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期俄罗斯的亚太安全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亚太论文,初期论文,战略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55(2013)02-0014-20
21世纪初期,俄罗斯努力维护亚太方向的安全与稳定,这不仅是为了俄罗斯能够在欧洲——大西洋方向以及中亚方向的安全形势严重恶化之际,在东方获得安全、稳定的“战略后方”;而且也是为了保障俄罗斯利用亚太地区蓬勃发展的机遇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为促进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全面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
一、21世纪初期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外部安全挑战与潜在风险
21世纪初期,和平、发展与合作是亚太地区的主流趋势,但是,这一地区也存在着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地缘政治与安全局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使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面临一系列外部安全挑战与潜在风险:
1.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面临着强大的军事压力。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俄罗斯远东军事力量持续萎缩,这导致了俄罗斯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在常规军事力量上的巨大差距。俄联邦议会上院副主席米哈伊尔·尼古拉耶夫指出:“俄远东武装力量近年来削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期,中、日、韩增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俄一些专家看来,俄罗斯远逊色于这些国家,甚至日本的武装力量——30万人也在人数上超过了远东军区。而如果将俄罗斯海军、空军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部署的力量相比,那么敌人占有绝对优势。”①因此,现实力量对比的弱势,使俄罗斯在远东方向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此外,美国正在亚太地区打造战略反导系统,其中包括在日本北部和南部地区、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部署多个陆基雷达系统,增加陆基战区高空导弹防御系统的数量,并将增加装备反导系统的军舰数量。这些举措并非仅仅针对朝鲜和中国,同时对俄罗斯也构成了重大威胁。俄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指出,“美国反导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正在逐渐构成一个全球系统,这引起了俄罗斯的严重关切。”②
2.俄罗斯与日本的领土争端。21世纪初期,在中俄边界问题解决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只有与日本存在“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的领土争端问题。2000年版《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指出,“对俄联邦提出领土要求”,是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威胁。③在这一问题上,日本的官方立场是,要求俄方一并归还“北方四岛”,并在此基础上与俄方签订和平条约以及展开各领域的密切合作;而俄罗斯的官方立场是,“南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的领土,俄日应首先签署和平条约并进行各方面友好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领土问题。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后,为了反制日本的强硬立场,不仅在2010年11月亲自登上南千岛群岛视察,而且强调,“这些岛屿是俄罗斯的领土,我国对其拥有完整而全部的主权。”④因此,双方矛盾难以调和,并经常引发两国摩擦。
3.朝鲜半岛问题。北朝鲜与俄远东地区直接接壤,因此,朝鲜半岛问题与俄远东地区的安全密切相关。该问题具有高度风险和最不可预测的性质,一旦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将可能引发朝鲜难民大量涌入俄罗斯境内以及战争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将给包括俄远东地区在内的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局势带来深远影响。而朝核问题使地区安全形势更加复杂,给俄远东地区带来了更大的战争与生态威胁。
4.亚太地区其他主权、边境及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例如,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泰柬边界冲突等。虽然这些问题并不直接威胁到俄远东地区的领土安全,但是,由于这些冲突将直接影响到亚太安全与稳定的整体形势,因此,也将对俄罗斯的安全利益造成影响。
5.亚太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例如,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有组织犯罪、生态与自然灾害,流行病等。这些威胁对俄罗斯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例如,东南亚恐怖组织与俄罗斯及中亚恐怖分子的相互勾结,2003年在亚太地区爆发的“非典”疫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给周边地区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等。
6.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安全局势的深刻变化给俄罗斯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21世纪初期,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正在使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局势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对于中国崛起,俄总统普京指出:“我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绝不是威胁,而是带有实业合作巨大潜力的挑战,这也是一种机遇,要抓住我国经济‘帆船’乘上‘中国风’的机遇。”⑤虽然俄官方立场并未将中国崛起视为俄罗斯的威胁,但是对中国崛起保持了高度关注。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我们将特别关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处地位的日益崛起,其中包括研究北京的积极行动会给俄罗斯的全球及地区事务利益造成何种后果。”⑥此外,俄罗斯对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美国、日本与中国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以及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而导致的紧张,表示了关注和担忧。
二、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的目标与原则
为了应对上述安全挑战与风险,俄罗斯在21世纪初期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亚太安全战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曾指出,“我国亚太政策首先应保证我国东部地区的安全,而且要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⑦为此,俄罗斯以维护本国东部地区的安全以及亚太安全与稳定为目标,以“和平”、“友好合作”、“非对抗”、“不结盟”以及“平衡”为原则,逐步全面参与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事务,在避免卷入亚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纠纷的同时,积极巩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地位,最大限度维护本国的安全利益。
1.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
(1)维护俄罗斯东部地区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战略后方”。
冷战后,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中惟一的地缘安全形势大幅恶化的国家。在西方,北约东扩使俄罗斯在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安全形势严重恶化;在南方,“三股恶势力”的泛滥,美国和北约在中亚的驻军,以及西方势力积极推进“颜色革命”和其他形式的所谓“政治民主化”进程,使俄罗斯在中亚方向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在以上背景下,维护俄东部地区的安全,可以使俄罗斯在其他战略方向的安全形势严重恶化之际,为俄罗斯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战略后方”。
(2)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并最终建立以集体安全原则为基础的地区安全结构。
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安全、稳定与发展是我们在亚洲外交三个不可分割的目标”。⑧在俄罗斯看来,只有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才能保障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一体化进程,并在此基础上维护俄东部地区的安全,使俄罗斯、特别是东部地区借助亚太地区蓬勃发展的机遇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有效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俄罗斯主张建立以集体安全原则为基础的地区安全与合作结构。2010年9月,俄罗斯在与中国共同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双方“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建立开放、透明和平等的安全与合作格局。”⑨2010年10月,俄罗斯在与东盟共同发表的《关于俄罗斯——东盟第二次峰会成果的联合声明》中进一步确认,“(亚太)地区结构应该以集体、多边、平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⑩
2.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的主要原则
(1)“和平原则”
考虑到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总体特点以及自身实力下降的现实,俄罗斯主张国家之间和平相处,采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滥用武力。在2010年9月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呼吁亚太国家遵循上述原则,该声明指出,“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采取、不支持任何旨在颠覆别国政府或破坏别国稳定的行动;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妥协的原则,通过政治外交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分歧。”(11)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一方面,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坚持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即使在与日本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的情况下,俄罗斯也坚持采用政治——外交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俄罗斯主张采用和平方式解决亚太地区纷争。在朝鲜半岛问题、东海及南海问题上,俄罗斯都主张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分歧。
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坚持这一原则的主要目的是,尽力避免在这一地区发生武装冲突,以及由此造成的对抗、分裂、破坏一体化进程、战争污染、难民潮等消极后果,从而保障包括俄东部地区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友好合作”、“非对抗”的原则
21世纪初期,为了给国家经济发展和全面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创造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俄罗斯坚持奉行“友好合作”、“非对抗”的对外政策。2008年5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明确将“不与任何一个国家对抗”列为俄外交政策五项原则之一。(12)该原则在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中同样得到了执行。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在于,除了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外,与亚太其他国家不存在任何重大矛盾。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我们在与该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中没有意识形态分歧与‘痛点’”。(13)这是俄罗斯能够在该地区实施这一原则的重要基础。
该原则的积极意义在于:首先,俄罗斯可以在友好、非对抗的双边关系中维护国家安全;其次,由于避免了因对抗引发的阻力和障碍,因此,俄罗斯可以在亚太地区多边组织及机构中顺利实现自身的安全目标和利益;再次,有利于提高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威望、地位和影响。
(3)“不结盟”原则
21世纪初期,俄罗斯在亚太安全战略中奉行“不结盟”原则。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俄罗斯在这一地区没有秘密的议事日程。我国对建立威胁他国安全的封闭性军事联盟不感兴趣。”(14)这一原则符合俄罗斯战略利益,这是因为,俄罗斯的利益并不总是与亚太地区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相一致。亚太地区有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矛盾与俄罗斯并不直接相关。因此,俄罗斯与亚太地区任何一个国家的结盟意味着,俄罗斯将为了与自己并不相关的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与第三方对立、甚至是冲突。这不仅违背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利益,而且也将造成亚太地区的对抗与分裂。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俄罗斯在21世纪初期没有与亚太任何一个国家结成正式的军事——政治同盟,无论中国、印度还是越南。同样,上海合作组织也不是一个军事——政治同盟。
(4)“集体安全观”下“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
21世纪初期,俄罗斯在安全问题上秉持“集体安全”的立场。2008年版《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将“争取建立一种以国际社会承认当代世界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为基础,并能反映当今世界多样性的国际关系结构”(15)。
在这一立场下,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坚持“集体安全观”下“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2010年秋天,俄罗斯在与中国和东盟发表的相关声明中,发出了建立以集体安全原则为基础的地区安全结构的倡议。俄副外长博罗达夫金指出,该倡议的实质在于,“使该地区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将安全不可分割的意识作为出发点,放弃依靠牺牲别国安全来巩固自己安全的企图”(16)。
(5)“平衡”原则
21世纪初期,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奉行“平衡”原则,其核心思想在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既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也不参与任何对抗,而是在全面发展与亚太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使俄罗斯在亚太国家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关系。由俄外交部制定的《在系统基础上利用外交因素推动俄联邦长期发展的计划》明确指出,要“同该(亚太)地区的国家平衡发展双边和多边合作,不对任何个别伙伴产生依赖”(17)。
对俄罗斯来说,这一政策的安全利益在于:首先,防止对亚太任何一个国家,主要是对中国的过度依赖。近年来,俄罗斯在大力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恢复和发展与传统盟友——印度及越南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积极发展与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国家的战略对话与经济合作。这反映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推进多元化合作的政策。俄学者弗·米海耶夫指出,“这一政策将避免对中国强大的单边依赖”。(18)其次,在俄罗斯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与美国存在一系列安全矛盾的情况下,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有助于大大改善俄罗斯的安全处境;而俄罗斯与美国、日本、印度、越南等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巩固俄罗斯在俄中双边关系中的战略地位。再次,奉行“平衡”原则,能够使俄罗斯在当前及未来亚太格局的演变中保持充分的行动自由,获取最大限度的政治、经济利益,并能有效维护本国安全。
正是根据这一原则,俄罗斯既没有与中国结盟,同时也拒绝参与美国等国家遏制中国的行列。俄外长拉夫罗夫2012年2月表示,“中国是我们的睦邻和战略伙伴,我们不会参加以遏制中国为目的的架构。”。(19)事实上,俄罗斯对中美以及中日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保持了“平衡”与“中立”的立场,普京2011年10月指出,“我多次对企图用中国威胁论吓唬我们的人说,在当今世界,无论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矿产资源有多吸引人,这毕竟不是争夺的主要目标。各国争夺的主要是世界领导权,而我们不打算为此与中国争斗。中国在这方面有竞争对手,让它们去争夺吧。”(20)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俄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帕特鲁舍夫2012年10月表示,“在中日岛屿争执中,俄罗斯坚持中间立场,不支持任何一方”,“俄罗斯希望中国和日本能够通过外交手段,以政治对话的方式解决围绕钓鱼岛的主权争议。”(21)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地缘政治竞争以及中日领土争端问题,没有选择站在任何一边。
三、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实施的主要途径与方式
为了维护本国东部地区及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俄罗斯在上述目标与原则的指导下,一方面努力增强东部地区的国防潜力,另一方面在亚太地区积极开展双边及多边的政治——安全合作。
1.增强自己在东部地区的国防潜力
为了切实保障东部地区安全,俄罗斯在21世纪初期努力增强东部地区的国防潜力。
首先,优化东部地区军事指挥架构,加强下辖军事力量。2010年7月,俄罗斯在原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的一部分以及太平洋舰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东部军区”,同时设立东部军区联合战略司令部,负责统一指挥辖区内的陆军、海军、空军常规力量和各强力部门的部队。这一改革既提高了东部地区跨军种指挥能力与联合作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东部地区的国防力量。
其次,优先将先进武器装备配备到东部地区,以提高其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例如,俄罗斯在莫斯科地区部署两个“C-400”防空导弹团之后,已于2012年6月在远东地区装备第三个“G-400”防空导弹团。(22)
再次,为巩固“南千岛群岛”安全,俄罗斯计划加强该地区军事力量。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2011年2月表示,俄罗斯将在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与择捉岛部署军事力量。(23)
应当指出,俄罗斯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东部军事力量的“防御”能力与“威慑”能力确保东部地区的军事安全,并非是为了“扩张”。而俄罗斯计划加强南千岛群岛的军事力量,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宣示与占有,并增强在外交谈判中的优势,而并非是为了与日本发生冲突而进行的真正准备。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我们需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俄罗斯不谋求军事优势,将不会提出依靠削弱其他国家的安全而保障自己东部边境地区安全的任务。”(24)
2.全面发展双边政治友好关系与安全合作
俄罗斯非常重视通过全面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双边政治友好关系以及安全合作,来积极维护俄罗斯东部地区以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重点发展与亚洲“巨人”——中国及印度的政治与安全合作
21世纪初期,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首先重视发展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并将俄中关系视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000年版《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亚洲外交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是发展与亚洲主要国家的友好关系,首先是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25)
出于以上考虑,俄罗斯近年来积极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表达了两国“世代修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成为两国关系的根本基础。此后,两国签署并实施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一阶段(2005~2008年)和第二阶段(2009~2012年)实施纲要,并正在拟定第三阶段(2013~2016年)实施纲要,这些计划强化了两国全方位合作关系。在边界问题上,中俄2008年10月通过换文确认了《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并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至此,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这为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最大障碍。在政治——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上,中俄2005年启动了战略安全磋商机制,这为加强两国的政治与安全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中俄从2005年开始举行代号为“和平使命”的军事演习,进一步提高了两国在安全领域的互信与合作。中俄政治互信与安全合作的不断深化,对保障俄东部地区以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印度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又一战略“支点”。2000年,俄印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两国由此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俄印双边关系进一步提升为“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俄印两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科技等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密切合作,双方在军事技术、航天以及民用核能领域的深度合作更是集中体现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以军事技术合作为例,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俄罗斯对印度的武器转让,占所有对印武器转让总量的82%。(26)俄罗斯通过与印度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使印度成为了俄亚太安全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此外,俄罗斯还积极推动俄、中、印战略三角关系的发展,俄、中、印三国在2006年举行了领导人首次会晤,并在2007年启动了外长级定期会晤机制。这一合作提升了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和外交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俄罗斯的战略地位。
(2)积极发展与东北亚近邻国家——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
为了维护直接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俄罗斯将积极发展与东北亚近邻国家的政治与安全合作,列为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中国外,俄罗斯还积极发展与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政治友好关系和地区安全合作。
在朝鲜半岛地区,俄罗斯在21世纪初期改变了上世纪90年代“重南轻北”的政策,开始奉行“平衡”的朝鲜半岛政策。2000年,俄朝两国签署了《俄朝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新条约规定了21世纪初期两国关系的性质,它虽然没有延续两国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同盟关系,但是却规定了双方互不敌视与善意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两国关系由此走出20世纪90年代的“冷淡”时期,开始了友好合作的新阶段,并在一系列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
在积极恢复和发展与朝鲜友好关系的同时,俄罗斯继续保持和发展与韩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俄韩2004年将双边关系由“建设性互补伙伴关系”提升到“相互信赖的全面伙伴关系”,2008年进一步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两国政治关系的不断提高。俄韩2008年还启动了战略对话机制,加强了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俄罗斯与朝韩关系的平衡发展不仅有利于增进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提高其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
与较为顺利推进朝鲜半岛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俄罗斯希望发展与日本的政治友好关系,但是,领土争端使俄日两国未能在政治及安全关系上取得突破,而且,双方因领土问题还时常发生摩擦。然而,俄日都不希望领土问题破坏两国关系的稳定,因此,两国仍保持着频繁的接触和沟通,并在2007年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双方借助这一平台就双边关系以及地区和全球问题展开对话与磋商。近年来,俄日两国在经济、外交以及包括朝鲜半岛问题在内的安全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这不仅保持了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同时,这也为双方政治关系在未来取得实质性进展保留了一道“门缝”。
(3)日益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由于东南亚国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合作以及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俄罗斯在21世纪初期日益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俄罗斯将越南视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盟友与战略“支点”。俄越两国2001年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10月又将其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俄越两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能源、军事技术以及民用核能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紧密合作。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是,2012年7月,越南表示同意俄罗斯在10年前放弃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建设海军物资技术保障站,这不仅是俄越政治友好与安全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同时,这也是俄罗斯在新世纪初期重新重视东南亚地区的最好证明。
除越南外,俄罗斯还重点发展与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3.通过参与亚太地区多边组织及机构的活动,或者开展与多边组织的合作,维护俄罗斯东部地区以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在亚太地区,俄罗斯非常重视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东盟、“六方会谈”、东盟地区安全论坛、东盟与对话伙伴国国防部长会议等多边组织或平台在维护地区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上述组织和对话平台的活动或者开展密切的合作,以更好地维护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以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重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可以维护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与睦邻友好关系,从而保障地区和平;其次,可以使各成员国联合应对“三股恶势力”以及其他非传统安全挑战,从而保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再次,上合组织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或者多边组织及机构的合作,在维护亚太安全与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俄总统普京指出,“‘上合组织因素’是广大的欧亚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上合组织认为,以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保障领域协调努力和采取共同商定的做法为目标是适宜的”(27)。
为此,俄罗斯积极推动上合组织的政治与安全合作。上合组织各成员国2007年签署了《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在2012年上合组织峰会上,各成员国发表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表达了进一步增进互信以巩固和平,以及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实现地区共同繁荣的愿景。此次会议还批准了修订后的《上合组织关于应对威胁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事态的政治外交措施及机制条例》。
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国家元首会晤机制是各成员国就安全问题进行磋商与合作的最高机构,此外,上合组织还建立了一系列具体的安全合作机制,例如,2001年启动了国防部长定期会议机制,2004年启动了作为常设机构的“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2009年又启动了公安内务部长会议机制。这些合作机制对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使亚太经合组织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俄总统普京指出,亚太经合组织论坛“现在的工作不只限于解决经济问题。与对发展造成的各种威胁和挑战进行斗争仍是迫切的任务。其中包括制止国际恐怖主义、自然灾害和技术灾难的预警、传染病的预防……”(28)
近年来,俄罗斯大力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在反恐、应对紧急情况及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粮食安全以及应对传染病等领域采取一系列实际措施。例如,在俄罗斯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亚太经合组织2003年成立了“反恐工作组”以及卫生特别工作组,2005年设立了应对紧急情况的专门工作组。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批准了俄罗斯提出的对能源基础设施加以反恐保护的倡议。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对俄罗斯提出的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建议给予了支持。这些措施在对抗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发展与东盟的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21世纪初期,鉴于东盟在亚太地区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俄罗斯将发展与东盟的对话伙伴关系列为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的一个优先方向。为此,俄罗斯2004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在2005年12月举行了第一届俄罗斯—东盟峰会,并发表了《发展全面伙伴关系的声明》,双方对话伙伴关系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俄罗斯与东盟对话伙伴关系框架内,不仅有每年一次的俄罗斯—东盟外长会议,而且还举办政治问题(副部长级)高官会议,就双方之间以及本地区的重要问题进行磋商。俄罗斯与东盟在安全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
俄罗斯与东盟在构建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结构方面也在进行密切合作。2010年10月俄罗斯—东盟第二届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我们确认,维护东盟在正在形成中的、开放的、透明的、包容的地区结构中的中心作用的重要性。东盟赞成俄罗斯更为深入地参与地区结构的构建。”(29)在这次峰会上,东盟明确表示支持俄罗斯参加东亚峰会以及“亚欧”峰会。以上表明,俄罗斯与东盟在构建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结构方面,已经取得了原则共识,并相互支持对方在这一结构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4)通过参加东亚峰会维护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俄罗斯非常重视东亚峰会在亚太安全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积极的外交努力下,俄罗斯于2011年成为东亚峰会的正式成员国,并参加了当年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这标志着俄罗斯已经参加了亚太地区所有重要的多边机构。借助东亚峰会,俄罗斯可以更加直接而广泛地参与亚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事务之中。
此外,俄罗斯还积极参与“六方会谈”、东盟地区安全论坛、东盟与对话伙伴国国防部长会议等其他多边框架或论坛的活动。这些举措不仅维护了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而且使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政治—安全新秩序的构建中成为了一个具有牢固地位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
收稿日期:2012-12-14
修改日期:2013-01-18
注释:
①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АТР и националън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ъ России//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ъ.2010.№4.с.14.(米哈伊尔·尼科拉耶夫:《亚太与俄罗斯国家安全》[J],《国际生活》2010年第4期,第14页。)
②Павел Тарасенко.США берут Азию под зонтик(巴维尔·塔拉先科:《美国将亚洲置于保护伞下》),http://www.kommersant.ru/doc/2007156,访问日期:2012年8月28日。
③Концепция националъ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Независимое воен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14.01.2000.(《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N],《独立军事评论》2000年1月14日。)
④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и обеспечение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Курилъских островов Президент обсудил с главам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 обороны и регионалъ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总统与国防部长和地区发展部长讨论了千岛群岛的经济发展与安全保障》),http://president.kremlin.ru/transcripts/10289,访问日期:2011年2月12日。
⑤В. Путин. Россия и меняющийся мир//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7.02.2012.(普京:《俄罗斯与变化中的世界》[N],《俄罗斯报》2012年2月27日。)
⑥(17)О Программе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исполъзования на системной основе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в целях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在系统基础上利用外交因素推动俄联邦长期发展的计划》),http://perevodika.ru/articles/13590.html,访问日期:2010年5月15日。
⑦Д. МЕДВЕДЕВ. 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совещании совещании с российскими послами и постоянным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梅德韦杰夫:《在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http://president.kremlin.ru/transcripts/8325,访问日期:2010年7月14日。
⑧Статъя Министр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и С. В.Лаврова для“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ежегодника-2005”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ТОГИ 2005 ГОДА: РАЗМЫШЛЕНИЯ И ВЫВОДЫ(俄外长拉夫罗夫为《2005年外交年报》撰写的文章:《2005年外交政策总结:思考与结论》),http://www.mid.ru/brp_4.nsf/2fee282eb6df40e643256999005c6e8c/536f92f350618842c32570ce00278dd0?OpenDocument,访问日期:2011年1月12日。
⑨(11)《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0年9月29日,第3版。
⑩(29)Совместное заявление по итогам второго саммита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АСЕАН(《俄罗斯—东盟第二次峰会联合声明》),http://news.kremlin.ru/ref_notes/761,访问日期:2010年11月1日。
(12)Тамара Шкелъ. Пятъ принципов президента Медведева,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01.09.2008.(塔玛拉·什科利:《梅德韦杰夫五项原则》[N],《俄罗斯报》2008年9月1日。)
(13)(14)Статъя Министр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и С. В.Лаврова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в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 регионе: к миру, безоласности и устойчивому развитию》,опубликованная в индонезийском журнале《Strategic Review》,(俄外长拉夫罗夫文章《俄罗斯的亚太政策:致力于和平、安全与稳定发展》,刊载于印尼《战略观察》杂志)http://www.mid.ru/bdomp/ns-rasia.nsf/3a0108443c964002432569e7004199c0/c32577ca00174586442579d70051 a1ed!OpenDocument,访问日期:2012年4月5日。
(15)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2008年版《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http://www.mid.ru/brp_4.nsf/0/357798BF3C69E1EAC3257487004AB10C,访问日期:2008年7月16日。
(16)Алексей Бородавкин. Восточноенаправл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итоги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ъ》.2011.№1.с.60.(阿列克谢·博罗达夫金:《俄罗斯东方外交政策》[J],《国际生活》2011年第1期,第60页。)
(18)В. В. МИХЕЕВ. ТИТАНЫ АТР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ИНТЕРЕСЫ РОССИИ//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ИЯ. 2010.№9.с.111.(弗·米海耶夫:《亚太巨人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J],《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10年第9期,第111页。)
(19)Выступление Министр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и С.В.Лаврова на 48-й Мюнхенск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по вопросам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Мюнхен, 4 февраля 2012 года, (《2012年2月4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在第48届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mid.ru/brp_4.nsf/newsline/45D5CC6F7F1EACF04425799A005B12EC,访问日期:2012年2月5日。
(20)Путин. отказавщийся боротъся с Китаем за мировое господство, смутил Пекин и заставил объяснятъся,(《北京使普京为难并表态:不与中国争夺世界霸权》)http://komprinfo.ru/main/1927-1030.html,访问日期:2011年10月20日。
(21)“俄高级官员称俄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不选边站”,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10/3221587.html,访问日期:2012年10月30日。
(22)“俄在远东部署新一代S-40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13/c_123275643.htm,访问日期:2012年6月15日。
(23)Российские войска на Курилах разместят на Кунашире и Итурупе(《千岛群岛俄军将部署在国后岛和择捉岛》),http://ria.ru/defense_safety/20110226/339203067.html,访问日期:2011年2月27日。
(24)Сергей Лавров. Россия и АСЕАН могут многое сделатъ вмест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ъ》.2010.№10.с.13.(谢尔盖·拉夫罗夫;《俄罗斯与东盟能够一起做许多事情》[J],《国际生活》2010年第10期,第13页。)
(25)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1.07.2000.(2000年版《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N],《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
(26)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SIPRI年鉴2011: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M],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时事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357页。
(27)(28)[俄]普京,《普京文集(2002—2008)》[M],张树华、李俊生、许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34—336页,第523页。
标签:军事论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中俄联盟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美国领土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组织保障论文; 合作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