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式论文,服务体系论文,链接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链接能够有效发现知识之间的各种关联,能够将具有同一关系、隶属关系和相关关系的知识单元按照特定的需求有序地联系起来[1]。知识链接是基于知识联系的信息组织,能显示知识元或知识信息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复杂的关系。通过语义关联,把知识体系连接为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为知识检索和知识共享提供知识资源,可以方便用户即时获取有效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数字资源的不断涌现,关联数据的逐步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和知识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知识链接的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组织信息资源、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是一种面向知识创新的服务体系,将集合多种知识链接方式来实现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知识资源的无缝、开放的链接,成为下一步知识服务的关键业务,成为基于知识资源共享的新环境。
1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的要求
从数据库商、出版商、图书馆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开展的知识链接实践来看,开放式知识链接体系是拓展知识服务的基础,在分布、异构和动态变化的资源和服务环境中,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学科、跨时空的知识关联与协同管理,通过技术或服务理念上的创新,实现知识的提取、关联和链接,以此开展知识导航、知识检索、知识评价等知识服务,推进跨系统协同合作和基于虚拟联盟的知识服务。
1.1 知识服务转型发展要求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不断增强,用户已不再满足简单的信息资源获取,而希望能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获取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古籍、报告以外,一些新形式的资料,如开放获取资源、博客、微博等也成为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资源。这就要求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能适应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种知识链接方法和技术建立不同来源、不同获取渠道和不同载体形式的资源的关联和整合,支持新的知识过程,即基于计算的、动态关联的、灵活融入问题情景和合作交互的知识过程,实现知识服务的内化与深化,支持主动的推送服务和知识检索服务。
1.2 馆藏资源深度聚合要求
馆藏资源的发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受技术变革和信息大环境的驱动和影响。这一背景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从分散、孤立、简单的显性信息转变为聚合、关联、复杂的知识。为此,作为泛在信息环境主体的数字资源的组织就需要实现从显性到隐性、从事实数据到知识、从孤立信息到关联知识的演进。知识链接就是借助语义技术或控制词表将知识间的知识应用环境与语义关系关联,建立分布在不同空间的知识点之间的网状关联。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就是要实现从规范性资源向Web动态的、非规范性资源聚合的转变;从资源本身的聚合走向重组、集成与资源相关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1.3 知识计量评价服务要求
知识的计量与评价,不仅包括知识数量的计量与评价、知识质量的计量与评价,还包括宏观层次的知识计量与评价及微观层次的知识计量与评价。从SCI评价到h指数评价,这些基于引用的评价一方面主要是针对期刊论文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网络环境下新的资源形态的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数据的获取具有滞后性。因此,不能仅根据被引用次数来评价作者的学术声望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除了被引次数外,文章被阅读次数、被下载次数、被读者评价的星级、被收入书签的次数、获得的评论数等使用数据,也应该考虑作为新的评价指标。知识链接构建了开放知识网络,为新评价指标的构建创造了基础条件,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能够适应学术研究新趋势,提供兼顾宏观和微观层面,包含知识数量与知识质量评价的服务功能。
1.4 新型科学交流合作要求
知识创新越来越依赖于跨部门、跨组织、跨学科、跨地域和时空的信息共享和团队协作。科技人员希望同行之间能密切合作与交流,进行专家协同工作,能够进行远程科学研讨、科学实验、工作汇报、远程参观、新闻发布、网络会议、学术报告等。因此,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应为创新成员提供多途径、多渠道信息交流和互动服务,通过知识链接发现知识,进行知识共享和研究团队协作。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推进,原有分散、独立的信息服务发展模式正在改变,信息服务多元化主体的关系已逐渐理顺,国家公益信息服务、产业部门的经营性信息服务和科研机构自身的信息服务制度逐步完善,各创新主体采用链式服务模式构成了从知识获取、生产、转移到利用的关联系统,实现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机制,贯穿于知识创新价值实现的全过程。
2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体系框架
云计算正广泛渗透到信息服务应用的各个层面,为服务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动态调用、大规模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因此,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体系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基础上,通过资源云、链接云、服务云、共享云来实现知识链接及其服务的全过程。
目前,许多信息服务机构已开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功能强大的云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知识服务。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拟构建的云服务平台Nebula,将分布在互联网中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整合为一体,对各种服务进行动态管理和分配,支持多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实践中互动百科也推出“知识云”应用产品,用户只需输入感兴趣的内容,各种关键词能够通过多种关系联系在一起,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在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中,通过知识元、科研实体、知识要素等抽取,知识关联关系的揭示,来链接显示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复杂关系,形成动态演化的知识网络。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不仅能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用户对知识资源整合和集成检索的需要;通过“知识关联”能够将各个知识单元、知识要素等内容按照特定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构建成有序的知识网络,从而将知识、服务和用户、共享机构有效地整合起来。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的体系框架应包含云资源层、云链接层、云共享层、云服务层4个层级,同时需要进行知识链接标准、工具和方法的研究应用,推进知识链接服务的协同管理机制建设(见图1)。
图1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的体系框架
2.1 云资源层
在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体系构建中,通过知识链接提供的方式方法和工具,以知识链接为纽带和枢纽[2],以知识元为基元,以科研实体为对象,将分散存储的知识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和链接,依据不同服务需求,对不同来源、不同存储方式、不同类型、不同颗粒度的知识资源进行无缝链接和集中调用,实现领域知识的最大化存储组织和服务,达到知识互联互通、准确定位和快速获取,提高知识采集利用的效率,并不断进行反复螺旋上升。
知识资源层旨在对各种来源的技术、文献、术语、成果等知识资源进行知识整合、集成和知识关联。目前知识链接的对象在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不仅包括多种文献类型,如期刊、会议论文、电子书、政府文档、教学参考、技术报告、标准等,而且在向与文献相关的科学数据、版权甚至作者标识、实验室、标本等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知识链接可以整合、序化、挖掘多个学科、多种类型、多种媒体、多数据库存储等各类文献资源、各种知识资源、各项知识单元,从而形成丰富、多颗粒度的云资源。
2.2 云链接层
在云资源层的基础上,把蕴含于文本文献中的知识要素或科研实体经识别、理解、筛选、格式化,把知识资源中的每个知识元抽取出来,以格式化的形式存入知识库。根据知识的不同特征,构造成具有不同学科属性、不同颗粒度、不同关系类型的知识网络[3],继而形成知识链接云,其中包括概念网、实例网、知识元链、文献网、引证网、语义网、科研关系网等,并进一步构建出知识地图,实现知识的可视化检索[4]。云链接层是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体系中知识组织的关键环节,通过知识链接实现技术,对分散的信息源数据进行挖掘形成知识,然后把挖掘出的知识进行聚类、自动索引和分类处理,按照文献特征和知识属性进行链接与关联,成为知识关联、学科导航与知识推理的基础。
2.3 云共享层
任何机构都不可能单靠自身的一己之力去完成满足用户创新需求的所有工作,只有秉持开放的理念,优势互补,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领域知识、资源、技术和人才的共享。知识链接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协同建设联合服务,实现共建共享。包括相关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出版机构、数据库商,以及科研学术机构等在内的服务主体共同组成云共享系统,实现图书馆、机构库、出版社、学术机构、数据库商等服务机构之间的协同运作,各主体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共同构建数字科研环境下的开放服务,其有机结合构成国家创新发展的知识共享网络。
在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推进中,各类创新机构与图书馆、出版社、数据库商等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引入协同的思想和技术,以知识链接为基础,拓展信息服务系统之间对资源、技术、服务、人才等的协同共享和有效整合,可以促进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服务系统、科研、教学等系统的交叉渗透,提升信息系统服务知识创新的质量和效率[3]。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跨系统共建共享,通过共享的方式满足系统内外用户的信息需求。知识链接是一种知识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不仅实现跨数据库的知识链接,也建立跨机构的知识链接,有利于取消资源位置、资源归属等对知识获取的限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最终实现无缝、开放、动态的知识链接。
2.4 云服务层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的服务方式是多层次、多维度、多颗粒度、多类型的,需要向用户提供知识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信息集合。服务对象也是多方面、多任务、多层次、多学科的,需要根据不同用户需求采用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定义不同的知识视图,实现面向用户动态交互的知识共享与利用,呈现多种知识服务形式及产品,包括知识检索服务、知识导航服务、知识发现服务等,甚至包括知识重组[5]。用户通过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平台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是在基于用户可理解、可体验的知识服务界面中,在用户交互的环境下,实现多模块的服务组合,多部件的产品合成,既要为相关专业提供专深的知识产品,同时又能实现跨系统的联合操作,实现面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智能服务[6]。通过分析知识要素的结构和展示方式,能够从知识层面实现知识之间的聚类、序化、导航、评价等,实现知识之间的链接、关联和展示。同时针对科研实体的各个要素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分类导航。
3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方式
通过对相对对立的知识服务机构内的数据、服务及功能的有效整合,能够有效实现知识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重组和服务整合,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知识链接服务系统。
3.1 面向知识检索的知识链接服务
面向知识检索的知识链接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交互式推荐链接为基础,实现从信息单元检索向知识单元检索的转变,提供个性化的、主动式的知识资源服务。它不仅是一种信息服务软件系统,而且面向具体应用或者特定专业领域,在信息资源组织基础上,建立知识内容层面的信息资源数据库。面向知识检索的知识链接服务需要在信息资源加工处理中进行知识结构要素的表达和组织,使知识单元从物理层次向认知层次转变,进而使知识单元的处理从简单词汇层次向概念语义层次转换,主要解决传统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检索系统中存在的用户服务个性化缺失和信息检索匹配语义缺失的问题。
面向知识检索的知识链接服务提供用户检索时,展现与某文献有知识关联关系的所有文献信息,实现文献及其相关知识关联信息的关联检索与集成揭示。面向知识检索的知识链接服务需要建立知识链接文本,在网页上指向链接目标网页本身。知识链接文本作为情景敏感的最基本要素,支持系统同用户的交流,对检索过程起着最直接最基本的语境支持作用。例如,在篇名和摘要的检索结果中包含检索词能够为用户提供最重要的上下文信息,能够有效帮助用户判断该文献的语义相关性。
3.2 面向知识评价的知识链接服务
对科研实体、知识要素等提供检索与服务的基础上,需要对科研实体及其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有效的知识评价。基于多实体关联、时变结构的多视角大规模引文分析方法,从地区、机构、人员、主题、学科和时间序列等多个不同维度,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聚合的知识资源进行分析,以揭示出特定学科领域在不同地区、机构、人员、主题、学科和时间序列中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分析特定学科的发展态势,通过动态监测技术的成熟度、基础科学指标及优先主题等科研,形成针对各种科研实体及其要素的多维度知识评价能力。具体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方法、可视化方法、多维分析方法及逻辑关系提示等内容。
3.3 面向知识发现的知识链接服务
通过知识链接中引文关联分析、概念关系检索等,利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等社会网络分析和统计方法,以各类知识要素作为分析对象,把各知识要素之间复杂的网状关系简化为知识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用可视化工具直观地表示出来。通过在一定时间段内关联聚类图的历时分析,能够根据不同知识要素之间的共引关系探寻学科之间的可通路径,进而筛选、描述出一个领域甚至相关领域的知识网络结构,并通过相关作者的引用频次揭示作者之间链接,识别作者各自或共同代表的主题学科领域。
通过对文献中包含的知识要素的有效链接,可以实现文献知识要素的提取和标引,进而实现知识要素之间的语义链接,并形成具有语义关系的知识网络。通过知识链接的方法能够将知识分类体系及知识要素词表等抽象的概念网络转化为一个有序组织和相互关联的知识大厦,成为知识资源组织框架和知识发现的数据实体。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孤立的文献通过知识链接实现相互间丰富的联系。使用户检索和浏览资源时,不仅发现一篇文献,还能够发现这篇文献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及重要程度。通过知识链接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元之间的动态组合,有效地将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结合起来进而衍生出新的知识单元。
3.4 面向知识导航的知识链接服务
知识导航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分散在各站点的相关数据库,以逻辑方式关联,按照用户需求建立的专业导航系统。利用知识挖掘和推送等技术,对国内外各种学科专业数据库进行搜集、整理、甄别和评价,并对其主要内容、研发单位、类型、收录年限以及检索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和主题标引,通过动态链接,可建立按主题属性和分类目录式的资源组织体系,为用户提供网上学科专业数据库知识导航系统。以往的固定资源导航,由于资源缺乏统一明确的概念化知识表示,致使大量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和重用,也容易产生知识迷航。所以需要借助知识链接更好地帮助使用者理清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知识地图,有效指导用户利用资源,因此应用范围较广[7]。
知识链接在知识关联的基础上,能够生成内涵丰富、多个维度的知识地图。通过知识地图,能够为知识检索提供语义知识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各知识要素之间有效关联的知识导航。通过对知识要素的有效链接,把期刊各论文资源组织到构建的概念知识体系中,继承知识概念间的所有关系,使原本离散、孤立的元数据单元相互间拥有了丰富的语义联系,加入到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中。方便读者通过关联线索发现知识内容及其内在关联,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导航。
4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推进策略
推进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对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目标进行多层次规划,细化开放式知识链接资源的组织粒度,并分步推进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机制。
4.1 多层次规划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目标
宏观层面,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就是要实现全球范围多个服务系统之间知识的有效链接,从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等方面对各个系统进行合作—协调管理,能够构建出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协同系统和开放共享的全球知识网络。通过知识链接服务能够打通已有的专业信息服务关系,实现各类型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协作与共享,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各类网络服务的多网融合与重构,并建立各个服务系统之间良好的依赖与协作关系,构建出和谐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8]。
中观层面,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是针对专门学科领域的开放架构,通过系统内知识的序化、揭示和关联,实现外部资源服务系统的发现、融合与嵌入,创建出能够发现、管理、保存和共享各类型学术信息资源,实现交流手段与信息资源整体化的信息服务环境。
微观层面,开放式的知识链接服务系统将知识资源、用户资源、工具方法通过知识链接融为一体,通过各种协同管理手段,运用各种协同技术,为用户构建一个无缝、关联的知识服务空间,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微观层面的资源集成与服务整合,能够基于用户体验提升开放式服务的可用性、互通性和可塑性,使用户享用一站式的、无缝链接的全程服务。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需要基于知识链接对每个独立自治的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协同组织,在协同对象、协同内容和协同服务3个层面进行动态交互关联,按照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多层次逐步推进。
4.2 跨系统组织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资源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需要多种类型多个层级的知识组织系统合作联合共同实现,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信息服务机构、内容供应商、出版商、网络搜索引擎、e-learning、e-science系统以及信息服务人员及其用户群子系统,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同完成整个知识信息服务过程。在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体系中,各个服务子系统之间相互吸引、合作和互补。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的资源要依次实现专业层面、地区层面、国家层面的整合和协作[8]。资源的组织粒度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知识应用环境来组织,通过对知识内容和结构的描述、链接,实现数据、技术和语义等层次上的信息服务系统的融合,共同构成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系统[9]。
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跨部门、跨系统的资源组织,包括以下内容:①打破各自为政导致的相互叠加与彼此独立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基于知识链接的跨系统访问与共享政策。②针对特定领域的知识服务系统,制定出有效的保证知识优先权的政策。③服务协同共享需要制定统一、集成的纲领,以保障各类型的服务系统都要按照此纲领进行本系统内知识组织和链接。④打破系统对用户的应用障碍,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不同用户对相同数据库的操作。⑤进行知识业务流程的重组,重点研究跨系统知识链接服务共享和访问。⑥建立跨系统知识链接的标准体系,实现系统间无缝链接。
4.3 分步骤建立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机制
首先,在技术方面应该紧跟语义网技术和信息组织技术新的发展趋向,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在现有知识链接实现方式和技术路线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开放网络环境下知识获取与知识表示的理论、模型、方法和机制,知识可视化与创新方法,知识的有效组织、评估、提炼、衍生、关联与集成方法与技术。一方面充分考虑知识组织的新应用需求,将新型的知识组织体系,如本体、主题图、概念图、词网应用于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的构建中,充分发挥知识组织体系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要逐步实现理论研究、技术层面的原型开发向实际应用阶段的过渡。
其次,在组织方面应该研究协同方式和合作机制,不仅要考虑利用何种方式和手段来开展开放式协同服务,还需要具体组织实施适合用户需要的协同服务步骤。基于开放式的知识链接服务协同,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人员因素(如人员的结构、技术等)、技术因素(如经济因素、维护成本等)和政策法规因素等[10],在多个维度上有序建立相应的操作方法和参考指南。
此外,建立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机制会涉及多方利益相关群体,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多方利益相关群体技术平台的协同作业,实现协同服务的实时、动态、集成、有序、开放、共享,对参与机构而言,所需投入的成本花费,通过投入能够实现的预期产出和可能遭遇的风险都尚不够明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积累总结典型案例,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机制,指导开放式服务实践。
标签:语义分析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协同软件论文; 组织与机构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知识体系论文; 开放式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