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颗种子都能绽放——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保护学生自论文_朱楚楚

内容摘要:

心理辅导是把双刃剑。作为一种团体辅导主要形式的心理辅导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但学生在团体辅导课堂中可能会遇到受伤害的风险。笔者关注心理课堂,发现:由于心理辅导教师没有关注到团体可能所带来的风险,不懂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频频在心理课堂上受到心理伤害事件发生。因而,每位心理辅导教师要学会运用保护技术,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公约”,而教师要充分保护每一位学生在团体中免受不必要的心理伤害,在团体中得到充分的成长。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 心理伤害 保护技术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有目标、操作性强、相对稳定而又灵活机动的团体辅导形式。

笔者这几年听了许多节班级团体辅导课,发现一些心理辅导教师因不慎重对待、不懂得如何去保护学生的自尊而造成了负面效果,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受到不必要的心理伤害,使他们有的变得异常敏感、话语很尖锐,随时攻击他人,甚至破坏课堂秩序,阻碍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一、课堂扫描,关注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自尊受伤现象

渴望在团体中得到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一种小学生普遍的心理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往往没有关注到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可能遇到的风险,让孩子们受到了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课堂扫描:

在一节《假如你是他(她)》的心理辅导活动公开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向同伴倾诉自己不开心、苦恼、委屈、孤独的事例时,坐在最后面一组的同学交谈特别投入,原来一个学生在向同伴倾诉班中的吴某某平时经常嘲笑她像个乡下人,他的话引起了全组同学们的共鸣,大家似乎显得同仇敌忾,都替这位同学抱不平,觉得吴某某太过分了。教师在前面几组巡视了一番,并走到前台了。在随后的全班交流环节中,教师请这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倾诉一下。这位学生站起来,愤愤不平地说:“吴XX经常嘲笑我像个乡下人。他也经常取笑别人。”教师点点头,又继续追问:“哦!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学生激动地说:“我很生气、很难过。”忽然,另一位学生也气愤地控诉道:“吴XX也经常叫我绰号。他常常这样爱嘲笑别人。”

一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很多学生愤愤不平道:“他就爱拿别人开玩笑”。教师走到吴某某身旁,希望他能当堂向那几个同学道歉,而吴某某面红耳赤地低着头,一声也不吭,其他同学都很不满地看着吴某某。殊不知,老师无意间已让吴某某成为了全班同学射击的“靶”,众矢之的。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我将心理课堂中的伤害学生自尊的现象分为以下几类:

1.课堂提问,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调动积极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而不是为难学生。

2.集体活动,忽视学生自尊的保护

集体活动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自尊心的保护。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不能把他们排斥在大集体之外,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在大集体活动中,要防止某一学生因失败而招致其他同学的讥笑,伤害其自尊心。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失败,让他们知道人生中失败是难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寻找失败的原因上来。

3.课堂批评,未保护学生自尊心

没有批评的教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脆弱的教育,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但是过分的批评难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更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教师批评学生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然后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巧用保护技术,以免孩子在心理课堂上受伤害

自尊心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可贵,它就像一张白纸,一不小心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微弱的自尊。

作为心理辅导工作者,我们要懂得运用保护技术,在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并精心安排活动过程,减少学生在团体成长可能受到的风险,以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一)合理分配小组

在我们的班级这个团体中往往会存在着班级小团体(即所谓的“次团体”或“小团体”,也称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负向的非正式团体,容易有排他性的现象发生,即“如果你跟我好就不能跟谁好”。

1.小组数量,因地制宜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一个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的位置如何进行布局,这些都会影响分组讨论的效果。因此,在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之前,首先要根据班级和活动室(上课地点)的情况合理确定小组数量,并进行统筹布局。一个班分几个小组,首先要考虑小组不能太多,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在小学,小组内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最佳。?

2.组间布局,适当留空?

小组在活动室内位置如何布局?首先,要考虑小组之间不能太近,尽力拉开各小组之间的距离。其次,所有小组在活动室内最好组成一个整体,一般组成马蹄形或半椭圆形整体,中间留出适当的空地。整个布局要考虑到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小组的情况,每个小组都可以和教师对话,中间没有其他小组的阻断。?

3.成员安排,增加交往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常常采用课前教师安排分组或课堂上随机分组的形式。本着有利于活动课中小组讨论的开展的目标,进行精心安排,按同质或异质原则进行分组,事先确定小组名单并告知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按照事先的分组名单就坐。???

(二)制定自主“公约”

在心理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制定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纪律维持的“公约”。一来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来,由于“公约”是他们自己制定,所以执行起来会更加容易,学生也会更加信服。我给任教班级制定了认真倾听、乐于分享、尊重他人的三条公约。

1.认真倾听

在一节《夸夸我自己》的心理活动课上,老师让孩子们来写写自己的优点,并让几个孩子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当王某站起来说“我的字写得比较漂亮”时,班中有个学生竟喝倒彩“耶!”,同组的几个学生竟也随声附和道“耶!”“自卖自夸!”“吹牛!”王某的双颊绯红,尴尬地站在那儿,说不下去了。老师见状,请王某继续说下去,但原本说话声音较响亮的王某说话也显得有点语无伦次“我……上课发言……积……极……”。像这样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同伴发言,打击了同伴的自信心。心理辅导课上需要制定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不嘲笑别人的公约。

2.乐于分享

在心理辅导课上,乐意与同伴分享的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时紧扣话题,是对别人的信赖。会使同伴有亲近感,心理距离拉近了,共同的语言也增多了。与朋友分享,与人同乐,自己也有加倍的快乐和高尚纯真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对课上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时紧扣话题的孩子给予奖励与表扬,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课堂。

3.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观点,能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建设性的批评等。如果违反公约,就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表演节目、打扫教室等。对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考核是十分有必要的。

考核的方式多种多样,考核的标准可以参照“公约”进行,教师可以发放考核表,让小组成员自评、他评、小组评,辅导老师收回后进行教师评价,结合四次考核,评选出本节课表现最好的小组是哪一组,最耀眼的superstar是谁。下面是我发放的考核表:

 考核表

(三)保守学生信息

在心理辅导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保密。提醒学生如果涉及到班中的同学或大家熟悉的人请用代号(小A、小B)来代替。老师和学生平等相处,亲切交谈。学生充分倾诉,老师遵守“尊重、理解、信任、负责、保密”的道德准则和“引导、接纳、疏导、真诚、领悟”的角色规范。下面是心语卡的展示:

风信子心语卡

班中若有学生与大家分享个人内心秘密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其他学生为他保密、不能外传,同时教师自己要注意避免涉及与主题无关的学生个人隐私资料。

(四)尊重个人选择

团体辅导中的个体学生千差万别,在团体辅导气氛不成熟的情况下,个别学生拒绝参与游戏或某个辅导环节,不能达到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所难免。面对学生的拒绝和不参与,我们辅导教师切莫为了达到预设目标,凭借着直觉猛追穷打,想促成其主动参与,而要高度尊重个体选择,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将自己共情、共感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传递自己充分理解学生的信息。

(五)及时引导“矛盾”

在小组展开讨论或交流时,也很容易因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互相批评、指责,为此心理辅导教师要注意在各组之间巡回走动,关注每一组学生的讨论,仔细倾听学生的谈话,不仅便于对讨论进行引导,而且可以及时制止伤害性的行为。

总之,心理课堂可以说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心理辅导教师适时运用保护保护自尊心的策略,充分保护每一位学生在团体中免受不必要的伤害,让其在心理课堂上开放自己,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得到充分的成长,让每粒种子都能绽放。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2.孙义农 钟志农.小学生心理辅导[M]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9

3.吴增强 沈之菲.班级心理辅导[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

论文作者:朱楚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让每颗种子都能绽放——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保护学生自论文_朱楚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