初探》(《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1)三篇文章指出裕固族由信仰萨满教到摩尼教,再到藏传佛教的演变过程及演变原因,同时指出裕固族宗教吸收了萨满教、道教等宗教的多重因素的特点,总结了裕固族藏传佛教与藏区藏传佛教的不同。阎天灵《宗教弱化现象试探—肃南裕固族藏传佛教的调查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96.1)、阎天灵、张树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喇嘛教状况的比较研究》(《西北史地》1995.1)、杨森、连珩《浅析民族宗教意识—肃南裕固族部分群众宗教观念的调查》(《科学、经济、社会》1999.3)三篇文章分析了裕固族宗教弱化和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指出宗教观念弱化是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宗教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包括历史、地理环境、现实际遇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必须用民族理智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蒲文成《历史进程中的藏传佛教》(《青海社会科学》1995.6)、唐景福《甘南、肃南地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调查》(《西北民族研究》1999.2)两篇文章对裕固族地区藏传佛教的现状做了较详细的总结,指出其发展的政教分离趋势、世俗化趋势和世界化趋势,提出许多建议,对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四、裕固族的文化与习俗

对裕固族文化习俗的研究近年来广受学界重视,出现大量研究成果。贺卫光《论边缘文化与复合型文化—以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为例》(《西北民族研究》1999.2)指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环境造就的文化的边缘效应, 裕固族文化表现为突出的复合型特点。

裕固族文化是历史上的蒙古人与回鹘人文化交融的成果,后来又融入强烈的藏文化的因素。贺卫光另一篇文章《论藏文化对裕固族及其文化形成的影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4)认为裕固族东迁以前就信仰藏传佛教,这是决定裕固族先民的东迁及其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藏文化对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巴战龙《裕固族文化中的狗崇拜及其先民的狼图腾》(《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1)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现代裕固族文化中的狗崇拜现象及其与古代狼图腾崇拜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指出裕固族的先民们的最早饲养和支配的家畜,是战胜狼群危害的重要工具,于是有了先民对狗的崇拜。现代裕固族狗崇拜传说故事都与婚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贺卫光《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格尔》(《西北民族研究》1997.1)对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格尔进行了分析论证,对东西部裕固族文化中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之后认为:东西部裕固族文化的共同基础形成于东迁之前。

贺卫光《裕固族婚俗与西蒙古婚俗的比较研究》(《甘肃民族研究》1995.2)以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为主,文献资料为辅,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两种婚俗存在差异,裕固族“帐房戴头婚”婚俗保留许多母权制度下对偶婚遗俗,有浓厚原始萨满教的信仰色彩。他的另两篇文章《裕固族婚俗中“道尔朗”的民族学透视》(《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4)和《裕固族母权遗俗初探》(《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4)也有类似的看法。但是,姚力《裕固族帐房婚再研究》(《民族研究2002.3》持不同观点,从裕固族与藏、蒙古等族间文化交流及其自身对宗教生态、社会生活的文化适应等方面阐述了“帐房戴头婚”产生的原因。

五、裕固族的语言

裕固族人使用两种语言,一为西部裕固族语(回纥语),一为东部裕固族语(蒙古语),使用两种语言的人口大致相等。王远新《论裕固族的语言态度》(《裕固族研究论文续集》2002)认为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心理范畴,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一种语言的认识。裕固族的语言态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本族语的浓厚感情;对兼用汉语的肯定;对汉文的肯定及开创本民族文字的要求。裕固族语言态度存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因而裕固族对待本族语和母语的主观态度有时会与客观现实产生矛盾。他的另一篇文章《通婚对裕固族自治县各民族语言使用特点的影响》(《满语研究》1998.1)指出在通婚家庭中,父母的语库特点尤其是双方的共同语库对后代语言使用特点有着直接的影响。陈宗振《试释西部裕固族中关于服饰的某些词语》(《民族语文》1998.5)认为由于语言词文的变化,西部裕固语中有些关于服饰的词语人们已不辨其原貌,作者通过与古今突厥语及汉语有关词语的比较,对这些词语及构成进行了分析。钟进文《西部裕固语的历史地位与使用现状》(《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2)认为西部裕固语是中国独有的突厥语之一,由于它有不少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同语族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近百年来,这种语言引起了中外突厥学界的极大兴趣,有些研究成果对于比较研究和突厥语言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语言的现状不容乐观,使用人数急剧减少,使用范围日益缩小。

标签:;  ;  ;  ;  ;  

近十年来中国裕固族研究综述_藏传佛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