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有企业民营化趋势分析与我国现行企业制度的思考_国企论文

西方国有企业民营化趋势分析与我国现行企业制度的思考_国企论文

西方“国有企业民营化”潮流分析及对我国现行企业制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企业制度论文,我国现行论文,潮流论文,民营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强大的“非国有化”潮流,这股潮流在近年更日甚一日,许多发展中国家亦纷纷仿效,以期挣脱国有经济长期以来经营不善的羁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今天深化改革的主题和重大举措,我们所力图实现的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虽与西方“国有企业民营化”这一企图一劳永逸的举措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是以“借鉴国际上通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成熟经验、努力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宗旨的,这便要求我们关注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

一、西方国家“非国有化”的潮流及特点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或“非国有”潮流源于英国。撒切尔夫人1979年5月上台后,就确定了把国有企业逐步私营化的方针。源于15年前的这个方针现在仍被西方许多国家坚定地执行着,这种政策已使英国数家国有企业民营化,其中大多数实行全部私有化,少数保留国有股份的份额,最多为49.4%,最少者为23.1%。在英国采取“非国有化”策略后,西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加快了非国有化的步伐。加拿大特纳总理上台后,便将两家最大的航空公司——西太平洋公司和诺得尔公司交给私人经营。而德国科尔政府实行私有的顺序化:先工业公司,再逐步扩大到金融、旅游和其行业。原则上计划出售国有企业的全部股份,而意大利两家最大的国有公司(工业复兴公司、国家碳化氢公司)已向私人出售其资产。日本原来国有化程度就较低。近来也将庞大的国有电报电话公司私营化,从而结束了该公司垄断日本电话电报业80年的历史,此外,国有铁路公司的民营化已付诸实施,同时国有的造币、邮政、医院等均逐步私营化。西欧的一些小国,如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非国有化”潮流也在扩展。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西欧有远远超过450亿美元的国有企业资产被私人占有。

西方国家于80年代初期出现的于近年得到强化的“非国有化”潮流与过去相比,有两个明显特点:1.在国有还是非国有的问题上,打破了过去西方国家左右翼政府政策纷争的界线,成了各政党共同的行动。2.过去国有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扶持私人垄断的一种手段。一些私人经营的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无法维持或将要倒闭时,国家便予以投资扶持,实行国有化。一旦这些企业扭亏转盈之后,再改为实行非国有化;但这次实行的非国有化则不同,不仅非国有化的范围涉及各类企业,而且扭转国有企业的长期亏损成了这次实行非国有化改革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私营化成了改善这些企业经营状况、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一种手段。

二、西方国家“非国有”的根本原因

在西方国家所普遍出现的“非国有”浪潮,不论从其广度或深度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出现及发展绝非偶然,有其深刻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模式的变化。

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先后进入了“滞胀”并存的局面,这种情况进入九十年代也并未取得明显好转,而这种长期危机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风行一时并被西方国家政府奉为经典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全面危机。于是,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思潮卷土重来。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先后粉墨登场。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刺激社会需求理论,使得政府开支迅速增长,财政赤字急剧增加,大量发行货而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扰乱了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国家应当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实行经济政策的自由化;政府只要掌握货币的供应量,按照经济增长率来调整货币增长率,就可以防止通货膨胀,经济就可以迅速增长。而与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来避免危机和失业的观点所截然相反的供应学派则提出:(1)减少税收来刺激个人增加储蓄和企业扩大投资,从而促进生产和经济的发展。(2)把数量庞大的社会基金从政府的支配下转移过来,交给私人和私人企业自由支配,政府必须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大量减少政府开支,实行预算平衡,以充分体现减税的效应,达到增加投资、促进生产、消除通货膨胀的目的。各国政府在严重的危机前便转而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新保守主义理论,而新保守主义理论思潮也成了非国有化的思想基础。

2.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对“非国有化”的影响来自两个方向。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使传统基础工业——钢铁、煤炭等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下降。这样,原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部门而实行国有化的理由就不存在了。另外从这些部门自身的经营状况看,由于市场缩小,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为求生存,这些企业不得不压低开工率,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因此又都面临着减产、裁员的威胁。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作为实现充分就业、进行社会改革试验基地的意义也就越来越小了。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还对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工业重数量、重规模不同,新技术革命要求企业重视质量、信息、速度及品种等。从企业规模来讲要求灵活、反应敏捷。而国有企业机构庞杂、臃肿、反应迟钝,显然落后于上述要求。新技术革命为非国有化提供了更为强大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3.国有企业本身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亏损问题向来是西方各国有企业的老问题,近几年来,由于西方经济的不景气及上述等各种原因,亏损更为严重,大大加重了各国的财政负担。对于国有企业亏损问题,应当区别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就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看,一般国有企业都有一个致命弱点,体制不灵活,决策不及时,加上官僚主义和国家的依赖而形成亏损。另一是从国有企业的特点及其肩负的使命看,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一都负有调节经济、缓解决经济危机、拯救与扶持私人企业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使命。具体说,它要通过扩大投资(尤其在危机期间)刺激经济发展;通过国有化来拯救与扶持将要破产的私人垄断企业;通过控制公用事业和要害部门企业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扩大就业和进行改良主义试验稳定社会秩序。因此,国家所掌握的除金融、保险等部门外,多是利小、周期长,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这些部门和单位除个别情况外,大部分都是亏损单位。这些单位,西方各国政府仍采用国家承担的方式。

三、对我国现有企业制度的思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1994年掀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后,便把调动企业活力作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在我们针对企业的十年改革中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采取了诸多措施以期改变几十年的大锅钣、平均主义、长期亏损的局面,我们所采取的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租赁、税利分流、股份制等措施在很在程度上调动了企业活力,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仍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而许多中小企业在政策优惠淡化时,又重新陷于困境,这些均表明我们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发展滞缓的态势,在市场经济于我国确立后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积弊提供了前提条件。当然,我们在寻求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时,不能也不可能采取类似西方的非国有化战略,但我们现在所应及必须认识到的是:要解决改革中深层次问题,解决国有企业发展长期不足的问题,单靠以有限的放权让利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从最根本上界定国有企业地位便成了我国当今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今天我们相信所力图推行的以1.产权关系明晰,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2.企业有依法自由经营的权利和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投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3.出资者的有限权利和有限责任。4.企业完全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5.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等五大特征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从根本上调动企业活力必将起到显著的刺激和保证作用。

按公司制改组部分国有企业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中一个重要内容,在公司制改组过程中,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这并不意味着改变了国家的所有者地位,改变的只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即由资产实物形态的管理转变为资产形态的价值管理,国家仍然掌握所有权,国有资产的总量并未因此而减少和流失,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仍占有绝对优势的份额,国有经济仍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我国广泛推行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寻求企业活力根本意义上的唤发而非国家资产向私人的大分配。国有企业相对而言所存在的组织僵化、对市场反映能力较弱、产品结构老化,这些弊端在世界范围内均带有普遍意义,为此西方国家大幅度采用非国有化策略,而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变革后更是在最大限度内实现私营化,但不论苏东或者西方在其非国有化道路上仍然布满荆棘,尤其对于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其大踏步的非国有化战略从近几年实施看并未取得预期成效,这使我们应能够认识到以单纯的“非国有化策略”来拯救缺少活力的国有经济的做法,其中含有很大的短视性,因为该策略虽能给国有经济注入一时的兴奋剂,但它破坏了政府应具备的科学干预。对于经济体系的发展规模尚不具备一定实力,更不具备经济模式成熟后的自我调节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国有化策略”必将带来对原有秩序的冲击与戕害,并将因此使经济陷入盲目的混乱。这些事实将有助于我国在构筑企业制度中有效借鉴各国经验及教训,以便真正积极稳妥地建成灵活、高效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企业制度。

标签:;  ;  ;  ;  ;  

西方国有企业民营化趋势分析与我国现行企业制度的思考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