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_李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检验科 100191)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各组尿液电导率、尿比重。结果 尿液电导率以正常蛋白尿组最高,大量蛋白尿组最低(P<0.05)。大量蛋白尿组尿比重低于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P<0.05)。尿液电导率与24h-UAE呈负相关(r=-0.178,P<0.05),与尿比重呈正相关((r=0.976,P<0.05)。观察组尿液电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液电导率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指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液电导率

2型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持续发展可导致终末期肾病,因此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从而采取积极处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尿液电导率与尿液渗透压有密切相关性,而后者是反应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重要指标[1],且尿液电导率能够反映尿液中粒子的电荷,因此测定尿液电导率对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对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5年3月~2016年11月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59例,24h-UAE<30mg)、微量蛋白尿组(49例,30mg<24h-UAE<30mg)、大量蛋白尿组(20例,24h-UAE>300mg)。正常蛋白尿组59例中,男性27例,女性32例,年龄32~71岁,平均(56.34±2.85)岁;微量蛋白尿组49例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年龄29~72岁,平均(56.97±3.13)岁;大量蛋白尿组20例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0~71岁,平均(55.91±2.67)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RE)分为观察组(53例,eGRE<60ml/min·1.73m2)和对照组(75例,eGRE>60ml/min·1.73m2),观察组53例中,男性25例,女性28例,年龄30~72岁,平均(56.83±2.67)岁,对照组75例中,男性31例,女性44例,年龄30~67岁,平均(54.27±2.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感染、肾炎、心梗死、脑梗死、免疫性疾病等。

1.2方法

采集患者晨尿15ml,尿液电导率测定采用Sysmex UF-100流式尿液分析仪(日本),24h-UAE、尿微量清蛋白的测定才采用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奥林巴斯)及其配套试剂盒。所有操作均由工作人员按要求进行,试剂及质控品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上述各组尿液电导率、尿比重。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三组24h-UAE、尿液电导率、尿比重比较

尿液电导率以正常蛋白尿组最高,大量蛋白尿组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量蛋白尿组尿比重较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着24h-UAE水平的增加,尿液电导率呈下降趋势,尿液电导率与24h-UAE呈负相关(r=-0.178,P<0.05),尿液电导率与尿比重呈正相关((r=0.976,P<0.05)。

3讨论

尿液电导率与渗透压有密切相关性,而渗透压是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2]。但渗透压检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准确性较低,且检测需要特殊仪器,因此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尿蛋白、尿糖等因素对尿液电导率的检测不产生影响,如果尿液电导率水平明显降低,则可能与患者血糖持续偏高有关。血糖长期偏高引起血液黏度增高、毛细血管张力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受损。因此尿液电导率可被用来评估肾病患者的肾脏浓缩功能[3]。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24h-UAE水平的增加,尿液电导率呈下降趋势,尿液电导率与24h-UAE呈负相关,与尿比重呈正相关。提示尿液电导率的变化可以用于判定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尿液电导率持续降低,应考虑肾脏功能受损的可能。

2型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表现在大大减少了滤过功能的面积,进而降低了eGRE。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很多因素如蛋白尿、年龄、尿路感染、糖代谢紊乱等均可影响肾小球功能,加重其损害,因此,在尿蛋白出现之前,肾脏功能可能已经受损[4]。因此我们根据患者eGRE水平进行了分组,结果证明eGRE水平较高的对照组尿液电导率明显高于eGRE水平较低的观察组,提示尿液电导率的变化与eGRE水平成正比。

本研究中,尿液电导率与尿比重呈正相关,但后者容易受尿蛋白、尿液PH值等因素的影响,准确性差,因此不能准确地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5]。

总之,尿液电导率的测定在临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临尿常规检测项目[5],且检测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可用于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监测及评估病程进展。

参考文献

[1]钟巧玲.尿液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4):532-533.

[2]杜振华,鲍布和,王仁杰,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7):959-961.

[3]杨静梅,钱无瑕,黄强.尿电导率与尿渗透压的相关性及在肾病中 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4,27(1):40-41.

[4]李花,宋鉴清,王银玲.尿电导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为肾脏功能评 估指标的分析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131-2133.

[5]姚碧婉.多项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4):1873-1875.

[6]董磊,刘娟,马红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测定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314-1315.

论文作者:李昂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_李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