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给历史课堂带来新鲜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师生带来了严峻考验,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特作以下探析,以期推动新课改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方法四大误区发展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渊2015冤03-036-02
新课改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全面领悟新课改的理念,身体力行的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大放异彩。在短短45 分钟的课堂里时常听到欢声笑语,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然而重新审视历史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一知半解过于注重现象和形式,忽视本质和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表面“繁荣”。
一践行新课改需要立足于传统教学基础之上伴随着新课程稳步推进,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全面否定传统教学,便是新课改,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新课改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种极端的思想需要引起我们格外注意。作者认为:新课改和传统教学时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1 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新课改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具有渐进性,是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眼下新课改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优秀的理念和方式,传统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创新呢?新课改倡导教学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但具体发展什么? 在哪些方面发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果?作者认为:教学应促进每位学生均衡发展,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的有效性而开展,教学方法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 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的差异性,是每个历史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成为制约教学有效性的瓶颈,在新背景下,我们不应纸上谈兵,而是立足于学生客观实际,结合教育取得一些丰硕成果,及时总结,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寻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之间的切入点。
二教学方法方面良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方法有以下五种:1.文史结合法。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需要借助于文学形式传承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历史课和语文课的重合点众多。课堂实践表明: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效果显著。
2.创设情景法。在讲解有关内容时,结合社会客观现实,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以把相声、小品、民间小故事等形式,做进一步的诠释,不仅提高了认识,而且在自身积极实践和体验中又快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实际操作法。闻名遐迩的心里学家布鲁纳曾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乡镇中学的一些实际,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乡土气息,进而探寻他们的结合点,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实践。
4.点面交叉法。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作者在上课时,紧紧围绕某一知识点,结合社会中的一些热门事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此时的历史内容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有血有肉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早思考中培养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5.多媒体法。伴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媒体逐步进入各种领域,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与传统的实物、模型、图片相比,具有表现手法丰富,表现力形象,可有进一步揭示历史事件的表面和内在联系。在实际教学操作中,需要贴近教材内容,以便相互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教学体系。
三积极摆脱四大误区1 好高骛远,脱离历史教育实际及学生思维水平。
人们时常存在这种误解:创新教育就是必须对前人的结论进行丰富和发展,甚至是否定一些结论,否则,推理出一些前人的理论也不是创造性活动,追本溯源: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把历史课教育的对象视为历史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士。
其实,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创立了多少历史新观点,更不在于他们为历史学科做出了多少新的突破性的发现,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得历史见解的一种途径。由于历史学科涉及庞杂并且理论深邃,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仅能形成对历史的肤浅的认识,而无法形成一种系统认识。因而,要学生产生石破惊天的思维成果是逾越现实的。
2 信口开河,创新无所规范.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挑战那些权威理论,然而,这样,我们很容易陷入另外一个误区:学生的思维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切思维、想象、推理都可以理所当然。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应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及时引导和细致的规范,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因为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而允许学生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
3 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思维训练不够深入.历史课教材内容错综复杂,对一些小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创新。这种面面俱到式教学时大可不必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取舍,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需要深化和拓展的重点知识上,不求一蹴而就,而是有意识的进行渗透,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习惯,刚开始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问题,进而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忽视史实基本知识与技能。
新课改反对把历史课上成对史料的简单罗列;反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反对为了引出历史知识而作过多铺垫。另外,还应避免另一个误区:为了又快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过多的讲解一些重点和难点,对于那些基础性知识一带而过。其实,创新并非凭空而来,需要借助于一些知识和经验,创新的根基在于特定的知识。历史学习是建立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之上的,对材料的全面了解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言而总之:新课改是一项艰巨和永恒的事业,非一蹴而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历史教师不断研究新课改的精髓,积极探寻一些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实施教学,我们的历史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1 赵亚夫;历史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的价值与操作[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 年05 期2 魏磊;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年3 刘倩;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D];辽宁师范大学;2008 年4 王庆环;怎样看待新课改中的难题[N];光明日报;2004年5 杨柳琴;;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 年6 徐洁; 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成为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J];当代教育科学;2003 年14 期
论文作者:陈冰(学生) 杨磊(辅导老师)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历史论文; 新课改论文; 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现实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课堂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