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口与发展问题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中国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的人口问题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它已经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在会议桌前讨论的问题,而且成为平常百姓所谈论的话题。解决人口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的愿望,甚至已经变成全社会的行动。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对人口问题有一个科学、清醒的认识。我们曾经认为:人口问题是由人口运动过程的不合理所带来的问题。这样,在研究和讨论问题,以及在解决人口问题的方式上更注重从直接改变人口过程本身入手。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在宏观层面上的人口问题,实质上是人口与发展问题。一方面任何人口问题都不单纯是由人口过程引起的,而是由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所导致的;另一方面,决定人口过程的根本性原因不是人口因素本身,而是社会经济因素。因此,解决人口问题不能单纯从人口过程本身去考虑,还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过程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只有通过调节或协调社会经济过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的人口问题。
任何人口问题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个长期积累过程,而且在解决某一人口的过程中会伴随新问题的出现。因此,从时间层面上考虑,人口问题本质上又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即对人口问题的考虑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观点,权宜性或功利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对于决策部门来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人口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不适应。如果二者相适应就不会表现出问题。通常适应是相对的,特殊的;不适应是绝对的、一般的。从人口发展规律上看,现实表现出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可能并不成为问题;相反,现实不成问题的,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口规律往往表现在:当你亲身意识或感受到某一问题存在的时候,你已经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因此,从长期的、动态的观点看待人口问题,可能会使我们在认识问题上有预见性,在解决问题上有超前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宏观上,或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和对待人口问题,在解决人口问题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人口与经济的对应关系中,人口因素实际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人口规模,另一类是人口结构。在人口问题上也可以相应分成两类:一类是与人口规模有关的人口问题,另一类是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在这两类问题中,第一类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必须首先考虑,率先解决。实际上,中国从70年代普遍推行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规模的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巨大的人口规模给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生育率的下降必然出现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和家庭结构的核心化,生育率下降的速度直接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速度和演进程度。由于中国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在世界上几乎是空前的,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速度也是会相当快的,再加上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的转轨,自然会出现与人口发展有关的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跟不上人口结构转型的步伐,导致社会经济体制所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新型人口结构的需要,从而出现一系列与人口结构有关的新的人口问题。人口的规模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时间上也有顺序关系。从已经完成人口转变的发达国家来看,在人口转变初期和转变过程中,与人口规模有关的问题占主要地位;而在人口转变后期或完成人口转变时期,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开始占支配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时人口规模性问题居于次要地位。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口发展存在这样一种规律,从而在考虑中国的人口问题时,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有长期的观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考虑到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尽可能地将未来人口问题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或尽早着手解决现实已经出现、未来将更为突出的一些问题。
总之,讨论人口与发展,或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和人类幸福的最大效益。在我们把微观调控权力交给市场的同时,在宏观决策上更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