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佐合日•麦麦提明 喀什英吉沙县第二小学 844500
【摘要】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预设;兴趣;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199-01
一、抓“预设”促“生成”
预设主要指预设教案,较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简而言之,预设就是精心的课前准备及其备课。
首先,预设成功与否,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工作。预设教案犹如杜威所说,每一位教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越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预设教案,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其次,将预设生成动态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没有预设教案,也就谈不上动态生成。倘若教师没有做好准备就进行施教,可能是无的放矢,也无法上升到动态生成。可以这样说,单纯的动态生成的好课比较少,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动态生成中,教师还有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生长点”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二、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完全可以兼容。
企盼较快地融入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在继承传统的预设教案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步伐,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防止浮躁,避免因追求新潮而丢掉根本。在连基本的预设教案尚且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全盘照搬动态生成,或者放弃自己本身已具备预设教案的良好条件,让动态生成取而代之,都有可能欲速而不达。
预设是枝,生成是叶,有枝无叶不丰,有叶无枝不实,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预设,决不可能有好的生成,确实,教师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发展。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体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课堂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促进有效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共生。
1、吃透教材,处境预设与生成融合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因此,教师突破教材对学生的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既遵循教材,又不圉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开放性,唤醒学生的表现欲望,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自由表现的空间,还学生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的童真和灵性的世界。唯有这样,预设与生成才能有机融合。
2、关注学情,促进预设与生成融合 教师在预设教学活动时,除了要用童心的角度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预设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外,更要在课前预设教案时考虑学生学习的起点,依不同的起点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还应从关注“教师怎么教”的单线程序设计转到新理念下关注“学生怎样学”的框架设计上,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多方面的假设,还要考虑应对措施,以便于教师更好的调控,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3、适时调控,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意外,或者预设超越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预设未曾顾及学生的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预设滞后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乏张力。不管遇到上述什么情况,都要对预设进行调整,使预设切实贴进实际,贴近课堂。
4、捕捉点化,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教师要发挥“信息组织者”的作用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教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与亮点及时进行捕捉。
三、因材施教,促进课堂效率整体提高
农村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少了,教学就高效了,而是在教学中要针对本班的学情,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从目标要求,学习方法、练习巩固、评价上分层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教师要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少训斥、批评,让每位学生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技能获取,还要通过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和教师的评价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堂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鲜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学生亲自动手,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他具体形象,便于认识,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识。
五、巧设问题,科学引导
小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巧妙的设立问题并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调动学生大脑积极思考进而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若直接枯燥的讲解知识,生硬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对新知识出现理解和掌握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符合新知识的情景,联系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熟悉新知识。例如,在学习“乘法”一课时,教师们可以问“现有一艘小船,上面有3名客人,后又来了一辆船,也有三名客人,最后来了5辆分别乘有3名客人的小船,那么这些小船上总共有多少人呢?”学生们会首先自然的用3+3+3+3+3的加法知识来计算总人数,教师接下来恰当引导问学生“如果来了100辆分别乘有3名客人的小船又该怎么计算呢?”这样让学生思考,如果运用加法来解答问题是需要很多的计算算式,乘法在这里是简单的计算方法,教师便可以引入乘法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带领学生开展新知识点的学习。
总之,数学学习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浓厚的兴趣是数学学习的生根粉,良好的习惯是数学学习的有机肥,扎实的训练是数学学习的阳光雨露。只有抓紧兴趣、习惯和训练这三条主线,才能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才能让数学教与学风调雨顺,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花丰果硕,从根本上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创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合订本.
论文作者:阿依佐合日•麦麦提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教案论文; 教材论文; 动态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