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四国与北约东扩_北约东扩论文

中欧四国与北约东扩_北约东扩论文

中欧四国与北约东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四国论文,北约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后,随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以及北约本身职能的战略转变,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代克四个中欧国家提出了加入北约的要求,成为推动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扩大成员国也是北约的一个战略计划,从1994年1月11日北约第13 次首脑会议通过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到1995年9月28 日北约发表的《关于北约扩大问题的研究报告》,都表明北约在坚定不移地朝扩大成员这一目标努力。

中欧国家作为北约东扩的客体,并不是东扩计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角。就目前而言,中欧四国是否能够加入北约已不成为问题,但北约东扩的方式、时间表并不主要取决于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定上取决于美国、欧洲、俄罗斯之间及其各自内部之间相互斗争的结果。

北约东扩计划从一开始就遭到俄罗斯的反对。随着北约东扩计划的操作步骤越来越具体,俄罗斯的反对声势越来越强硬。北约不可能以俄罗斯过份激烈的反应为代价实现东扩。加之北约内部对东扩亦有不同看法,北约决定放慢东扩步伐,宣布在1997年以前不接纳新成员。

处在这样一种境地中,中欧国家怎样看待北约及其东扩?对它们来说,加入北约是夹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小国的安全政策;又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北约既是其安全政策定锚的安全港湾,但也并非能够提供完全符合本国利益的安全保障。

一、北约:渐进东扩

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1949年4月14日以美国、英国、 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挪威、葡萄牙、丹麦、冰岛和加拿大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而宣告成立,1949年8 月正式生效。后来土耳其(1952年)、希腊(1952年)、西德(1955年)和西班牙(1982年)分别加入,现有成员国16个。华盛顿条约第5 条规定了它的主要任务:该组织实行集体防御,“缔约各方认为对发生在欧洲或北美的针对它们当中的一方或几方的武装进攻均将被看作是针对所有成员国的进攻,”“如果发生这类进攻,它们当中的任何一方将立即采取它认为必要的行动,包括使用武力来支援被侵犯的一方以求恢复和保障北大西洋地区的安全。”明确规定其防区限于各成员国。该组织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是由各成员国代表或外长组成的北大西洋理事会。法国、西班牙及冰岛没有参加该组织中的军事一体化机构。

在冷战期间,北约作为一个集体防御联盟,与华约对抗,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对付苏联的威胁。同时,北约还是维系欧美关系极为重要的纽带,是美国有效参与欧洲事务的重要场所。

冷战的结束、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使北约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它开始与中东欧及独联体一些国家开始对话,于1991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其职能逐渐在改变,预防和处理危机、应付突发事件和维护和平、协助世界其它地区促进稳定和民主成为北约战略上的主要任务。1992年北约组织决定超越它的传统防卫范围行动,6 月奥斯陆会议决定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作为“欧洲维持和平部队”,11月派军舰执行联合国对南斯拉夫的禁运;1994年1月11 日北约批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北约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它的主要内容有: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在自愿基础上参加该计划,各国通过与北约双边谈判的方式决定参加的程度;该计划本身并不提供安全保障,但各参加国可与北约磋商解决其安全问题;该计划是参加国成为北约正式成员的准备;此外还规定了对参加国的要求等。“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实质是确定北约迈向21世纪的方向,该计划最积极的倡导者是美国。其特点是以争取中东欧为重点,面向全欧,确定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核心地位。迄今已有26个国家加入了这一计划,这表明北约在冷战后的欧洲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该计划在一定程定上适应了客观需要:既部分满足中东欧国家要求加入北约的强烈愿望,又部分缓解俄罗斯在东扩问题的激烈情绪,还部分实现北约东扩战略。

根据1994年12月北约首脑布达佩斯会议的决定,北约于1995年9 月28日向成员国及伙伴国提交了《关于北约扩大问题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有:1.北约扩大的目的。其目的在于增进欧洲——大西洋地区所有人的稳定和安全,不造成再次分裂的界线,在于使更多的国家加入北约已有的价值观念和机构的共同体。北约仍是一个纯防御性的联盟,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和平,并确保其成员国的安全;2.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双方关系应进一步发展,其基础应是互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双方都不作出可能会影响对方利益的“意外决策”,北约承认俄在欧洲安全方面有重要作用;3.对新成员国的要求。新成员国的义务包括参加北约的集体防务、指挥结构、常规力量的训练和演习,参与谍报活动、交纳费用以及允许其它盟国力量部署在本国领土上等,对新成员国的要求包括实现经济自由,由文职人员控制国防力量等。

该研究报告并没确定东扩的时间表,而是为东扩作铺垫工作,并试图进一步缓解和安抚俄罗斯的强烈抵制情绪。1995年10月4日, 北约宣布1997年以前暂不东扩。

综上所述,北约在冷战后的战略调整使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由于有这种调整,中欧国家把自己的安全希望寄托在北约身上。

二、中欧:定锚北约

要求加入北约是波、匈、捷、斯一贯的主张和要求。它们把加入北约看作是地处欧洲中部的小国一种别无选择的安全决策,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中欧现在没有面临来自任何一方的明确威胁,但这并不等于将来中欧也不面临任何威胁。从整个欧亚大陆来看,热点地区不少,各种危及和平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安全真空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中欧应有自己长远的安全决策;

2.中欧不可能把中立作为自己的安全选择。在冷战时期,中立曾是中欧国家的梦想,但冷战后的局势变化使这一梦想成为不切实际的虚幻想法,德国和俄罗斯等大国不会允许处于重要战略地理位置的中欧国家中立,中欧各国中立不具备合适的地缘政治环境;

3.中欧国家不会选择亲俄政策。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欧国家会极力避免再把自己的命运和俄罗斯捆绑在一起;

4.中欧国家也不会投入德国的怀抱。波兰尤其不会忘记德国曾经带来的梦魇。中欧国家对德国有警惕和戒备心理,他们不愿看到“德国的欧洲”出现在欧洲这片土地上;

5.中欧国家之间建立安全联盟也不可取。中欧国家之间加强联系是必要的,但建立一个安全联盟就既不现实,可能性也不大,中欧国家建立联盟缺乏内聚动力(中欧经济合作区至今仍只存在于纸上便是一例),而且由于国力关系,即使建立起安全联盟也是一个虚弱的联盟,难以达到集体安全的目标;

6.对中欧国家来说,比较理想的选择是由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组织提供安全保障,在这个组织中较易保有独立性和一定的发言权,同时还能阻止德国和俄罗斯联手统治欧洲的危险。在现有的条件下,只有北约基本上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对中欧四国来说,加入北约既是一种安全政策选择,同时又是一种别无选择。自90年代初四国提出加入北约的要求后,一直朝这方面努力。尽管各国有过大选或政府换届,且国内有反对意见,但执政党始终支持这个决定。

中欧四国一直敦促北约尽早拿出加入北约的方案。1994年1月11 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正式通过后,四国表示欢迎和响应,认为这是“加入北约的第一步”。波兰于1994年2月2日加入该计划,匈牙利于2 月8日加入,斯洛伐克于2月9日、捷克于3月10日加入。但四国在一些具体方面有不同反应:捷克认为该计划并非理想的解决方法,该计划不能代替加入北约;斯洛伐克提出四国采取协调行动,争取共同加入,波兰对此支持,捷克则不热心;匈牙利也说西方应尽快提供加入北约的时间表。

对于1995年9月北约提出的《关于北约扩大问题的研究报告》, 中欧四国基本认为这是北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了一步”。表明北约在认真考虑中欧诸国加入北约的要求,捷克政府决心履行研究报告所规定的全部义务, 包括在本国领土部署核武器; 捷克的民意测验表明国内有37%的人主张加入北约,25%的人反对,斯洛伐克政府表示加入北约的决心不变,但它更倾向于按挪威或瑞典模式加入北约,不主张和平时期在其领土上建军事基地和部署核武器;匈牙利和波兰对西方提出了批评,认为西方在满足俄罗斯利益的前提下放慢了步子。

中欧四国或至少三国(不包括斯洛伐克)是人们看好的、有可能第一批加入北约的国家。它们虽然在口头上催促北约加快东扩步伐、不要走一半路就停下来,但它们心里还是很清楚:加入北约将是一个不算短的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加入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它们清楚地看到在做好俄罗斯的“思想工作”之前,加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它们一再强调加入北约是从整个欧洲的范围看问题,是中欧国家寻求自身安全的一种政策,不是针对任何一国的。有人甚至说中欧国家本没有想过加入北约是防御“谁”的,但俄国人反复再三的言论使中欧人开始认为自己是防俄国的,中欧国家提出它们将一如既往地发展和俄国的关系。

三、俄国:第21个伙伴国

对俄罗斯的地位进行正确定位是让北约头痛的问题,而北约东扩是俄罗斯极为关注、担心和反对的。在维护欧洲和平与安全的旗号下,俄罗斯和北约有以下分歧:

1.俄不反对建立欧洲安全体系,但反对在北约框架内建构这一体系,俄更倾向于在欧安会框架内实现这一目标。俄认为从成立目的上看,北约是针对华约而出现的军事联盟,它应该随冷战结束而消失,而欧安会是为维护和平和秩序之目的而成立的;从组织覆盖范围看,北约是地区性组织,无法承担全欧安全重任,而欧安会从一开始就具有全欧洲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俄认为自己是欧安会的发起国,在欧安会内占有主动地位,有更大的发言权。

2.俄罗斯坚决及对北约东扩,其出发点和美国力促东扩一样:维护国家利益。只不过美国以扩大势力范围、控制欧洲事务主导权来实现,而俄则要维护传统势力范围。俄认为中欧国家及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认为无论是失去波兰这一西部边境的“缓冲地带”,还是俄国和“潜在敌人”在地理上的接近,都会增加突发战争的可能性。俄军方人士甚至发出“可能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警告。正是考虑到俄国的极力反对,北约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相互混合、妥协的产物,它的出台给俄罗斯出了一道大难题:俄罗斯不能反对中东欧国家加入该计划。不仅不能反对,而且俄罗斯也要积极、有效地加入;

3.俄罗斯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中谋求特殊地位。俄认为加入该计划能给自己带来一定好处,如:用合作方式代替威协或遏制;以加入来向世界表示俄有积极参与欧洲集体安全的政治诚意;打破孤立俄的企图;可借此协调俄国与美国及西方盟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防止核扩散方面进行合作……。一句话,就是加入该计划比俄罗斯孤立其外更能发挥影响。但要实现这些目标,俄罗斯必须要积极、有效地加入,即以符合自己实力地位的方式加入。按科济列夫的话说:“小狗进入大门是一回事,而俄罗斯这样的大象进大门又是另一回事。”俄罗斯要求不能以中东欧小国加入该计划的态度对待俄。要求特殊待遇甚至提出要有否决权。在讨价还价中,北约坚决回绝了否决权要求,但法国和德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向俄罗斯承诺:先加入,再谈特殊待遇。即使如此,俄还因北约在未提前通报俄的情况下空袭波黑之事而推迟签约,直到1994年6 月22日才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作为第21个成员国。〔1〕它享有的特殊待遇是比其它成员国多签一个议定书,虽然文字简单、语意模糊,但突出这一点:“俄罗斯和北约一致同意单独制定同俄罗斯的大小、潜力和重要性相适应的广泛的伙伴关系计划。”几经讨价还价,1995年5月31 日俄罗斯同北约签订军事合作计划和建立双方定期协商与合作的协议。

3.俄罗斯虽然已成为北约的第21个“伙伴国”,但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它与北约的矛盾仍会持续,这既反映在俄罗斯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在此问题的斗争上,也反映在俄对北约东扩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上。

在杜马审议俄罗斯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时,不仅有178 名议员未参加,而且赞成票只以微弱的5票之差领先,〔2〕这表明俄罗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此问题上分歧很大。一些民族主义者和军方人士强烈反对北约东扩计划,他们甚至认为俄在6月22 日签订加入伙伴计划是奇耻大辱,因为这一天是德国入侵苏联53周年。叶利钦也警告西方东扩过快会使俄罗斯反西方情绪强烈为极端分子上台创造条件。从而断送改革进程,增加俄罗斯的不稳定性。

俄罗斯政府在口头反对北约东扩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步骤,对抗北约东扩,如在1993年11月2 日正式出台的新军事学说中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提出在两种情况下将使用核武器:一是俄联邦领土、武器部队和盟友遭到与另一核大国结盟的无核国常规武器攻击时,二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发动联合攻击或者对俄罗斯及其盟友进行冒犯;俄罗斯特别加强了和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把前苏地区看作不能丢弃的阵地,把该地区的安全看作己任。独联体一些国家也反对北约东扩,尤以白俄罗斯等更强烈,乌克兰虽于1995年9 月和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但又说北约东扩应以加强“欧洲所有国家安全”的方式实现,1993年12月俄罗斯与中亚及南高加索7 国分别签订了《军事技术合作协定》。在北约公布《关于北约扩大的研究报告》后,俄作出了激烈反应,英国《泰晤士报》1995年9月30 日以《俄罗斯准备对北约东扩作出核回答》为题,说俄总参谋部已拟定一项应急计划,一旦北约东扩,就建立对付北约的防御性联盟,并沿其西部边界重新部署核武器和军队;11月2 日的独联体成员国国防部长理事会也赞同恢复独联体一些国家的对空防御系统〔3〕;此外, 俄罗斯还加强自己与其它地区和国家的外交关系,力图寻求更大的砝码以抗衡北约。

综上所述,俄罗斯是北约的第21个伙伴国,同时又是令北约最难确定关系的伙伴:既不能冷谈到俄有孤独感,又不能近乎到让俄拥有否决权;既不能忽略俄的实力,又不能伤害中小国家的感情;既不能和一个强大而独立于欧洲之外的俄罗斯比邻而居,也不能让一个虚弱到内乱的邻居躺在身旁。俄罗斯不再具有全球性强国的实力,但又有难以克服的大国情结。只有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北约东扩的意义才能实现,分裂的欧洲、冷和平的欧洲不符合俄罗斯和北约双方的利益。

四、中欧:1997年以后

尽管中欧四国能否加入北约已不成问题,但加入时间和方式仍悬而未决,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使北约1995年10月4日宣布:1997 年之前不接纳新成员。中欧四国有不满,但也明白: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在北约内部之间达成一致前,北约不会接纳自己为新成员。

北约内部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美国与欧洲国家以及欧洲国家之间的斗争。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美欧确实非常需要对方的合作,但另一方面,美国希望借北约东扩稳固自己欧洲盟主的地位,欧洲则希望借此实现自己的独立防务,双方在争夺北约控制权方面发生争吵,美国反对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中给俄国特殊待遇,法德则认为俄国可以拥有特殊地位;美国一心一意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法德更倾向于朝东扩迈出实质性步子;美国指责德国步子迈得太快,德国则说美国战后有史以来最为保守的国会不肯为东扩出钱,克林顿总统1994年访欧时允诺的用于东扩的1亿美元是杯水车薪,1995年9月共和党参议员汉克·布朗提出的拨款帮助前华约国家加入北约之议案也被撤销……矛盾的焦点在于美国要加强自己干预欧洲事务的能力,而欧洲各国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

欧洲国家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法德两国之间。法国想借东扩制约未来的德国,德则想借此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法国强调优先考虑扩大和发展同地中海国家的关系,注重北约南翼安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德国则强调优先东扩,以使自己处于欧洲中心位置。此外,欧洲各国在东扩步骤、速度和方式上有分歧,有人甚至指责北约与俄罗斯签署“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认为这是把俄罗斯抬高到它本身不具有的战略高度上〔4〕; 而波黑问题上的分歧对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政治诚意又是一次考验。

中欧四国既看到了加入北约的关键在于美、欧、俄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又认为自己可以做些北约和俄国之间的“润滑”工作,起到“桥”的作用。首先四国强调加入北约是为了自身安全,并不针对哪一国,更不对俄国构成威胁;其次,为了减轻俄罗斯的疑虑,各国可以同俄罗斯签订互相保证安全的协议,如波兰提出将严格遵守1992年5月22 日签订的《波俄协议》,尤其是其中第三章第二款:“任何一方不得允许第三方穿越其领土侵略另一方”,甚至提出可以把这一款写进波兰加入北约的条约中,以此打消俄国停止执行欧洲常规裁军条约并在俄西部地区重新部署重兵的念头;再次强调和北约发展关系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和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尤其是经济关系。它们认为和德国的经济往来可作为发展与俄国经济关系的榜样。德国在匈牙利的投资位居外资排行榜首位,达匈吸收外资总额的20%;同时德国还是匈牙利的最大贸易国;到1994年7月,匈牙利从德国银行获得2亿美元贷款,从德国企业界获11亿美元贷款,在德国发行债券45亿美元。德国也是波兰重要的贸易伙伴,1994年波兰向德国出口6.15亿美元,占波出口额的35.7%位居波兰贸易伙伴前茅。中欧国家提出通过与俄国建立类似的经济纽带解除俄罗斯的戒心。如波兰设想可以修建华沙—莫斯科的公路及高速铁路,这样通过“莫斯科—华沙—波恩—巴黎”,使俄国融入欧洲。

中欧四国一方面认为北约东扩是大国的决定,对其进展有无可奈何的被动感,另一方面又认为中欧在某些问题上有发言权。它们强调自己不是“乞讨”成员国地位,而是根据“给与取”的原则,以平等身份加入北约的同时也为其带来政治、军事上的利益〔5〕。 它们也深知加入北约并不仅仅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协议,还取决于本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备技术、军队管理等各方面的条件。达到北约对新成员国的要求已不容易,同时还要力劝国内反对加入北约的势力和派别(他们认为加入北约会使本国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并且还要做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和外国军队的准备。

中欧四国加入北约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北约东扩起因于美国要巩固自己的欧洲盟主地位、欧洲要重新确立北约的定位、中东欧国家需要安全保障,目前最大的障碍是俄罗斯强烈反对东扩。东扩只有在美、欧、俄三方利益相对均衡时才会实现。但有一点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说,“真正接纳的进程不仅取决于当事国的经济和政治成果,而且更取决于这个国家今后的战略地位。”〔6〕这句话的背后注释则是:东扩进程更取决于中欧四国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

注释:

〔1〕前20个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国家是(均为1994 年加入):罗马尼亚、立陶宛、波兰、爱沙尼亚、匈牙利、乌克兰、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摩尔多瓦、格鲁吉亚、斯洛文尼亚、阿塞拜疆、芬兰、瑞典、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

〔2〕捷克《电讯报》1994年7月25日

〔3〕《参考消息》,1995年11月4日

〔4〕国际战略研究所:《1994/95 战略年鉴》,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第10页

〔5〕杰那茨·史蒂·诺夫茨:“俄国和德国之间的中欧”, 波兰华沙政治学研究所《战略对话》1995年第1期,第26卷

〔6〕匈牙利《人民自由报》,1995年10月20日

标签:;  ;  ;  ;  ;  ;  ;  

中欧四国与北约东扩_北约东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