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分析论文_余鑫

贵阳市口腔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 要】目的 探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需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96例患者138颗种植体,随机分为观察组52颗(上颌窦提升植入)和对照组86颗(常规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结果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在第2前磨牙区种植体穿窦的比例是1:2,磨牙区几乎为1:1;观察组52颗种植体在负载前失败2枚,成功率达到了96.15%(50/52),对照组86颗种植体失败3枚,成功率达到了96.51%(83/86),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就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技术来说,往往适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高度超过5毫米的病例治疗,该种治疗办法的优点在于实际操作简单,所产生的创伤较小,治疗费用低廉,恢复较快,是一种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临床治疗技术。

【关键词】上颌后牙区;上颌窦;种植;

在上颌后牙区进行牙齿的种植时,由于存有的骨量出现不足以及骨质疏松等情况,使得牙齿种植的成功率比较差,基于此,我们对于上颌后牙区窦嵴距不足5-8毫米的患者采用手术增加骨量的技术来提升牙齿种植的成功率,但是该项治疗技术的操作过程极为复杂,所需要的治疗器材和相关费用也比较高,一般患者难以接受该种治疗办法。现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需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一共有96例患者,来我院就诊的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需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9±15.3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2颗,对其进行上颌窦提升植入;对照组86颗,同时对其进行常规植入,其中就观察组来说窦嵴距超过5毫米并且所植入的种植体长度不小于窦嵴距时,然后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完成之后来证实所种植的植体能够穿透上颌窦底骨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96例患者所植入的种植体数量总数为138颗,其均为瑞士Straumann种植体,所采用的种植方式都应当严格遵循提供厂家制定的操作指南进行。对于观察组来说,准确掌握上颌窦窦嵴距的距离,从而使钻孔深度小于此距离1mm 左右,以防止上颌窦底穿通。备孔至合适的直径后,再选择相应的骨冲器,用缓慢轻柔的冲击力将孔底与窦底之间剩余的骨板连同上颌窦底黏膜一起提升至所需高度。在完成手术种植之后,对两组患者应当立即采用根尖片和曲面断层片进行后续的治疗。在康复期,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术后注意事项和口腔卫生的宣传,在必要时可以对患者使用止痛剂和抗生素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在手术完成之后的1、3、6、12以及24个月都要进行定期复查。主治医师应当加强治疗后期的随访工作,随访内容主要为患者的使用情况和恢复过程中的自我感觉,检查种植修复的动度和周围软组织的健康情况,借助CBCT来观察上颌窦底骨的增量以及牙槽嵴顶骨的实际丧失变化情况,就上述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将上述考量指标作为种植体周围骨质恢复情况的重要参考。

1.3 种植成功标准

当患者治疗完成后无任何不适现象产生;种植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并未产生可感觉的动度;种植体周围无异常出现,并且牙龈指数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在种植体周围并未产生连续性放射阴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该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都是做完种植手术后超过1年的患者,负重后随访的平均时间是(1.7±1.7)年,最长的随访时间为6.5年。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第2前磨牙区种植体穿窦与磨牙区比例分别为1:2、1:1。观察组52颗种植体在负载前失败2枚,成功率达到了96.15%(50/52),对照组86颗种植体失败3枚,成功率达到了96.51%(83/86),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上颌后牙区,因为过度气化以及后牙槽嵴吸收作用和萎缩所产生的影响使得后牙区骨量不足,进而产生骨质疏松的现象,在种植体种植初期难以获得较为稳定的生长环境,进而增加了种植体的植入难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全新的技术在临床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使用,这也极好的避免了解剖过程中多种不利因素对治疗产生的影响,提升了实际的治疗效果,为种植体的植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研究所研究的方向是在上颌后牙区的骨量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种植体种植,该种办法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穿骨深度,避免因为过大张力产生上颌窦黏膜撕裂穿孔,进而造成骨粉漏入上颌窦,有效的降低由于异物进入上颌窦而产生感染,最终造成手术失败。由于进行上颌窦底黏膜穿孔手术会伴随着并发症出现的危险,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手术的相关技术要点。①局部的解剖必须要熟练。有的学者对无牙颌患者的曲面断层片进行了实际研究,选取的对象主要有583 个,结果显示,第一磨牙区的窦嵴距为(3.3±2.2)毫米、第二磨牙区的窦嵴距为(4.5±2.4)毫米、第二前 磨 牙 区的窦嵴距为(5.9±2.5)毫米、 第 一 前 磨 牙 区的窦嵴距为(10.6±3.8)毫米;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对象的曲面断层片,得出上颌窦底最低点对应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占77.4%、16.8%。②对窦嵴距的准确测量。进行测量时应该选择曲面断层片。用牙科全景X线机进行拍摄,经利用标准钢球放大率公式对测量数值进行计算校正。上颌窦底复杂的形态导致曲面断层片出现影像重叠的情况,种植位点的实际骨量不能被真实的反映出来,所以为了利于进行手术前的设计工作,利用锥形束CT冠状对骨质条件较差的病例进行检查。③合适的钻针的选择。经相关研究表明,尖端较钝的导向钻或 2.8毫米的麻花钻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对象,因为这些钻针用在穿透上颌窦底骨板时有比较好的手感。④将种植体快速旋入。将窝洞制备好后,把骨屑用冷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在适当的位置迅速旋入种植体。圆钝的种植体末端可以把非常小的黏膜穿孔封闭,但是一定不能对窝洞用力冲洗。

同时,我们将同期植入的52颗种植体和骨量充足情况下采用常规办法种植的86颗种植体进行比对,两组种植体的成功率分别为96.15%(50/52)、96.51%(83/86),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该研究纳入了上颌的第2前磨牙和磨牙,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第2前磨牙区种植体穿窦与磨牙区比例分别为1:2、1:1,这说明将种植体植入上颌磨牙区时最常采用的是上颌窦提升技术。上述实验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技术的成功率提供了基本的临床依据。

由此可见,就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技术来说,往往适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高度超过5毫米的病例治疗,该种治疗办法的优点在于实际操作简单,所产生的创伤较小,治疗费用低廉,恢复较快,是一种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临床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宝林.口腔种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7-112.

[2]沈怡珉,徐悠游,徐爽,等.不做窦底骨移植上颌窦内提升术2年疗效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2013,18(3):263-266.

论文作者:余鑫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分析论文_余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