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发展_校本课程论文

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发展_校本课程论文

对职教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校本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在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中的分工,教育部已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机制,实行国家和省(部)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制度。在此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但由于多种原因,实际上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又称学校课程)开发还没有引起职业学校足够的重视。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国家、地方课程是由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设计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因为开发的自主性,能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动态课程体系。所以,加强职业学校课程开发十分重要。

一、推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地方课程是按照自上而下的“研究——开发——推广”方式开发的,课程开发周期一般较长。所以,课程内容只能包括理论上和生产上有定论的、体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共同性和统一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反映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滞后;同时,各校执行统一的课程体系,也会使人才规格千校一律,不利于特色专业的形成。

职业学校在长期办学中,不仅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上已形成了各校优势,而且能自觉把触角伸向经济建设的前沿,及时学习发展变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这样,学校可以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充分发挥各校的专业优势,并利用已掌握的、发展变化的知识及技术,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如湖南部分职业学校在开办计算机应用专业时,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定位的不同,财经类学校开发了会计实务和财经应用软件方面的课程,工美类学校开发了实用美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课程,等等。又如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的应用电子专业,因《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教材的内容,很难及时反映当前市场上畅销的或即将大量投入市场的如DVD、高保真音响、 大屏幕彩电等电器产品的知识,学校就在有关名优产品驻长沙的营销和维修专家参与下,开发出《最新声像电器原理与维修》作为补充教材。学校构建了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就能培养出职业能力各有侧重,能满足不同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国家、地方课程体系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设置的,可以满足一定区域内开办同一专业的需要;但由于产业结构需要主动适应市场而不断调整,各地的支柱产业和具有优势的生产项目差异很大,完全统一的国家、地方课程体系很难培养出能满足各地各种不同需要的技术人才。职业学校立足当地,了解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能及时把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变化。学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如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开发出系列高科技含量的校本课程:特种动物养殖、大棚无土蔬菜栽培、净菜制作、植物组织培养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农的积极性,而且为当地农村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人才。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国家、地方课程是从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专业人才角度开发的,强调的主要是学生共同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却是不同资质、不同程度、不同特点和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的要求千差万别,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各不相同。国家、地方课程体系难以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

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教师。他们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等。他们能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要。如长沙市商业职业中专学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在开设礼仪常识、社会生活艺术、创业技巧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全体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分别参加舞蹈、演讲、英语角等20余个社团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这些设置灵活、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使个性得到了发展,还在选择课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潜能。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国家、地方课程的开发系统和实施系统相互分离。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的职责,而学校和教师只负责课程的实施。教师在被动执行课程文件时,常产生一种惰性,忽视必要的学习提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就能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完成这个角色的转换,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不仅要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更要加强学科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个学习过程也是提高教师学识水平的过程。同时,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一般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对已取得的教研成果的深化和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是一个综合过程,通过课程开发可以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得到升华,专业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是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多个方面。为此,职业教育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补充性原则 国家、地方课程开发是立足于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和统一性,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尊重具体学校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强调在全面保证国家、地方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发。国家、地方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体;校本课程则是从属性课程,是弥补核心课程的“遗漏”和突出特色的课程。各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对国家、地方课程体系的补充、完善,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

2.适应性原则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能较大程度地增强国家、地方课程的适应性,实现三类课程的互补。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课程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开发能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反映地方文化特点的课程;②课程要及时反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发展、新变化,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动态,掌握实用的操作技能,增强岗位适应能力;③课程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够各有所长。

3.科学性原则 首先是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即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要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构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其次是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校本课程容易追求兴趣化,而忽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科学性,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科学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选择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学以致用,这也是校本课程的活力之所在。

三、开发校本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前要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四种类型:职业技能类、人文素质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职业技能类如应用电子专业开设电脑显示屏维修技术、医用电子检修技术等;人文素质类如阅读技能、英语听说训练、湖湘文化概述等;科学素养类如环境保护、学习策略指导、发明与创造技术等;身心健康类如形体训练、心理咨询等。各校在具体开发校本课程时,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来确定。

2.校本课程是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而开发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特色专业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的两类课程。由于开发时着眼于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容易忽视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迎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使课程内容与该领域在学术上的要求产生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学校组织校本课程开发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而且要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来开发课程、组织教材编写,以确保课程教材的学术性。

3.校本课程要建立校内外课程评价机制。如果仅实行校内评价,往往会出现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使课程评价流于形式,不能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为此,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建立起校内外综合评判的两级评价机制。以校内评价为主,校外评价为辅。校内评价要自觉自律,主要评判过程和结果,与课程教材的修改、完善结合起来。校外评价是将开发的校本课程抄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按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来评估,确保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

4.要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关系。各校应优先保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课程的开设,确保毕业生的培养规格。校本课程只是国家、地方课程体系的有机补充,是体现各专业教育差异性的课程。各校切忌盲目扩大校本课程的比例,本末倒置。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校本课程占总课时比例一般以25%~30%为宜,以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时为主体。具体形式可以是对国家、地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增删,也可以编写出乡土教材、补充讲义,等等。

标签:;  ;  ;  ;  

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发展_校本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