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奶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奶牛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奶牛的整体质量不高
我国奶牛以荷斯坦(黑白花)牛为主,由于来源复杂,育种历史短,遗传基础广泛,正处于改良过程。表现为整体体型小,体积欠缺的牛多,乳房不整齐,牛群素质参差不齐,产奶量低,以石家庄市为例,成母牛平均头年产奶只有4000公斤左右。而全国兴起的奶牛热,由于数量迅速增加,市场上奶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加上一些不法之徒为了牟取暴利,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奶牛生产中重奶轻配,一些配种人员为了多赚钱,采取低劣的精液,更使奶牛的质量不容乐观。
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养殖户在购买奶牛时要先做一些调查,了解情况,不要去集市或奶牛集散地购买,也不要贪便宜,可到养奶牛历史较悠久的场、户采购奶牛,一定要进行检疫。第二,可以请有关的奶牛专家协助把关购买奶牛。第三,要购买月龄比较小的母牛。第四,每年奶牛群应有一定的淘汰率,把那些劣质的低产量的奶牛淘汰,比例可掌握在15%~25%左右。第五,在奶牛配种过程中一定要采用优质的冷冻精液,其父母的外貌都应达到特等,母亲的产奶量不应低于万公斤,价格在20~30元(每支细管冷冻精液)。
二、饲喂的精饲料多
1.奶牛属于反刍动物,草食家畜,饲喂奶牛应以青粗饲料为主。青粗饲料按干物质计算应占其日粮的50%~70%。而河北省奶牛大部分养在城市或近郊,青粗饲料缺乏,运输不便,费用高所致。另一方面河北省处于华北大平原,属于平原高产农区,天然和种植的牧草少或没有,农作物秸秆丰富,但营养成分含量低,又不易消化,只能起填充剂的作用,因此不得不用大量的精饲料来满足奶牛的产奶需要,有的可以达到60%(占日粮干物质的百分比),甚至更多。使奶牛这个草食畜越来越成为对精料依赖的家畜。而精料的过多饲喂又会使奶牛容易产生酸中毒等疾病,使其健康状况下降,常见病多,繁殖疾患多,也缩短了奶牛的利用年限。
2.奶牛较喜欢生理酸性饲料来满足和维持瘤胃的弱酸性环境,但任何事都应有个度,过度则不行。河北省奶牛日粮中精料多(属酸性饲料),青贮(去穗)也较多,加之还要给一些糠粕(啤酒糟、白酒糟、淀粉渣、豆渣等),成为一个酸酸酸的日粮,而缺乏属于碱性的、甜的、含钙多的,尤其是优质的干草(其中包括一部分豆科牧草)。
3.奶牛需要较多的营养,这包括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包括产奶、生长发育、妊娠)二部分,我国早就制订了奶牛的饲养标准,但多数奶牛户没有按奶牛的营养需要进行日粮配合,还停留在凭经验或有啥给啥的较原始的喂养阶段上,不利于奶牛的生长发育,妊娠也影响了产奶潜力的发挥。
笔者认为,必须把奶牛日粮中过多的精料给量降低,以8~10公斤为宜。创造条件种植或购进优质干草饲喂奶牛,每天每头3~4公斤。尽量多制作带穗玉米青贮,少用或不用去穗玉米青贮饲喂奶牛。一定要按奶牛饲养标准给各群组奶牛进行日粮配合,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使奶牛的饲养科学化,减少盲目性,才能更好地挖掘奶牛的产奶潜力,保证奶牛高产健康长寿,提高经济效益。
三、管理水平低
1.有些奶牛养殖户或没有牛舍,或牛舍破旧、低矮,绝大部分不符合要求,既不能防寒,又不能防暑,通风采光也不好。没有运动场、凉棚,饮水槽、矿物质补饲槽等,大部分奶牛拴系饲养或“站桩”,不能进行运动。
2.大部分奶牛不刷拭,不修蹄,奶牛场的工作日程或不合理,或不能严格执行……
3.缺乏必要的记录制度,奶牛的生产、技术资料很少,甚至没有。
4.奶牛疫病的防检疫、治疗制度不完整或没有。
5.生产不文明。
笔者认为:要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首先,饲养奶牛要有现代化、大生产的意识,改变那种小生产的落后思想,要讲科学、按标准进行生产,要加大投入,改变过去那种凑合、将就的旧观念,提高从业水平、管理水平。
第二,养奶牛一定要有冬能防寒保暖、夏能防暑降温的牛舍,要有充足的运动场地,排水良好,内设凉棚,饮水槽、矿物质补饲槽等,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机械设备挤奶。
第三,对奶牛每天都要刷拭(每天两次),每次挤奶都要认真清洗、按摩乳房。每年春秋两次为奶牛修整蹄部,两次健康评定、外貌鉴定。
第四,建立防疫制度,每年两次对奶牛的结核、布病等进行防、检疫、注射疫苗;定期对隐性乳房炎、生殖系统疾患进行检查、治疗,对牛场、牛舍及器具定期消毒,场内要设消毒间、更衣室,对奶牛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对粪便、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染,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杂草。
第五,建立记录制度,奶牛的给配料、发情配种、妊娠分娩、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产奶、系谱、检防疫、疾病治疗等都要记录在案,以便总结分析,指导生产。
第六,大搞植树、种草、种花,美化绿化牛场,改变环境,改造局部小气候,做到整洁、卫生、文明生产。
联系电话:0311-58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