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筹资模式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佛大学论文,资金来源论文,启示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4203(2008)05-0104-06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资金是否充足,成为影响大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领军者,哈佛大学一直有着强大的财政支撑,2007年总收入超过3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实现了财政盈余。在公共经费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哈佛大学何以始终保持财政资金的巨额收入及稳步增长?其背后成功的筹资模式是什么?其有效经验与做法带给我们怎样的借鉴与启示?本文力图通过对哈佛大学资金来源与渠道、收入结构与构成、资金筹措模式等的研究与探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与揭示。
一、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结构与地位
1.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结构
作为美国老牌私立大学,哈佛大学财政收入来源及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呈现出“4222”的格局[1],其中,“投资收入”为最大的组成部分,占近四成,“学生收入”、“研究资助收入”、“流通用途的礼品”及“其他收入”平分秋色,分别占总收入的两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来,主要由政府出资的研究资助收入逐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而投资收入比重相应上升,反映了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的变化趋势。从具体构成上看,哈佛资金来源表现出高度市场化、私人性、经营性特点,这体现在哈佛收入来源的各个方面(见图1)
图1 哈佛大学财政收入来源结构(2005-2007)
以“被分配用于运营的捐赠收入”(Endowment income distributed for operation,简称“捐赠收入”)为主体的“投资收入”,主要来自高度专业化、职业化与市场化运作的哈佛管理公司(简称HMC)。①HMC投资业务包括主要由捐赠基金投入的11项非现金资产投资、信托投资、赠品管理和风险管理。2007年,在高达12亿美元的投资收入中,经营性捐赠收入占80%以上,为10亿美元,成为哈佛大学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总运营收入的30%以上,较10年前21%的比例有大幅增长。
学生收入历来是美国私立大学的基础性财政收入。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国家对教育公共资金的减少,以及“谁收益,谁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原则的逐步确立,不断提高学生学费成为美国大学扩大收入的通行做法。2005-2007年,主要由学费收入、学生食宿收入、哈佛商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部教育项目收入构成的哈佛大学学生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5%以上,2007年达到6.576亿美元,其中,本科生学费收入和研究生学费收入分别增长了6%和7%,本科生住宿费用收入增长了6%。
此外,2006-2007年度“研究资助收入”中,除80%的研究资助收入来自联邦、州和当地政府资金外,12%的研究资助收入来自私人性的基金会组织;来自校友和友好人士个人捐赠的“流通用途的礼品收入”较上年增长了6%,达到2.14亿美元;由租赁收入、出版收入、卫生和医疗收入等辅助性单位收入构成的“其他收入”较上年增长了8%,达到4.886亿美元。这些收入来源不仅是哈佛大学事业持续运转必不可少的资金,而且为新世纪哈佛大学建设艾尔斯顿新校区、推进新近成立的应用科学工程学院(一个跨学科性学院,原为哈佛文理学院下的应用科学工程学部)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支持。
2.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结构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
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状况具有鲜明的“哈佛”特色,其对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资金来源发展趋势[2]的深刻洞悉与把握,使得其资金来源不仅在总量上而且在结构方面发挥着引领与先导作用。
世纪之交,在资金来源上,具有公私二元化特征的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出现了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捐赠收入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资金来源中的地位急剧提升(见表1)。与1995年相比,2000年公立大学捐赠收入从不到0.6%跳跃至5.5%,私立大学捐赠收入也由近4.7%增至近14.3%。2001年,捐赠收入比重在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分别增至5.8%和19.3%。捐赠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反映了包括公立大学在内的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对捐赠收入的日益重视和对资金筹措的高度自主性②,也预示着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在资金筹措,特别是在募集捐赠资金及资本运作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方面,哈佛大学无疑走在众多美国大学的前头。与2004年相比,2007年哈佛捐赠收入增长了6个百分点,2005-2007年,捐赠收入占据哈佛大学收入的近四成,其首要资金来源地位不断巩固,不仅令美国其他公立大学望洋兴叹,也远远超出了美国私立大学的一般水平。
同时,不断增长的学生收入以及呈下降趋势的政府资金,仍是哈佛大学等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基础性资金来源。21世纪初,学杂费在美国公立与私立大学中所占比重虽有差异,但其增长幅度不大(见表1)。近几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学杂费大幅度增长(见表2),特别是公立大学的学杂费增幅更大,2004年比2000年增长近30%,高于私立大学(约22%),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对学生收入依赖性的进一步增强。以哈佛商学院为例,2004年哈佛商学院学费比2000年增长了23.5%,从27250美元增至33650美元;2005-2007年,哈佛大学学生收入比重虽保持不变,但在收入总额增长的前提下,学生收入总量也相应增长。
此外,哈佛大学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提供并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的资金小幅缩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资金来源趋势的一个缩影。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政府拨款(大多用于科研)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小幅降低,而2005-2007年,哈佛大学来自政府的研究资助收入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减少了3%。政府资金的减少以及学生费用增加的限度,促使美国大学努力向资本市场、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寻求更多的资金来源,哈佛大学深谙此道。2007年,由哈佛管理公司负责投资与管理的捐赠基金创历史最高,为349亿美元,是10年前(1997年为115亿左右)的近3倍。[6]
不难看出,跨入新世纪后的哈佛大学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高度一致的。这种高度同一性以及捐赠收入在哈佛大学具有的其他美国大学所不能比拟的特殊地位,充分体现了哈佛大学筹资能力与运行模式、财务管理之优势,彰显出哈佛大学在高等教育资金筹措领域中的领袖风范。
二、哈佛大学资金筹措:历史与模式
哈佛大学富可敌国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捐赠资金和投资收益,离不开哈佛大学现代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资金筹措。其对资金筹措的充分重视、具有鲜明“哈佛”特色的筹资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学校演进的历史中不断生成、积淀而成的。
1.哈佛大学资金筹措历史回顾
哈佛大学371年成长、壮大的历史,显示了哈佛资金筹措从被动接受到自发募集、从自发募集到自主组织募集、从小规模的组织募集到大规模的组织募集的持续扩张过程。17世纪,建校伊始,哈佛牧师慷慨的遗产捐赠使得剑桥学院被正式命名为哈佛学院,随后社会名流彼得、威尔德、希宾斯奔赴英国募集资金以解学院燃眉之急,开启了哈佛乃至美国教育捐赠之风;18世纪至19世纪,从伦敦富商贺里斯捐资设立神学教授讲座开始,贺里斯数学及自然哲学教授讲座、麻州自然历史教授讲座、德恩法学教授讲座等一系列讲座席位纷纷设立[7],使自然科学得以进入哈佛殿堂,捐资助学渐成哈佛校友乃至美国社会的优良传统。20世纪,从二战后科南特大力改革学校捐赠及筹资管理,到50、60年代普西发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募捐运动——哈佛本科生院计划,不仅创造了哈佛筹资的全新理念,而且使得哈佛的资金远远超过其竞争对手;70年代末以降博克建立专门的捐赠资金管理机构——哈佛管理公司以及开展的专项文理学院集资运动,为哈佛大学确立其在全美乃至世界大学的领袖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8]。及至世纪之交陆登庭发起大规模的全校性“哈佛大学集资运动”,使得年度筹款从千万美元水平迅速跃至4—5亿美元,创造了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新的里程碑;进入21世纪后,萨默斯和福斯特对资金筹措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哈佛长期保持增长的筹款业绩,使得哈佛大学资金与实力的王者地位不断巩固。
2.哈佛大学资金筹措模式解析
哈佛大学资金募集不断扩张的过程,即是哈佛资金筹措模式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精的生成、演进过程。时至今日,哈佛筹资模式已具备了现代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灵活高效的组织运行体制、职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筹资队伍以及艺术化、现代化的筹资技巧。
(1)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包括来自学生个人教育投资和政府对研究项目的赞助在内,哈佛资金筹措渠道呈现多元化。首先,捐赠是哈佛集资活动的主要渠道,捐赠主体包括不分种族、国籍、肤色、宗教的历届校友、朋友到公司、企业、民间团体、基金会,捐赠形式从现金到有价证券、不动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寿保险、廉价转让等。据统计,为哈佛大学募捐的各种基金会已多达7700个,是全美大学获得捐款最多的大学;2007年,来自校友和其他友好人士的捐赠达6.15亿美元,创下哈佛大学捐款历史的最高纪录。[9]
此外,哈佛管理公司对捐赠基金、养老金、非现金赠品、信托资金等的投资运作管理也是哈佛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2007年,哈佛管理公司的捐赠基金总额接近350亿,而20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5亿。[10]通过借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校园建设资金也是哈佛集资并转嫁财政负担的精明之道。早在1968年,首席财务官商普因就借麻州发行卫生与教育设备管理局的债券之机为哈佛大学谋取了急需的校园建设资金,1972年,哈佛发放债券达1250万美元,到1986年增长到7.82多亿美元,以致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限制私立大学债券的税收改革法案。1996年,哈佛总的证券负债额高达12.5亿美元,其中60%以上是限制法案实施之前通过发行免税债券的方式获得的。[11]
同时,文化、体育等事业经营性收入也为哈佛提供了资金支持,如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收入和传统运动赛事——橄榄球三强(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争霸赛的门票收入。
(2)灵活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为哈佛筹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哈佛筹资之所以取得骄人战绩是以其高效的组织管理平台的搭建、灵活顺畅的管理机制的运行为制度性前提。大体上,服务于哈佛筹资活动的主要组织体制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直接负责或管理捐赠事务的管理部门或组织机构,包括哈佛大学基金会、哈佛校友联合会和学校开发办公室。基金会实行独立于企业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机制,每年都举行定期或项目性的筹款运动来吸引捐赠;校友联合会通过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组织校友聚会来联络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感情,增进双方互利合作。学校开发办公室由负责校友事务和发展的副校长领导,承担大型筹款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与实施。1988年,博克接受开发办公室的建议,使得过去学院各自分散筹资的体制最终被学校集中筹资体制所替代,并促成了哈佛大学史上第一次全校规模的集资运动。
第二类,负责进行投资运作的哈佛管理公司。哈佛管理公司成立于1974年,负责哈佛的捐赠基金、非现金资产的资本投资运作和管理,以保持和增进哈佛大学的财政资产。③哈佛管理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哈佛大学附属实体,对学校监事会(Harvard Board of Overseers)和学校董事会(Harvard Corporation)负责并汇报工作,执行委员会(Board of Director)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委员会主席是司库,其他常务委员还包括哈佛大学的校长、财务副校长和公司总裁。哈佛管理公司依靠其专业的理财高手、审慎的投资策略,使得其投资绩效一直保持良好的纪录,2007年,HMC投资总账户资产总额达到408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23%。
第三类,负责进行成本收支平衡和预算管理的财务部门,包括财务总管、财务副校长和财务部。哈佛大学资金筹措之所以具有竞争绝对优势,除了缘于捐赠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投资管理的成功之外,哈佛精细财务管理制度也值得一提。20世纪中期以后,普西时期的财务长卡伯特于1970年设立投资总账户,将当时所有捐赠基金纳入其中,对其分配使用率进行了调整。博克时期,财务长商普因特别注重精细财务管理,于1973年建立运营总账户,独有接收、管理款项,为各学院和其他单位存款设定利率的权利,并且有权投放资金、发放贷款、为重大项目筹集资金,取代了过去由各学院自己管理各自收支余额的财务体制。投资总账户和运营总账户管理体制的建立,不仅使得哈佛财政管理实现了由分散向集中的转变,而且为哈佛带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增长,到2007年,哈佛大学投资总账户、运营总账户分别达到408亿美元和64.39亿美元。此外,哈佛经典的“一个萝卜一个坑“预算规则、卡伯特确立起来的“不可派分总体投资收益”制度④,与精细财政账户管理密切配合,推动了哈佛大学财政持续健康运行。
(3)专业化的职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筹资队伍。哈佛资金筹措一直拥有一支业务技能精湛、专业水准相当高的职业化筹资队伍。以哈佛管理公司为例。哈佛管理公司之初,由沃尔特·M·卡伯特领导,卡伯特招募了另外8位搭档,他们基本上都是哈佛的工商管理硕士或是波士顿投资银行、投资公司的杰出人士。这支9人团队在制定和实施投资方案时果敢而富有想像力,其优异表现使哈佛所获捐赠资金的增长率超过通货膨胀率,使哈佛能够成功驾驭更为复杂的投资领域。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张,10年间团队成员从9位增至近百位。[12]
以校友为主力的志愿者队伍也是哈佛大学历次筹资活动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在常规的年度筹款中,志愿者既可在募捐电话中与身处各地的哈佛新老校友交谈,也可提供信函收发、文件处理等服务,而大规模集资运动的前期筹划、组织、实施与管理也都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与付出。1979年发动的历经5年的集资运动中,哈佛动用了一支由全国范围内的校友和各界朋友组成、共计5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大批志愿者的服务与参与,不仅有效地节约了哈佛集资活动的成本,而且为校友参与母校事务管理提供了机会,增进了双方的联络与情感。
(4)艺术化、现代化的筹资策略与技巧。在多年的筹资活动中,哈佛大学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筹资方略,其运筹之紧密有序、手法之高超巧妙、环节之周到细微,堪称一门艺术。哈佛大学所擅长的大规模、集团化、运动式的策划运作,是哈佛筹资艺术的一大亮点。20世纪后半叶,哈佛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集资运动,不仅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规模从学院扩展到全校,而且不断提升筹资的理念与层次,产生了惊人的效果。⑤
历次哈佛集资运动依赖于其成功的宣传攻势和对电视、新闻等大众媒体的充分重视与娴熟运用,包括发表电视讲话、制作特别广播节目,等等。例如,在1957-1959年哈佛本科生院计划中,时任校长普西通过一套闭路系统向上千名筹资工作者讲话,周游全国出席各地筹资启动餐宴;通过电视节目与媒体面对面向全国观众说明哈佛筹资的原因;同时,哈佛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广播节目“哈佛本科生院的理由”,并于1958年3月28日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黄金时段播出,而福特基金会赞助的“公共汽车”电视栏目也为哈佛专门制作了片段。[13]
保持与校友特别是与那些富有的、出身名门的校友的联络,发展友好关系,是哈佛筹资成功的秘诀。长期以来,哈佛致力于校友的聚会联络工作,每个年级校友会都设有主席、副主席以及由校友志愿者组成的委员会,专门负责本年级的校友联络工作,使得70%—80%的哈佛毕业生与母校保持着密切联系;⑥通过提名校长候选人、参加毕业典礼、听取校长和院长的管理事务汇报等各种形式邀请校友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午餐会、晚宴、音乐会、足球赛和一般社交活动来增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谊。哈佛对校友事务管理之精细还体现在对哈佛校友信息的及时变更、对身处世界各地校友的电话慰问等细微之处。
三、哈佛大学筹资启示
哈佛大学资金筹措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大学,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总体上看,哈佛大学资金筹措成功之道在于内外两个方面:对外,受惠于美国社会的教育捐赠之风;对内,得益于哈佛大学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的强大资金筹措能力。由此,对于国内大学来说,也急需外部捐赠环境的营造和内部筹资能力的锻造和提升。
1.培育与弘扬捐资助教的社会风气
教育捐赠在促进美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学和常春藤盟校的成长离不开捐赠,教育捐赠已成为美国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教育捐赠在美国的盛行,固然在于其悠久的捐赠传统,还在于国家或政府对教育捐赠的政策导向,例如,提供捐赠人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通过征收高额遗产税以引导和鼓励富有者致力于慈善事业,或者将“获利能力”纳入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充分调动高等学校筹资的主动性。
相比之下,我国尚缺乏良好的捐赠社会风气,不仅捐资助教的民间基金会组织极少,包括校友在内的个人、企业都没有形成捐赠意识,有的大学本身尚未形成募捐的意识。同时,国家或政府对教育捐赠的关注尚未体现在政策上,忽视了对捐赠的社会引导和培育。因此,重视教育捐赠的重要意义,培育与弘扬捐资助教的社会风气,不仅是我国大学而且是我国政府亟需重视的重大课题。
2.搭建现代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资金筹措组织管理平台
高效的资金筹措组织管理体制是大学资金筹措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大学资金筹措能力的制度体现。与哈佛大学灵活高效的筹资组织管理体制相比,国内高校资金筹措组织管理平台建设大都不够到位,例如有的大学至今未成立专门负责经费筹措的管理部门,或者是校友会运行机制没有理顺,在调动校友捐资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作为不大,或者是虽然获得一定捐赠,但在使用管理上缺乏制度性规范,效益低,浪费大。
因此,借鉴哈佛大学筹资管理体制,按照专业化、现代化、制度化的标准,搭建资金筹措规划组织平台、校友或对外联络组织平台、捐赠使用和管理组织平台,建立分工合作、各尽其职的协调互动机制,是国内大学提升资金筹措能力的首要任务。同时,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参考哈佛经营公司体制,适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捐赠基金资本运作模式。
3.建设一支以专业化人员为主、以大量志愿者为辅的资金筹措队伍
良好的筹资管理平台是大学资金筹措的基本框架,而真正带动大学资金筹措的是专门化的资金筹措队伍。哈佛大学的经验表明,具有一支规模合理、结构优化、能力出众的资金筹措队伍是大学资金筹措业绩的根本保证。加强筹资队伍建设,也是国内大学强化筹资能力的应有之义。
目前,资金筹措已逐渐成为国内大学一项常规性工作,其环节众多、细节复杂、工作量巨大的特点,使得人员配备上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借鉴哈佛大学的做法,一方面,职业筹资队伍保持适度规模并强调其良好的专业素质、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卓越的沟通联络能力,同时,为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需要借助大规模志愿者队伍,使其参与到经费筹措事务。专业与业余相结合、职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共同为大学经费筹措事业作出贡献。
4.精心策划筹资方案,注重筹资技巧,讲究筹资艺术
哈佛大学之所以每年吸引到巨额捐赠,得益于哈佛资金筹措的精心酝酿、艺术性的操作技巧和现代化的宣传攻势,体现了哈佛资金筹措业务能力的娴熟与技巧。借鉴哈佛大学的经验,我们应不断挖掘潜力、苦练业务内功,从方案策划到沟通方式,从信息收集整理到对外联络技巧,从学校品牌锻造到对外宣传手法与策略,力争做到体贴入微、细致周到、精益求精,通过利用传媒、积极引进现代商业营销手段,提高和扩大学校良好的社会影响,增进校友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认同,发挥其作用,从而切实保证与促进大学资金筹措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注释:
①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Company,Inc.)是哈佛大学所有的投资经营实体。关于HMC的组织架构、投资策略与管理绩效,笔者将另文探讨。
②2004年秋,全美高等院校推出24项100亿美元筹资(通过捐赠渠道)计划,其中13项为公立院校提出。
③此前,哈佛财政主管对投资具有主要的自主决定权,并依靠外部投资公司进行或委托其代理,如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投资事务主要委托国家道路研究和管理公司、新英格兰招商银行和哈佛信用银行代理,分别负责为哈佛做全职投资服务、打理哈佛购买的有价债券、存储哈佛各项收入。
④卡伯特上任后,改变了过去哈佛的捐赠收益一经收到就直接转入相应院系的做法,只在下一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才将该项资金转入院系。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哈佛逐渐积累起大量的储备金,即“不可派分总体投资收益”。1956-1957年,这笔资金的数额已相当于哈佛一年的捐赠收入。
⑤哈佛本科生院计划不仅筹集到前所未有的8250万美元,带动了哈佛神学院、医学院、商学院等筹款计划,而且带动了美国134所学院和大学开展了总额达7.5亿美元的筹款活动;哈佛文理学院计划收到了385项价值10万美元的捐赠,82名捐赠者捐赠了100万美元或更高数额,总额远远超出2.5亿美元的预定目标;哈佛大学集资运动获得21亿美元。
⑥哈佛大学1 938年毕业的校友在1998年举行60周年同学会,参加率高达92%,在98年同学聚会上,58届、68届、73届、83届、93届校友分别创下了40、30、25、10和5周年聚会的集资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