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探究论文_黄兰菊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探究论文_黄兰菊

黄兰菊 海南省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学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是学生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其中“生本”理念就是新兴的教学理念,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学宗旨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落实“生本”理念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生本”理念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思想也不断改革推进,“生本”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落实“生本”理念,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了轻松愉快地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生本”理念的含义

一、 生本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主要突出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主动探究学习[1]。“生本”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以学生学习兴趣及内在需要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二、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均有很大的意义。“生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本”教学理念对教师语文教育特点有所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生本”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将“生本”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 小学低年级受到年龄及心智的影响,教学内容也较为简单,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只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知识,学习效率较低[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 在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社会协作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使学生之间能够平等进行互动,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生本”理念的具体措施

三、 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现学生思维意识

(一) 为了将“生本”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被动填鸭式教学,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小学低年级语文知识的趣味性,用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防止教学中出现沉闷、烦躁的气氛[3]。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笋芽儿》一课时,教师在课堂讲解前可引导学生进行谜语学习,“同学们,老师有一个谜语猜不出来,你们谁能帮帮我啊?‘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出生当菜吃,长大当材料’,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笋”,教师出示笋的图片,“那你们知道小笋是怎样长成一株竹子的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题目,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教师出示笋芽和竹子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竹子和笋芽儿吗?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了,你们知道她是怎么长大的吗?”教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笋芽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有所锻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所提高。

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

(二)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加强教师对“生本”理念的认识,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在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进行讲解时,针对本单元所学到的爱心、善良、奉献等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联合实际生活,探讨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教师可与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如何开展献爱心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尝试着去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平等、和谐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过程

(三) “生本”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多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征求学生的意见,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增加相应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课堂内容得以优化[4]。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锻炼了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性与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获得知识。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生本”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课堂实践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冉龙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穿“以生为本”理念的途径[J].散文百家,2018(08):225.

[2]黄丽凌.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上),2018(06):13.

[3]陈红梅.“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02):5.

[4]王立军.研究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60.

论文作者:黄兰菊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探究论文_黄兰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