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正确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体系论文,逻辑论文,正确论文,起点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理论是指构成会计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会计学科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它不仅是会计理论体系的主要系统元素即基本组成部分,而且亦是对会计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理论,因此,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体系的前提是科学界定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在东西方会计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会计理论体系。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1、会计假设起点理论;2、会计目标起点理论;3、 会计客体对象起点理论。本文认为,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会计理论体系的本质上,很有必要加以进一步的探究。
一
任何一门科学都以概念的形式解释和把握它所研究的对象。概念的广度和深度反映着相应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含有自己的“细胞”形态的元素。如果一门科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基本概念(范畴),那就说明这门科学还没有形成或者还不成熟。因此,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也并不是许多概念、命题的孤立堆积,而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可以论证的严密体系。它所包含的许多概念、命题是按照会计活动的内在结构或逻辑的“格”联系着,可以从基本会计概念或命题合乎逻辑地推演和证明出来。这个基本会计概念或命题即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因此,为保证由其构建的理论体系的科学、革命能动性,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一)现实是真。它又包含以下两个内涵。
1、与会计实务密切关联的实践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又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会计实务同样是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概念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
2、对会计实务的高度概括的抽象性。 它是对会计实务运动形式最本质的客观内在规定性的反映。
(二)逻辑是真。它也包含两个内涵。
1、它是会计理论体系中的“一切矛盾胚芽”。 会计理论体系中一切概念都必须是其起点概念逻辑运动的展开,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经受住严密的逻辑论证,不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概念。
2、它是历史与逻辑的对立统一。 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概念的运动发展,必须能够揭示整个会计发展进程本质与规律的客观现实,而且可推算出未知会计事实结论。即它是历史与逻辑的对立统一。
由此,在上述前提下,再看历史上存在着三种主要的起点理论,它们都存在着缺陷。
会计假设起点理论不是以会计实务而是以会计实务的活动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的认识起点,自然就不能对会计实务最本质的客观内在规定性作高度的抽象概括,因此,它就不能满足现实是真。同时,由于会计实务的活动环境不具有稳定性,而是千变万化,作为对它的反映的会计假设理论的概念范畴必须经常变化,这样,其理论体系内的概念必然会前后矛盾,从而不具备逻辑是真。这就是西方会计假设理论受到批评的缘由。会计目标起点理论以会计实务的目标,而不是以会计实务作为会计理论的认识起点,自然也不是对会计实务这一活动形式作本质的界定,从而不具备现实是真。另外,会计目标也随着会计实务的变化而变化,自然也不能反映逻辑是真的条件。会计客体对象起点理论虽然已经把会计实务作为会计理论认识的起点和终点。然而,由于它把会计实务仅仅简单归结为会计实务这一活动所指向的存在物——“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价值运动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因此,不免使之偏颇。会计实务作为会计理论的认识对象不仅包括会计实务所指向的对象,而且包括会计实务中特殊的运动形式。由于认识范围被缩小,自然它的逻辑是真和现实是真的标准就不能满足。假如没有界定特殊的运动形式,会计学也必然同财政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所混淆,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价值活动。
二
一门科学的性质,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会计假设和会计目标决不是决定会计第一性的物质条件,而会计对象不仅是决定会计假设和会计目标的前提基础,而且是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而这个会计对象不仅包括会计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同时也包括会计活动本身。因此,作者认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为:对人类劳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首先,“对人类劳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起点概念符合会计实务活动形式质的内在规定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总是希望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出。因此,人类要节约劳动投入而产出满足人类的最大效益,必然要求对人类的生产劳动进行确认,按某种特定的标准进行计量、记录及报告其成果。会计的确认是指人类的活动中哪些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何时以何种形式确认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的计量是指人类劳动量以自然尺度还是社会尺度进行计量。会计记录是指人类劳动确认后的信息,以单式记帐、复式记帐,还是多式记帐法进行记录登记。会计报告是指加工整理的会计信息以报表形式,还是文字说明形式对内外信息使用者传递。这个逻辑起点的概念所反映的本质,也可以用马克思所转述的鲁宾逊记录的故事来阐明。鲁宾逊之所以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必须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种一定量的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量。是因为需要本身迫使他精确地分配自己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
其次,“对人类劳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的起点概念符合会计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对立统一。从会计的产生看,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虽然至今尚很难说出会计产生的确切时间和地点,但现在人们普遍地认为它是人类劳动社会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的生产劳动的社会化逐渐超过人类凭大脑来记忆和计算人类的生产劳动的能力。这样,人类就不得不寻找一种人们都认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人类劳动过程及结果的方法,即会计开始产生。如“结绳记事”以及我国古代“零星算之为计,汇总算之为会”,都可以算会计的雏形。虽然当时对人类的社会劳动的核算较简单和随意,但正如马克思说过,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份”,人类一开始社会化生产,人们已承担对人类劳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会计的发展过程看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的生产劳动的发展史,是人类劳动不断细分,不断深化的发展史。它表现在人类社会经济模式的更替上:人类社会经济模式从资源密集型经济、向资金密集型经济、技术密集经济、到将来的信息密集型经济。人类社会对人类劳动的节约表现为物化劳动到活化劳动的节约,从具体劳动到抽象劳动的节约。为了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为了正确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人类劳动的发展,会计也经历了不断细分和发展的过程。它经历着以单式记帐法为主的古代会计,复式记帐法产生后到本世纪初的近代会计和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运用为标志的现代会计。但是,从它的发展史看,不管是以文字数据叙述式的表达方式到帐户结构式的表达方式,也不管是从单式记帐到复式记帐、还是从“结绳”、算盘式的手工操作到今天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会计的发展及其变革都没有改变会计的逻辑起点的本质,都没有改变会计对人类劳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本质。它们只不过使会计能够更系统、更全面、更准确地对社会生产过程的结果的人类劳动进行确认,进行量化反映,量化描述。例如,当今会计领域中的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本会计及宏观会计等等的会计领域,仍然是对人类劳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只是它们对人类劳动的本质论中“会计信息系统论”与“会计管理活动论”的争议为例,笔者认为两者在会计活动中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统一于它的逻辑起点的概念之中。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对人类活动的确认、计量及其报告”。而人类劳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即它是同一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不同侧面的统一。因此,对人类劳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就必然具备反映劳动自然属性的性质,即会计具有反映自然规律的信息系统论的特性。同时也具备反映劳动社会属性的性质即会计具有反映社会规律的管理活动论的特性。即两者对立统一于对“人类劳动的确认、计量及其报告”之中。这一特征也可以用复式记帐法中的平衡公式来说明。资产=负债+资本,即资产=权益,这个公式的左方表明企业的资源,实物性和经济性的资产,另一方面(权益)表明对这些资源所拥有的权利。这两个度只不过是对相同的资源作了不同的分类。这也是我们所谈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的辩证统一即会计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的辩证的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