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第二中学校 肖良科 四川 冕宁 6156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是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开展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本文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分层教学,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有效性
前言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分层教学,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的效果。现笔者就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分层设置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运用,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思想进行备课。初中阶段不同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背景不同,他们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方式也不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分层教学,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就需要在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分层有效的进行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明确写出哪一层次的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目标,进而使得教学更加有效的开展。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层次目标:A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B层:理解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点的问题;C层:了解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 ,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梯度: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阶,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梯阶,使B层学生“吃得透”;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阶,使A层学生“吃得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恰当分组,增强兴趣
“知其心,然后方能辅起失也.”“分层”不是随心所欲地盲目乱分,而是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智力、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极优、优秀、中等、一般四个层次的学习小组,但为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在班级上公布各层次学生的名单。笔者就根据分好的层次给学生分座位,原则上是五人一小组,每组都包含有至少一个极优生、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种编座法的好处是: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这个分层是动态的,可以根据他们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学生的层次只是从教学的某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成绩的大致定位,它只能作为教师个人的执教秘密,不能在学生中透露,以免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总之,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有效地进行分组,在了解和研究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合理地分层,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数学学习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养进行,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三、分层测评,增强信心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有效利用分层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竞争性的教学评价,提高对于学生的要求标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该主要采取激励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表扬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更加高效率地学习数学知识。分层评价,具体来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分层考查。过关考查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的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数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中档题和较难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中档题供C层学生选做,A、B层学生必做;较难题供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必做。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中档题占10%,较难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平时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其次,分层评价,考查之后,要对学生适当地评价。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
四、小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分层教学,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合理安排,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为以后对于数学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措施[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1(01)
[2]李志军.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2006(18)
论文作者:肖良科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层次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