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丘北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丘北6632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面瘫患者实施缪刺法及合谷刺法的治疗效果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程在10d左右开始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实施局部按摩及温灸法治疗为对照组,2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缪刺法为缪刺组,剩余2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合谷刺法为合刺组,针刺结束后均给予面部运动,所有患者治疗时长为3个月,就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面瘫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缪刺组及合刺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缪刺组及合刺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初且病情有加重趋势的患者在常规按摩及温灸法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缪刺法或合谷刺法,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面神经功能。
【关键词】缪刺法、合谷刺法、面瘫、面部运动
面瘫即面神经功能障碍,多因面神经损伤、炎症感染等因素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肌群运动功能异常[1],临床治疗方式较多,中医疗法如针法、灸法、按摩等常见,安全性及可行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中医的基本治则为宣风散寒、祛热通络、活血化痰,促进局部血运,调节面部左右经络气血的失调状态,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常规温灸按摩的前提下,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以缪刺法及合谷刺法为主,就其临床应用效果与体会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程在10d左右开始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23~51(38.49±3.06)岁,病程1~12(6.38±1.21)d。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全程配合治疗,排除耳部、鼻部或眼部感染者、恶性肿瘤者、颅内肿瘤者。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局部按摩及温灸法治疗,由治疗医师为患者进行面部按摩,达到促进局部血运、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温灸法采用隔姜灸,姜片直径约3cm,厚度控制在2~3mm左右,用针刺取小孔,取1~2g艾绒捏成圆锥状,取阳白、颧髎、下关、四白等腧穴进行温灸,可局部调整姜片位置以免皮肤灼伤,温热感消失后停止,每天一次。
1.2.2、缪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缪刺法,平补斜刺进针,选取双侧腧穴:阳白、四白、太阳、攒竹、下关、颧髎、地仓、颊车、下关、太冲等,辅以三阴交,捻转得气后留置25min左右,每天一次。
1.2.3、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合谷刺法,即一针多向刺,直刺至腧穴处后捻转得气,后退至皮肤浅层,浅刺透穴,以阳白、颧髎、地仓三穴为中心刺激点,其中阳白透刺鱼腰、攒竹,颧髎透刺大迎、颊车,地仓透刺颊车、迎香。辅以风池、下关、足三里等腧穴,每天一次。
1.3、评价指标
1.3.1、治疗效果评定[2]: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价标准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其中Ⅰ级为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Ⅱ级为面神经功能轻度障碍,面部静止时无异常,运动时可见口角轻度不对称;Ⅲ级为面神经功能中度障碍,即患侧眼部用力可闭,伴口角轻度下垂;Ⅳ级为面神经功能中重度障碍,即患侧眼不能闭,伴口角明显下垂;Ⅴ级为面神经功能重度障碍,即静止状态可见两侧面部明显不对称,仅口角可轻微运动;Ⅵ级为面神经麻痹,无运动。其中前三级分别为痊愈、显效及有效,后三级为治疗无效。
1.3.2、面瘫功能恢复情况[3]:采用Sunnybmok面瘫评定系统(SFGS)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合计静态及动态下对称性评分,评分越低表示面神经功能越高。
1.4、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缪刺组及合刺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看来,面瘫为外邪入侵、正气不足、脉络失养等病机,因而治则为祛邪扶正、通络化瘀等。温灸具有良好的行气通络功效,面部按摩能够有效刺激毛细血管及部分腧穴,缪刺法以健侧补患侧不足,平经理气,合谷刺法因刺激腧穴较多,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行气活血、松解粘连的功效。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温灸及局部按摩的疗效欠佳,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较弱,而联合缪刺法或合谷刺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短期症状解除率较高,对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面瘫患者,宜在发病早期即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伟,吕雅妮.合谷刺配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2):34-35.
[2]House J W,Brackmann D 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Otolarngol Head Neck Surg,1985,92(2): 146-147.
[3]王惠英.缪刺法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52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4): 123-124.
论文作者:保福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面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面瘫论文; 功能论文; 下关论文; 面部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