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相互整合分析论文_徐一丹

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相互整合分析论文_徐一丹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均存在交通堵塞、建筑影响交通便利的情况,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不匹配等也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其次对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筑空间;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与交通空间也逐渐呈现出了复杂的、多样化的特征,从整体情况来看,城市建筑目前已成为城市交通阻塞问题日益严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就要求必须做好城市建筑设计工作,并且还要将其与城市交通空间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融合,以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

2 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所谓生态性原则,主要体现为人的建设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并且确保建筑、空间与生态能够与人类居住进行有效的融合,为公共环境下的城市栖居的研究提供依据,并且通过该原则实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有机统一与融合。

2.2不定性原则

城市的多样化特征以及其个体行为的不定性决定了城市空间的不定性原则。城市生活通常具有多变性特征,这大大增加了城市整合空间设计的复杂性与随机性,再加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与作用,导致整体城市空间具有模糊、灵活与不定等特征。对于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相互整合的不定性原则,其虽然无法提供准确的整合方案,但是能够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解决相关问题,进而为城市空间的整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2.3人性化原则

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便利的环境与场所,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必须摒弃不符合人性化与不适宜的设计内容,并且还要在满足心理与生理需求,或者是人们对环境的了解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应用。

2.4安全性原则

在城市建筑设计与交通设计中,必须要对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这是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对于城市空间整合的安全性,需要对以下因素进行考虑:(1)城市整合空间内部构筑物与各类设备的坚固程度应当满足城市交通流量、自然作用与磨损等方面的需求。在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还要对节点运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交通高峰现象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城市的发展也有可能会引发一些自然灾害与地质灾害,所以也需要对此方面内容进行全面的考虑。(2)在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整合过程中,严禁存在不利于人们心理的因素,并且还要保证在空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各类社会问题。

3 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方法

3.1合理布局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点

由于公交车与出租车停靠站点的交通产生与人流吸引量会对周边道路中车辆的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与冲击,在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公交车站站点与出租车站站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可采用公交车站、出租车站进社区、进建筑、进商业中心的方式,以实现“车行人不走”的零距离换乘目的。此外,还应当避免在城区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与商业中心区域周围的主干道路上设置常规公交系统的停靠站点,改为建立集中公交系统综合换乘枢纽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对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道路等交通网络系统进行合理的分流

对于城市空间设计中的行人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系统,应当依据人性化、合理分流于坚决分离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规划建设,以减少人流的无序流动,形成各种运行方式分工明确的、联结紧密的、便于换乘的、高效率的交通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可对城市广场、城市交通节点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采用立体的交通换乘方式吸引、引导人流进入建筑群,还可将广场、平台等设置与步行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步行休闲空间,自然分流,引导人们去往目的地。

城市交通分流主要包括平面上的交通分流与空间中的交通分流两种形式,其中,平面上的交通分流主要是指在建筑群的外部通行机动车交通,内部通行与其他交通流的步行交通系统、自行车或是机动车想独立。对于空间中的交通分流形式,即为将性质不同的交通流组织到垂直方向的不同平面上,以避免其产生相互干扰,从而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但由于建设成本的限制,应尽量采用步行交通立体化设计,不建议建设大规模高架桥。步行交通立体化主要包括架设空中步道、地下步行街、过街隧道等,可有效减少路面人口的流量,从而促进机动车运行效率的大幅提升。

3.3城市机动交通穿越居民区建筑

城市居民区建筑是城市交通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节点之一,应尽量减少城市常驻居民的出行率,但不可过多的利用城区道路。在进行城市交通空间与城市建筑空间融合时,应当在社区范围内建设具备齐全的功能与完备的服务设施的集聚式高密度建筑结构群,并且还要对四通八达的行人空中走廊通道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与建设。在建筑群内,应当为居民提供尽量完善的服务设施,例如在建筑基体(一般1~5层)内直接设置城市居民依赖性较强的小型超市、商业店铺、银行取款机、医疗门诊、儿童幼稚园等商业设施与服务设施,并且在“城市第二地面”的建筑基体屋顶上设置居民居住区,以减少常驻人口的日常外出对于车辆交通道路的占用。

在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行人落车与乘车的便捷性、车辆交通运行的高效进行充分的考虑,可在建筑物体内集中设置公交、出租车等停靠站点与转换站,但不可将其设置在道路的干道上,以提升落车区与居住区间的可达性与车辆服务的便捷性,主要措施为:对旅客进站方式的差异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合理布局交通空间的功能组织,并且布设相应的迎接方式,使得旅客能够以连续的节奏进站、出站,以满足不同旅客的实际需求,实现“零距离换乘”目标。

对于城市空间设计中涉及的公交与出租车的换乘车站点,应当采用港湾站台式设计,可将上分为设计为出租车换乘站,下部分布置为公交车换乘站。此外,对于不同车次的公家车发车与候车站台,其一般都是固定的,旅客能够通过引导标识的指导作用选择适当的车次与站台候车、乘车。

3.4商业区与城市交通步行系统的整合

在进行集聚式高密度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时,需确保其具备连续、开放与流动的特征,在集聚式高密度商业建筑物内部以及建筑群体之间建设连续畅通的人行步道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步行空间的延伸性与可达性。同时,还可在建筑物内部、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通道中建设购物步行街,但需要确保不同通道之间的连续性、无障碍、人性化与可达性,并且还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步行环境和购物环境,以及提供环保的代步工具(例如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通过此种方式,建筑群体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采购人流,提升商业效益,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步行人流对机动交通运行的压力。此外,为了提升商业楼运营效益和建筑容积率,充分体现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还可在建筑群基体的顶层增加建筑单体的建设,以增加商业建筑体的娱乐、休闲、居住、餐饮等功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相互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阻塞问题,并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建筑空间功能,拓展城市交通空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模式。在实际整合过程中,应将人的行为作为主要设计依据,将步行交通与车辆交通等合理的穿插、交叠在连接部位,重视细节设计,体现人性化特征,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祖林,田利.基于昆明城市空间整合的交通发展策略[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521-526.

[2]李源.依托交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整合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35-36.

论文作者:徐一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相互整合分析论文_徐一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