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对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从而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疾病治疗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择我院2017.5-2018.5前来接受治疗的108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54人。研究1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在研究1组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风险发生比率进行对比。结果 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呈现不同的临床效果,虽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均有所好转,但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研究1组的患者,同时研究2组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较少,整个治疗过程相对更加安全合理。两组患者间的相关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和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肾脏疾病的护理中加入风险管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种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主要的是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此种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今后的医疗中普及并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肾脏疾病;护理满意度;风险发生率
引言
护理风险是指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一些外在的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护理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1]。护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患者的有效康复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相关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风险意识和处变不惊的能力,从而能够及时化解风险,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本文对2017.5-2018.5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8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7.5-2018.5前来接受治疗的108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54人。在研究1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人,女性患者26人。患者年龄均在22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44.3±5.1)岁。在研究2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人,女性患者24人,患者年龄均在21-77岁之间平均年龄(43.9±4.8)岁。在对两组患者的上述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化特点,因此本研究具有研究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首先对风险因素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与应变能力。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探视的过程中无法及时有效的判定患者的疾病情况,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同时部分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欠缺,缺少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因器械操作不当导致换受到二次伤害。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因态度不端正、服务不热情而引发家属的不满,易造成医患纠纷。2.患者自身因素。部分患者无法自主表述自身的疾病症状或活动能力丧失引发跌倒、摔伤等,又或因长期卧床引发压疮等情况的出现。同时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缺乏健康教育常识,对患者采用不正当的护理方法,导致感染情况的出现。3医院管理的缺失。医院安全管理的欠缺导致药品使用出现问题,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某一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
针对上述情况的出现,本研究中研究1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加入风险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注意护理中的沟通,注意自身的语气和情绪,在交流过程中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医院可定期组织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培训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以此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2],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操作熟练度。2.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服务。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自身能够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和防护策略,从而增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尤其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进行密切关注避免患者因摔倒而引发二次创伤。同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3.与家属或陪护人员耐心沟通。护理人员还应对陪护人员或家属传达相关疾病知识和护理理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掌握相应的护理技巧,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的比较用x2和t进行检验[3],在检验过程中若P<0.05,则说明两组患者间的各项对比差异性显著且具有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在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较少,同时其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对比差异性显著且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肾脏疾病的护理中加入风险管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种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主要的是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此种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今后的医疗中普及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艳霞.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5):207-209
[2] 赵健秋.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4):363 - 364
[3] 王晓.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杂志,2013,21(5):27-28.
论文作者:刘晓庆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疾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肾脏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