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智强[1]2001年在《中国拍卖业的状况及发展思路》文中认为拍卖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到了古罗马时期,拍卖业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在中国,拍卖业虽然是从国外传入,在公元7世纪时已经开始流行,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价格统得过死,以竞价为基础的拍卖消亡了。很长一段时期,拍卖与典当一起被作为旧社会的产物而遭到人们观念上的排斥,甚至在1989年的《辞海》中都把拍卖作为“资本主义的买卖方式”。直到改革开放几年后,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逐步发展和完善,拍卖业才重新获得了它在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由于旧有经济模式仍有影响,大众以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拍卖了解不足,近十几年来拍卖业走过的是一段曲折的路程,至今还有一些关系尚未理顺。 虽然拍卖业在新中国成长的时间不长,道路也比较曲折,但是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近年来,它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拍卖成交额逐年上升。与此同时,拍卖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完善,拍卖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运作手法也越来越规范。这是国内拍卖业可喜的一面。 由于国内的拍卖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拍卖业相比,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如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操作方法的熟练程度、行业的实力、从业人员的素质等等。也正因此,在中国加入WTO之际,中国拍卖业的发展更应该跃上新的台阶,在与国际拍卖业接轨的同时,也能够与国际拍卖企业相抗衡。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拍卖——一个新兴而又古老的行业”,简介世界拍卖业及中国拍卖业的发展史;第二章“中国拍卖业现状”,从行业分工、经营范围、操作手段、主要拍卖领域等四个方面介绍目前国内拍卖业的状况;第叁章“中国拍卖业与国际拍卖业的主要差异”,通过对国内外拍卖法律的差异、对拍卖人的约束、管理模式的差异、业内企业规模状况、网上拍卖、从业人员的素质等六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国内外拍卖企业的差异以及中国拍卖企业所存在的差距;第四章“中国拍卖业的发展思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中国拍卖业的未来发展道路,强调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规范行为以与国际接 中国拍卖业的状况及发展思路轨、培养中国的龙头企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沟通作用、开拓新的业务范围、开展网上拍卖以及注重理论研究工作以指导拍卖实务。 论文最后做了一个小结,强调企业工作必须有超前意识,居安思危,研究和把握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港澳台地区的经济模式与大陆有很大不同,其拍卖业的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的对大陆的拍卖业进行分析,论文未将港澳台地区的拍卖业列入研究范围,在此特作说明。
杨国丽[2]2010年在《山东M拍卖有限责任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1992年10月成立的山东M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M公司)是山东省内较早成立的拍卖公司之一,同时也是日照市成立的第一家拍卖机构。随着国内拍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曾经在日照市拍卖业中辉煌一时的M公司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急需制定新的公司竞争战略,指导公司重新取得在日照市乃至全省拍卖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文章首先回顾中外管理专家对战略管理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波特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内容,分别阐述对本文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差异化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和集中战略叁个基本竞争战略。随后采用文献、调查表、比较及访谈等研究方法,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等战略研究工具对M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随着我国拍卖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拍卖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而拍卖标的的范畴越来越广泛,这些都为M公司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拍卖行业竞争也日益加剧,现有拍卖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及新加入者对老牌拍卖企业带来的威胁,使M公司的健康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内部环境来而言,M公司虽然具备十几年的从业经验,但面对瞬息万变的拍卖业市场环境,模糊不清的公司战略、对国家政策和新拍卖形式的适应欠缺以及陈旧落后的公司内部管理都成为公司发展的绊脚石。借助SWOT分析工具综合评价分别对叁种基本竞争战略是否适用M公司进行分析、比较,最终为M公司确定了集中化竞争战略:结合公司自身所处的经营阶段,整合公司所有资源,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实施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完善科学的业务流程以及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等,通过对战略实施的有效控制最终保证既定战略的顺利实现,使公司抓住当今拍卖业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逐步恢复和确保在日照市拍卖市场中的应有的市场份额,并最终获得市场领先地位。论文针对M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对M公司管理者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同时对其他拍卖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郑翼村[3]2007年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的SWOT分析》文中认为1992年10月北京拍卖市场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举办了一场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会,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首次进行文物艺术品拍卖。在随后的15年时间里,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行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艺术品投资与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被称为叁大最重要的投资渠道。到2006年为止,全国有注册拍卖师7218人,拍卖从业人员突破6万人,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已突破150亿。艺术品拍卖行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对我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运用SWOT分析矩阵得出了我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战略组合,即通过采取专业化经营战略来达到实现建立国内领头羊企业和形成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同时,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叁个层面分析得出我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对策。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当加强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自由宽松的发展环境加上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持可以大大促进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行业协会层面来说,促进和管理是其的两大重要职责;从企业层面来说,为实现专业化的经营战略目标,艺术品拍卖企业应当从建立诚信品牌、走精品路线、健全营销渠道和扩大宣传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达到促进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行业发展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在对艺术品拍卖行业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这一分析范式作为分析的工具,实现了“钻石理论”与SWOT分析的有效结合。
王明皓[4]2017年在《河北省嘉海拍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拍卖业日益成熟。但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以及行业自身的改革调整,拍卖行业中的各个企业,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所受到的压力也在加强,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在调整期寻求能够使企业持续成长的发展战略。论文以河北省嘉海拍卖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从战略得视角进行分析。通过PEST分析,明确了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对企业战略实现的影响程度;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进而综合分析出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并通过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得出机遇大于威胁的结论。紧接着分析了嘉海拍卖的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明确了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并通过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得出优势与劣势基本持平的结论。进而运用SWOT分析矩阵,确定增长型战略为河北省嘉海拍卖有限公司的战略,制定密集型、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战略方案。并为使战略能够有效实施,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内部管理、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环境研判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卢满[5]2017年在《巴黎德鲁奥拍卖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拍卖行业,尤其是艺术品交易市场,近二、叁十年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拍卖市场之一。然而,业界普遍存在的赝品充斥、"假拍"、"拍假"等行业乱象,极大地损伤行业信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国拍卖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拍卖基础理论的研究、法律法规的健全、行业规范的完善、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等,都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当今世界上,英国和美国的拍卖行业最具有竞争力,每年拍卖成交总额和总成交件数都遥遥领先。法国在18世纪之后,曾长期作为世界的文化中心。在首都巴黎,大量的艺术运动和文化思潮此起彼伏,涌现出像伏尔泰、卢梭、福楼拜、雨果、笛卡尔等众多哲学、文学和科学等各类学科的先驱人物,吸引如毕加索、居里夫人等欧洲其他国家的优秀人物聚集。法语文化在全欧洲风行,18世纪末的俄罗斯宫廷,甚至都以其为官方语言。艺术品市场也尤其发达,在首都巴黎,尤其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品交易商、画廊、艺术赞助人、收藏家和一流的艺术创作者。如今,虽然行业整体大不如前,在市场体量上不及英美,但在年总成交件数上表现依然亮眼。法国拍场的平民化、对拍品的保真承诺等等,都彰显出法国拍卖市场独特之处。在努力学习西方,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国现代拍卖行业的路途上,法国拍卖行业的经验同样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巴黎德鲁奥拍卖行建成开放于1852年,其前身更可追溯至1800年前后,在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德鲁奥拍卖行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巴黎公社、两次世界大战、经济萧条时期以及被欧盟强制要求开放市场竞争等等,德鲁奥拍卖行都成功地渡过难关。历史发展悠久,底蕴深厚,德鲁奥拍卖行堪称法国最古老的拍卖行,也是法国拍卖业界的代表。本文即从历史传统、法制、业务操作和数据分析这四个方面对巴黎德鲁奥拍卖行进行个案研究,探索法国拍卖行业的特点和趋势。在每一章的小节中,会对比中国拍卖行业相应问题,并提出中国拍卖行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本文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文化比较型论文,虽然第二章有中法不同文化传统对拍卖行业影响的论述,但本文侧重于巴黎德鲁奥拍卖行的个案研究,对于中国拍卖行业发展历史、现状和建议的部分并不是主要内容。对于国外拍卖行业的研究,特别是对法国拍卖行业的研究,目前学界发表的论文还很少,而对单个拍卖公司或者拍卖行的个案研究,更是微乎其微。本文作者虽然没有获得过法律、金融方面的学位,在法律论述、金融工具运用方面十分粗浅,但在相关领域还没有发表过任何个案研究论文的情况下,本文可抛砖引玉,为后来拍卖行业的学术研究作一参考。
刘翔宇[6]2012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由导言、正文和结束语构成。正文共六章可分为四个部分。导言中主要涉及本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概念的界定、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等。结束语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提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正文的四个部分内容大致归纳如下: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本章第一节首先梳理了交易机制中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理论的源起和发展脉络,然后介绍了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并对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第二节追溯了交易费用的理论发展历史,介绍了交易的维度、影响交易费用的人的因素和交易因素、交易费用的度量和研究意义。第叁节简要阐述了艺术品交易机制的构成要素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论文的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其中第一节沿着皇家艺术赞助、私人艺术赞助和公共艺术赞助叁条线索,梳理了中国艺术品交易机制的历史演进轨迹。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家艺术赞助自秦汉开始,到唐宋时期,赞助的力度和艺术家的地位达到鼎盛,然后到明清逐渐衰落。皇家艺术赞助下,艺术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创造了宫廷艺术,追求唯美,但也往往因避免政治迫害而粉饰太平并表现出脱离实际生活等局限。皇室也动用经济手段从民间购求书画,但这种购求,是建立在君臣礼制关系下的一种赏赐关系。中国传统社会艺术赞助的另一条主线是以贵族、官僚、地主和商人为主体的私人艺术赞助,私人艺术赞助到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和扬州盐商时期达到顶峰。与皇家赞助相类似,私人艺术赞助实质上也是一种劳务性的艺术交易与艺术赞助;相比之下,艺术家有着更多的人身自由和较小的精神迫害的压力,虽然有着寄人篱下的阴影而有时不得不讨好主家,但赞助人一般不会对艺术创作横加干涉,艺术家的创作还是相对自由的。通过公共赞助的民间艺术家,由于他们需要直接通过出售自己的作品来获得经济来源,往往也不得不迎合世俗审美趣味,缺少艺术创新,但他们面向市场,接触社会生活,因而可以从民间生活中获取艺术给养。本章的第二节对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整体分析。首先,对于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和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其次,以艺术拍卖为例,介绍了我国目前艺术品市场的地区发展情况,分析了艺术品各个门类板块的市场行情以及相关背景。本节的最后一部分是梳理艺术品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我国艺术品市场处于古玩跳蚤市场、寄售店、代理制画廊和拍卖行等传统市场形态与现代意义上的网络拍卖与交易、艺术品投资基金和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各种形态并存,形态与发展水平不一,异彩纷呈;而在传统的市场形态中,一二级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和严重错位,这种一、二级市场关系颠倒的状况使得市场行情主要由拍卖行来推动,从而资本的力量取代了学术的话语权,甚至反过来还影响了学术的判断;叁是艺术品市场处于从个人收藏向机构性金融投资的转变。论文的第叁部分包括第叁到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叁章主要以信息经济学的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艺术品本身认知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探讨了艺术品的供给与需求特点、艺术品的价值、价格决定因素以及在艺术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方面表现出的相互背离而又趋同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家行为的不确定性和道德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危害;收藏者和投资者在收藏和投资活动中表现出一些非经济动机和有限理性,同时,鉴定专家的主观性、专家知识的局限性和泛化倾向、职业操守和人情世故方面的考虑,评论家的非独立立场和独立精神的缺失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认知,增加了市场的不透明和信息的不对称,给市场的顺畅交易增添了障碍和困难;最后本章归纳了古玩跳蚤市场、画廊、拍卖行、网络拍卖与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交易平台中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机理并由此引发的种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第四章阐述了艺术品市场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其中既涉及艺术品市场的行为人对于艺术品本身以及市场信息了解的不完全、也包括艺术品市场参与人的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动机以及机会主义动机和诚信的缺失,同时交易中艺术品变现和流通的能力、宏观经济形势、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动、微观角度的画廊和拍卖行经营策略的变化、交易频率的高低以及竞争对手数目多少等都明显地对于交易费用的产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章稍后就艺术品各类交易平台的交易费用的表现以及特定差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五章探讨了政策(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对于艺术品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政策方面,本文总结了中国在艺术品政策方面的反面教训和正面经验,介绍了国外尤其是欧盟和美国在艺术转售税以及进口税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对本地艺术品市场的影响;经济方面,论文从中国历史上的历次艺术品收藏高潮、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与经济、国际视野下的艺术品收藏与经济以及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关性等方面对经济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概括式论述;最后本章尝试分析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社会审美时尚和网络技术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通过第叁到五章的论述,作者认为,正是由于艺术品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市场参与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市场交易中出现很多噪音,产生了很高的交易费用,导致市场的运行不畅、交易不透明以及市场运行效率不高。而制度的作用就在于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条件下,通过限制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保证现实经济活动能够有效率地运行。为此,本文认为,构建一套严密的艺术品市场市场交易制度体系是完全必要的,由此引出第六章的内容。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第六章,也是本文的结论和落脚点。作者认为,要完善我国艺术品交易制度,首先要从观念和意识的更新入手。这一部分论及艺术品经营者要有分工协作的理念、现代商业运营理念、品牌和信誉意识,经营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责任意识,要正确认识资本对于艺术品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其次,在艺术品市场交易中,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不可缺少,为此要完善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本文建议制定和通过《全民信用法》、《艺术品代理和经纪人法》、《艺术品鉴定评估法》;其中《全民信用法》是超乎艺术品市场本身的一个法律构架,通过提高人们的信用意识和普及信用文化,能够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投机行为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艺术品代理和经纪人法》和《艺术品鉴定评估法》能有效规范艺术鉴定和经纪行为和增强艺术品鉴定专家和经纪人的法律责任意识;同时要修订《拍卖法》的相关条款,增加其对艺术品拍卖的针对性和效力。再次,要在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等各方面为艺术品市场提供优惠政策,增强我们的艺术品市场主体的竞争力,积极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和中介机构;同时,要完善和建立包括艺术品信用体系、鉴定机构、经纪人制度和评论家制度在内的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最后,要加强行业自律,增强行业的自我管理和声誉维护机制;普及全民艺术素养,提倡健康理性的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文化,培养出懂艺术、爱好艺术的健康理性的艺术消费者和收藏者是艺术品市场规模发展的坚实基础。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首次尝试运用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理论,对艺术品本身、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就各种交易平台的信息的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剖析。(2)首次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对艺术品传统和现代市场形态中影响交易费用的一些差异化特征进行剖析。(3)首次结合国内外相关论述,对艺术品的金融特征和属性进行了尝试性的归纳和概括,并将其应用于市场分析中。(4)首次在对艺术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等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包括全民信用体系在内的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减少市场交易中的噪音、增加市场透明度、达到公平竞争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目标。以上四点,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尚属首次学术上的尝试。由于艺术品市场交易机制问题涉及知识面广,情况较为复杂,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掌握资料不够完备,也由于作者学识和精力的不足,本论文的研究还有一些遗憾之处:1.由于初次尝试,本论文在运用信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现行的艺术品交易现状的分析梳理和制度构建方面还略显生硬,二者还不能非常有机地融合起来;对一些新的问题还未涉及或浅尝辄止,除了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外,还需要尝试用新的理论和视角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2.对于艺术品交易制度体系的各个子系统还缺乏系统和细化的研究。如信用体系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艺术品市场交易产生的综合影响,还有待于深化研究。3.对艺术品价格指数和相关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不够。目前还没有一个综合的指数能够反映艺术品价格的变化,而只有开发出这样一个指数,才能比较客观地对艺术品价格进行财务分析。4.本论文中缺乏国内和国外艺术品市场法律法规政策的相互对照比较和借鉴,未来还要加强对国外艺术品法规政策的研究。最后,由于自己学识和思路的局限,以及缺乏理论指导和资料的支持,有些观点表述不够透彻,还没有能够充分地展开。这些漏洞和遗憾,也是未来研究中应努力的方向。
杨亮[7]2012年在《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淄博——海岱之间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曾经哺育出辉煌灿烂的齐文化,而齐文化不仅是我国一支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和重要组成部分。务实、开放、多元、变革、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在“膏壤千里,粟如丘山”且风炎土灼的齐国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品类繁复、工艺精湛、独树一帜的民间工艺文化便是孕育其中、颇具特色的一枝奇葩。齐文化“重农兴商”的历史传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21世纪“全球化”的新型经济、文化格局中依然不失借鉴和启迪意义。民间工艺文化更是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环境中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明晰如何变革民间工艺的传统文化优势形成淄博文化资源的产业优势、如何借助民间工艺的大众文化力量培育出现代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目的。在选题、调研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获得资料的途径包括:实地调查法(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家或手工艺者面谈并做记录)、函询法(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民间协会组织发放咨询信函、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查阅法(图书馆、民艺馆、博物馆、档案馆和电子资源)等等。历史研究中的时空结合法,在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内探索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发展脉络,阐述事实、揭示意义、解释原因、预测趋势。下面是各部分内容的提要:在引论中明示出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和产业化研究选题的原因和依据。界定民间工艺、文化和产业化等相关概念,并对学术界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首先对淄博民间工艺进行类别研究。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对淄博当地的民间工艺品类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历史梳理,理清每种民间工艺的起源、鼎盛、衰落或者消失的时间、地点和代表性事件,由此证明淄博有史以来确实是民间工艺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具体民间工艺品类包括最主要的陶瓷和丝绸(此亦为中国最为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及其衍生品刻瓷工艺、琉璃工艺以及内画工艺、淄砚工艺、铜响乐器、蹴鞠制造工艺等等不一而足。其次深入分析了博民间工艺发展的原因。主要是针对淄博各种民间工艺,分析其产生、鼎盛、衰落和消亡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两部分。比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气象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尤其是煤炭、矿石、铁、铜等主要矿产资源以及农副产品资源等,此为相对稳定的地理决定性。而社会历史因素比之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更为深刻、复杂和富于变化,诸如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态、国家政治制度、阶级阶层关系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流行时尚、风俗习惯等外部因素以及淄博地区广大民众的品格气质、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等内在因素都会共同作用于民间工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再次全面分析了是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涵。第一触及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精神内核,亦即造物思想。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造物思想包含民众的智慧与理想,或“备物致用”的实用诉求或“文质彬彬”的审美意趣或“心手相传”的技能巧思,民间工艺匠人借用材质、配方、色彩、线条、形体等工艺语言表达出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第二在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解读中勾勒出淄博民众典型性格特征,摹写民间艺人传统的社会生活与生产状况,关照民间工匠的艰苦奋斗与执着信念。第叁归纳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生命周期性规律,描绘主流民间工艺文化生命中历经“缓慢积累的成长期——理性选择的成熟期——无奈蛰伏的衰退期——华丽转身的复兴期——不可限量的再生期”的跌宕路径,‘藉此在思想上对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产业化做出准备。复次是对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当代产业化的研究。首先将上述各种淄博民间工艺再次进行分类,明确不同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归宿问题;然后基于对选择性产业化理念的认同解决“产业化”的道路选择问题。按照选择性开发战略思路进行市场客体分类——文化标本、文化作品抑或文化产品;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宏观思路进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市场角色定位——政府、投资者、劳动者和消费者如何定位;按照多元化市场发展多维思路进行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市场开拓,旅游业、体育娱乐业、艺术品行业、网络市场范畴、国际贸易领域等等。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该选题展开进一步思考。主要结论是:结论之一: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发展动因基本确证。结论之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内涵。结论之叁: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产业化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结论之四: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化之路需要采取选择性战略并重新进行市场主体界定和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本文的创新点在: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论题试图站在社会文化的基点上,将视线向下投射,着眼于一个城市的“小传统”即大众文化,但是并不是回避和排斥“大传统”即精英文化,反而是要努力在精英文化的脉络中摸到大众文化的脉搏,亦即尝试在正统的历史研究成果中找到同时代的大众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2.对淄博城市形象评价的创新。淄博自古为齐国封地,“五霸之首”、“战国七雄”是其鼎盛的标志性形象。曾经“泱泱大风”的齐国所恃“鱼盐之利”随属地减少逐渐转型成为现代山东一内陆城市,传统的纺织工业、陶瓷工业联合新型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树立起淄博“工业城市”的形象,然淄博凭借曾经辉煌之“齐国”遗风,欲将重振其文化与经济并立之形象,还原本来应有之面目亦非不可能之事。3.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创新。淄博的民间工艺文化以传统陶瓷和丝织工艺为轴心随时代不断演化出新的民间工艺品类,但是现代化机器大生产模式在陶瓷和纺织行业的成功并不能成为其他民间工艺同样可以效仿的佐证。为此本论文提出了“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选择性战略”。简言之,在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资源的淄博民间工艺文化资源时要基于“选择性”原则区别对待,多元并行,方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4.淄博民间工艺产业市场道路选择的创新。本论文提出“继续发展轻工制造业(陶瓷工业、丝绸纺织业)、重点开创商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协作,同时加强外围产业的辅助和保护”的市场开拓思路。特别是民间工艺文化与艺术品市场、旅游业和旅游商品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层次化结合,同时兼顾金融、广告、教育和法律等环境建设。新模式、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在文化产业战略的大背景下显得益发突出和紧迫。
宋巍[8]2010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波及到全世界的同时,其也正在引发一次艺术寒冬的到来。做为世界叁大投资领域之一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自然毫不例外地被卷入其中。我国国内的文物艺术品市场,特别是艺术品拍卖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还尚处于理论上的探索阶段,还正在通过实践对经验进行不断的积累和总结。因此,理论上的研究和讨论还很不完善。在目前国内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和杂志中,叙述最多的就是如何根据目前的形势来选择适当的出手和购藏机会,如何实现艺术品的保本和赢利,讨论在“金融危机”下是否对文物艺术品进行购藏等一批有关短期投机行为的观点和话题,而没有就目前市场出现的困难局面本身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讨论,也很少有人用客观的角度冷静的去思考问题的原因、如何避免未来这种问题的再次产生同时怎样降低影响,如何使国内的艺术品拍卖企业和古玩商人及收藏爱好者重新找回自信,重新树立文物艺术品界的品牌形象和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一来,就无法找到造成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原因找不到,问题就无法解决,导致行业内部的矛盾越拉越大,影响所带来的危害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经济领域有丝毫的“风吹草动”,就会带来整个文物艺术品市场极大的波动和震荡。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引爆点,国内市场在矛盾的催化下自身内部会发生变革和盘整,这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因此,我们不能把“金融危机”当做造成这种困难的“罪魁祸首”,而应看到前一时期炒作成分、虚热成分在金融危机作用下的一种直接反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不成熟现状,而现阶段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规范步入正轨,接受一步步调整的阶段。在这个市场即将完成最基本的成熟完善和规范的时候,也正是文物艺术品市场步入新的繁荣期的时候,届时,只有经过了市场诚信度的洗礼、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行业内部的整合和淘汰后的艺术品拍卖企业和古玩市场才能以自身独特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占领市场,才能随着市场的发育而迅速的强大起来。基于此,本文以四川和辽宁两地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为例,以该区域内出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和文物古玩市场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为具体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环境及地域因素等一系列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来解读出问题的最终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思考,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并以此提供给社会,作为研究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及方法的一个参考和帮助。
王昭言[9]2013年在《基于长尾理论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行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艺术品投资与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并称为叁大最重要的投资渠道。到2006年为止,全国有注册拍卖师7218人,拍卖从业人员突破6万人;2010年,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已突破500亿元人民。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基于长尾理论的分析视域,围绕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杂项等)的突围之道这一主题,首先对艺术品拍卖市场和长尾理论进行了综述,深入阐释了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现状与瓶颈。其次,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论证运用长尾理论解决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杂项等)困境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第叁,从市场风险角度对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杂项等)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审视,对市场上存在的各方面的风险进行揭示和预测;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改进意见。第四,运用长尾理论的精髓,结合多种案例进行比对分析,提出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持续发展的建议策略:艺术品拍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运作进一步规范,市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上述研究,能对我国艺术批拍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朱刚[10]2009年在《中国拍卖行业发展中相关问题探讨》文中指出从1986年到2009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的历史进程,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兴行业------拍卖行业,走过了由萌芽到发展20多年的成长路程。中国拍卖行业20多年前进的每一步足迹,都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深刻变革,改革开放为拍卖业创造了机遇,提供了舞台;拍卖业为改革开放,为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环境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拍卖业作为以“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为服务宗旨的一种社会中介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于1997年1月1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拍卖行业的法律地位从此得到了认可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目前,拍卖企业已经分布全国各地,并成长起来一批信誉良好、运作规范、实力比较雄厚的骨干企业。2001年,作者从一名在医药营销行业征战多年的营销人员转行进入拍卖行业:一个完全陌生、充满未知的行业。从创办四川联拍拍卖有限公司开始,公司从一个拍卖行业的新兵成长为四川省资质、营运规模各方面都名列前茅的专业拍卖公司,我也在拍卖行业里度过了八个年头,成为了行业内的资深拍卖人。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经历了很多失败和痛苦,让我们对拍卖行业也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思考,拍卖行业的未来在哪里?增长点在哪里?公司的未.来在哪里?这些问题无时不刻困扰着我们,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去创新、去研究、去突破和超越自己,经历着失败和痛苦,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本文将以一个资深拍卖从业人员的角度,以公司这几年业务发展为线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拍卖行业在中国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2、本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基于中国特色的业务创新;3、拍卖行业中恶意串通的问题;4、结合我公司具体业务,总结各项传统拍卖业务中应注意的问题;5、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结合本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案例,深入探讨拍卖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作为公司未来十年远期规划的基础。论文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中笔者首先提出了问题,接着阐明了其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拍卖行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叁章为四川联拍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业务案例分析,本章为全文的重点,结合笔者个人阅历和真实案例,对拍卖业务的实践和创新展开讨论;第四章为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拍卖业的状况及发展思路[D]. 乐智强. 厦门大学. 2001
[2]. 山东M拍卖有限责任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杨国丽. 山东大学. 2010
[3]. 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的SWOT分析[D]. 郑翼村. 厦门大学. 2007
[4]. 河北省嘉海拍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王明皓. 河北科技大学. 2017
[5]. 巴黎德鲁奥拍卖行研究[D]. 卢满. 南京大学. 2017
[6]. 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D]. 刘翔宇. 山东大学. 2012
[7].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 杨亮. 山东大学. 2012
[8].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状况及对策研究[D]. 宋巍. 西南民族大学. 2010
[9]. 基于长尾理论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研究[D]. 王昭言.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10]. 中国拍卖行业发展中相关问题探讨[D]. 朱刚. 西南财经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